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鄉村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旅游吸引物而開展的旅游活動,它以鄉村性為核心,包括觀光、康體、度假、學習等。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眾多,政府、市場、社區和當地居民等參與其中。鄉村旅游促進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利于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帶來負面影響,需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社會經濟效應;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鄉村旅游的內涵
1994年世界經合組織將鄉村旅游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游活動,認為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國內很多學者也對鄉村旅游進行探討。謝彥君認為鄉村旅游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1]。劉德謙認為鄉村旅游就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觀光、體驗及學習等的旅游活動[2]。文偉認為鄉村旅游是指在傳統鄉村地區以傳統鄉村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旅游吸引物,開展的一項融觀光、考察、學習、康體、休閑、度假、娛樂于一體的生態性旅游活動[3]??傊?,鄉村旅游發生在鄉村地域,以鄉村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動包括觀光、康體、體驗、度假、學習等。
二、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目前,鄉村旅游常見的模式有鄉村民俗體驗式旅游、主題農莊、休閑農場、農業公園模式、森林公園模式、野營地模式、度假鄉居型、鄉村主題博物館、鄉村俱樂部等。鄉村旅游發展的推動力來自政府推動、市場驅動,或二者結合。一般地,鄉村旅游開發較注重社區和居民的參與,鄉村旅游經營模式可以分為以個體農民為經營主體的模式、企業獨資模式、政府投資主導模式,或者個體農民、當地村委會、企業、政府中的幾方合作的模式。不少學者對鄉村旅游的模式進行研究,有的認為從資源利用的角度,可將鄉村旅游分為幾種模式:民俗風情型發展模式、農場莊園型發展模式、景區依托型發展模式、度假休閑型發展模式、特色產業帶動型發展模式、現代農村展示型發展模式、旅游小城鎮型發展模式。
三、鄉村旅游的社會經濟效應
鄉村旅游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各方面帶來影響,其中有正面的效應也有負面的影響。
首先,鄉村旅游不僅給當地增加財政收入,也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提供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當地居民可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業,在經濟上受益。如各地興起的個體經營的民宿、農家樂,使當地的瓜果禽畜實現就地消費,為游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服務,不僅帶動了旅游業,也給從業人員帶來新的創收渠道。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其他相關行業增加4.3倍收入;旅游行業每增加1個崗位,可增加間接就業崗位5-7個。旅游業的開展涉及農村的服務和經營領域,發展鄉村旅游要求當地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和服務系統,因此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提供眾多崗位,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緩解當地就業問題。
第二,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鄉村旅游不僅帶動住宿業、餐飲業的發展,還帶動當地農副產品加工業、手工藝品加工業、運輸業等的發展。很多城市居民喜愛鄉村清新的環境,熱衷鄉村獨特的產品,除了品嘗當地風味小吃,觀賞手工制作,還會購買很多紀念品、伴手禮,如鄉村土特產、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等,帶回去作為紀念品收藏或者分發給諸位親朋好友。旅游帶動鄉村商貿發展,傳播鄉村獨特的文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將旅游業與各產業融合,延伸鄉村產業鏈,增加農村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比例。鄉村旅游發展有助于實現農產品的規模生產,引進高科技,推動農產品和深加工為主體的鄉鎮企業發展,促進民間手工藝品的再加工生產,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推動商貿和交通發展,實現一、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有機結合。
第三,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提高可進入性,完善各項交通設施,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綜合接待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建立垃圾處理站,規范垃圾處理,增加綠化面積,以美化環境。一方面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助于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鄉村旅游的發展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第四,發展鄉村旅游提高了鄉村女性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鄉村旅游開發不僅增加女性在當地的就業機會,而且在參與旅游業過程中,豐富了她們生活內容,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臺,改變了在傳統農業活動中女性所處的從屬地位,從而提高了她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
第五,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當地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隨著經濟發展,城鄉交流日益活躍,鄉村特有的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觀逐漸失去獨特性,在城鎮化進程中易出現“千村一面”,同質化日趨嚴重。對于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的鄉村,通過開展鄉村旅游等方式,保存各個鄉村特有的風貌,吸引城市居民前來游覽,在推動城鄉交流,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保護和傳承了鄉村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風貌。
第六,合理開發旅游資源有利于保護鄉村生態環境。鄉村自然景觀獨特,一方面通過開發鄉村旅游充分利用有旅游價值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隨著旅游規模的擴大,也帶來了環境問題,比如垃圾處理問題、過度開發問題等。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生態資源,保持鄉村自然環境氛圍。將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旅游發展相結合,借助優良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同時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除此之外,鄉村旅游發展使當地社區活動日益活躍,增強當地居民環保意識,加強自然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鄉村旅游發展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隨著鄉村旅游發展,游客增多,垃圾增多,污染環境,帶來環境壓力,非鄉村文化滲透,原有的鄉村自然和文化氛圍被削弱,過度開發帶來資源環境破壞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得到有效解決,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彥君.以旅游城市作為客源市場的鄉村旅游開發[J].財經問題研究,1999(10):79-81.
[2]劉德謙.關于鄉村旅游、農業旅游與民俗旅游的幾點辨析[J].旅游學刊,2006(3):12-19.
[3]文偉.鄉村旅游與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46-47.
作者簡介:李 榕(1977-),女,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旅游經濟、區域經濟研究。
基金項目:2016年度福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6FZ30)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