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安
摘要:美術課程的實踐性特征決定了美術要借助工具、材料、媒材,運用美術方法把創意轉化為成果。學生的美術材料工具準備習慣的培養,對于完成美術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教學實踐提出材料工具準備習慣培養策略:創設情境,讓學生樂于準備;指導管理,讓學生善于準備;因勢利導,讓學生巧于準備。
關鍵詞:材料工具準備;習慣;策略;美術;小學生
充分的工具材料準備是美術學習活動的重要部分,是一堂學有實效的美術課的基礎。但是美術課堂上經常出現因材料工具準備不全,而無法正常參與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的現象,因為沒有養成準備材料工具的習慣,致使學生處于被動,甚至神游于課堂之外。因此,教師要積極采取有效的習慣培養策略,引導學生樂于準備、善于準備、巧于準備,幫助學生形成準備意識,逐步培養準備材料工具的習慣。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樂于準備
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創設積極的情境,在有層次地發現和學習成果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積極的情境驅動下做準備。
1.教師要利用每堂課后面的時間增加新課預習過關游戲環節,設計問題指導預習,激發學生準備的興趣
如,在預習“規劃每一天”中,設計2個問題“猜一猜,課本中的掛歷、年歷、臺歷用的是什么材料和工具?”教師追問:“為什么要用不同的紙呢?”“因為臺歷的支架要厚一點的紙來做才會牢固,每個月的臺歷用薄一點的紙張就可以了。”是的,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用途準備好不一樣的紙張,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準備好不同色彩的紙張。“說一說,你身邊還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來制作這樣的作品?”“老師,我可以用樹葉作為每個月的圖案。”“老師,我還可以用照片制作呢?”“是的,你們太棒了,有這么多的主意,我們身邊的資源,比如,我們已經完成的作業、校園里撿到的美麗的樹葉等都可以用來制作一件有趣的作品,相信同學們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完成下一堂課的學習?!痹陬A習過關游戲中,學生對于新課的學習充滿期待,自然樂于準備材料工具了。
2.教師要抓住時機,把示范舞臺留給學生
如,在學習”給您提個醒兒“中,有學生用了海綿紙來做提醒文字,這是學生準備的與眾不同的材料,教師就請他上臺為大家示范怎樣把海綿紙變成文字,這位學生在墊板上用小刀仔細地刻出了文字,在教師的導問下,這位說出了因為海綿紙刻出來的字貼在彩卡上比較好看,手摸上去軟軟的,有立體感,自己很喜歡。學生通過自己的眼、手去感受了材料,并通過這次示范,把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教給了全班同學。這樣的分享和學習,比教師的示范更有影響,學生在悄悄的比賽中,自然會更多地去發現并準備新的材料。
二、指導管理。讓學生善于準備
美術媒材及工具的管理,是美術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部分,是學習準備的主要內容。教育學者龐國維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因此,指導學生進行材料工具的準備,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善于利用開學第一課引導學生讀懂教材,從中得到如何準備材料工具的信息,并幫助學生管理美術工具材料。
一方面,要用好第一堂課指導學生如何準備材料。在熟悉人教版第七冊“給您提個醒兒”這課時,從學生作品“吾日三省吾身”這個提醒牌中,通過引導觀察色彩、構成、工藝等,得到這是一堂手工制作課,要準備好至少3色卡紙、手工剪刀、固體膠或雙面膠等工具材料的結果,再結合筆記,讓學生做到對應該準備的材料心中有數。通過例圖的觀察指導,使學生學會了從作品中分析應準備什么媒材、工具,逐步形成自主準備、自主學習。
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學會管理美術工具材料。教育家蔡元培說:“所謂教育,其實就是為學習提供幫助。”針對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師要在多方面進行幫助與指導,并盡量做到簡單、好操作。小學美術課程以美術學習的活動方式劃分成四個學習領域,又有手工、繪畫、國畫、綜合材料等類型,學生在一個學期的學習活動中需要準備多種工具材料,但每課所用的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針對性地進行媒材、工具進行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建立管理媒材、工具的意識,針對每堂課的不同類型,準備好不同的媒材、工具。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建立“分類包”“百寶袋”的做法,具有較好的效果。
“分類包”,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分類,如,人教版第七冊,根據各課學習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繪畫類、手工類、國畫、綜合類四個分類包,將雙頭勾線筆、油畫棒、水彩筆、水彩,水粉工具包等放入繪畫包;將彩色紙張、剪刀、雙面膠、固體膠等放人手工包;將宣紙、國畫顏料、毛筆、舊報紙、塑料瓶等放入國畫包;將平時收集的紙盒、舊紙、瓶罐等放入綜合包。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提前熟悉各種材料工具,有利于課堂上的進一步學習與使用。然后將分類包按照每堂課后的布置裝到較大的“百寶袋”中,與特別要求的材料一并帶到課堂上,在“分類包”的準備和“百寶袋”的整合中,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了更多的思考與嘗試,逐漸形成美術學習活動的習慣。
三、因勢利導。讓學生巧于準備
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要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境與生活。材料工具的準備應是與表達情感、思想緊密結合的,是學生利用工具材料和其他媒介有意識地表達自己想法的開始,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正面評價,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增進學生的自主意識,進而逐步形成準備的習慣。
一方面,要尊重學生,善用生成性資源,讓準備有激情。對于未能按要求做好準備的,教師要慎用批評,想辦法讓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前準備,學生來上課,不是希望得到批評,而是希望得到表揚和肯定,不當的批評會傷害學生的自尊,造成學生厭惡和排斥美術學習的心理,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七冊“今天我值日”中,學生帶了一把剪刀和彩卡放在桌上,“這是一節繪畫課,你帶了手工的工具材料,你是怎么想的呢?”“老師,我準備錯了。”“既然帶來了,你能不能讓這把剪刀派上用場呢?”……這時,另一個學生脫口而出:“老師,他可以先把人物畫在紙上,然后剪下來,貼到值日的場景中啊!他可以和學習小伙伴一起合作?!倍嗝瓷朴谒伎嫉囊晃粚W生,把前面學過的知識帶到了這堂課,也為這堂普通的繪畫課一下子變得富有新意了,我順勢引導“是的,我們要把值日的同學安排到畫面中的適當位置,讓畫面中的我們變得更突出?!边@位搶著發言的學生給了我一點啟發,不能讓沒做好準備的學生在課堂上呆坐,教師應當伸出援手,并引導學生反思和變通。
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精心指導材料、工具的使用及組合,促進學生對材料、工具的使用進行反思,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通過成功體驗,不斷鞏固學生的準備習慣。在教學“會走的玩具”中,學生用白色紙張制作了公雞的身體和翅膀,教師追問“怎樣使公雞的翅膀更有創意呢?”促使學生使用之前學過的線條知識、色彩知識技能進行美化,把繪畫工具材料用起來,用剪貼的形式,讓卷、折、剪、貼變得更有層次,組合成有長長的漂亮尾巴的公雞。通過追問,讓學生把工具材料的準備由簡單的分類包跨越到了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想法,再多準備一樣分類包,從而逐步建立起學生因自己的創意而去準備材料的意識和習慣。
從一定程度上講,教育是培養習慣,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就是培養美術活動的習慣,材料準備的習慣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方法,不失時機地激發興趣、指導訓練、積極評價,使學生樂于準備、善于準備、巧于準備,逐步形成自主性學習的意識,養成工具材料準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