王英
摘要:本文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道德責任的驅動與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最后針對其制約因素從企業、國家、社會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社會責任;驅動作用;制約作用
中圖分類號: F29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可持續供應鏈下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
當今社會,企業的社會責任已經不再是對單個企業的經濟、法律、道德約束,而是擴展到整個供應鏈中,不僅包括對供應鏈中各主體的社會約束,還包括對供應鏈中多個環節,的社會約束。為此將可持續供應鏈下的社會責任定義為: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在采購、生產、物流、信息流、銷售、逆向物流等環節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還應考慮員工、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消費者、社區、環境等利益相關者承擔相應的法律、經濟和倫理道德責任。
由此可見社會責任是企業進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其中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道德責任既是企業進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驅動因素,又是進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制約因素。
二、社會責任對可持續供應鏈的驅動作用
1.經濟責任的驅動作用。經濟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條件與目標,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也是企業發展的最大的驅動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嚴峻的環境與生態壓力下,企業管理者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會積極的把可持續供應鏈管理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來,將可持續供應鏈理念滲透到各個部門、各個運營環節,從而不斷推動可持續供應鏈在企業內部的發展,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應。
2.法律責任的驅動作用。當前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下經濟發展不能規避的一個重要問題,政府針對此問題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同時,一些非政府組織通過制定一些行業標準,或評價體系直接約束企業的環境管理、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責任的履行。這些都促使我國企業重視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把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結合。
3.倫理道德責任的驅動作用。一方面社會輿論有助于企業提高聲譽和形象,為企業積累無形資產,從而又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施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提供動力;另一方面,社會輿論對企業也起著監督作用,當企業的不良行為曝光時,企業形象將受到損害,進而導致企業經濟效益受損,這對企業注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有力的鞭策。因此,履行倫理道德的社會責任成了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推動力。
三、社會責任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制約作用
1.經濟責任的制約作用。很多企業為了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忽視綠色生產、環境保護等可持續發展因素。特別當環境保護的成本在短期內得不到回報,甚至更有可能使得企業的投入大于產出,基于短期的投入產出理論,企業就會放棄對環境、生態、可持續性等社會責任的投入,這就制約了企業可持續供應鏈的發展。
2.法律責任的制約作用。隨著政府對可持續發展以及可持續供應鏈認識的不斷加深,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可持續供應鏈方面的規章制度,以此來約束企業的行為,這就使得企業履行法律責任的壓力加大,成本上升。許多企業為了降低履行企業法律責任的壓力與成本,利用法律的空白區域,做出一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環境、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行為。另外,我國違法成本低,使得許多企業無視法律法規,公然違法犯罪,其良性可持續發展遭到破壞。
3倫理道德責任意識淡薄的制約作用。企業倫理道德責任意識淡薄,為了在短期內獲得競爭優勢,企業經常通過減少環境管理、裁剪員工薪酬與福利、社區投入與慈善募捐等社會責任的投入來最大化的壓縮成本。甚至一些企業公然拋棄倫理道德,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破壞了生態環境,危害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擾亂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嚴重制約企業可持續供應鏈的建設與發展。
四、提升可持續供應鏈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策略
1.企業自身約束策略。從企業自身角度,一方面加強語外部供應鏈節點企業的協同治理,通過利益協調機制的建設,保證各節點企業的利益,同時加強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實現真個供應鏈的長效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從企業內部入手將可持續供應鏈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使其真正變為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加強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對可持續供應鏈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最后,企業要遵守法律法規、行業倫理道德、提升自控能力與自我監督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2.政府引導監管策略。一方面,政府要不斷完善可持續供應鏈中社會責任方面的法律法規。從激烈和懲罰兩個方面督促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在國際化經營背景下,政府要主動參與國際社會責任與供應鏈準則的制定,為我國的企業爭取更多的合法利益。最后,要加強政府與世界相關組織的合作,共同制定國際相關的勞工權益保障標準與制度,使本國企業與勞動者,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更加有發言權,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與利益。
3.社會大眾參與監督策略??沙掷m供應鏈下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的推動,還需要社會各層級的參與監督。首先非政府組織要發揮規范與引導作用,制定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特別是行業協會要規范其行業準入標準、企業行為標準,加強非政府組織的監督與約束作用。其次加強大眾媒體的監督作用,大眾媒體要多視角、多層次對社會責任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進行監督。最后,加強消費者對社會責任下企業可持續供應鏈的監督,這就要求消費者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認知,基于自身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予以支持,對社會責任缺失企業堅決予以抵制。
參考文獻
[1]吳定玉.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2):55-63.
[2]賀彩虹,周鮮成.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驅動和制約因素.[J].湖南社會科學,2013(1):131-135.
[3]陳遠高.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概念內涵與動力機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75-78.
[4]周鮮成,賀彩虹.可持續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協同推進機制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2):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