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美麗濱江新城內涵的理解入手,結合江津濱江新城的現狀,提出了建設美麗濱江新城的三點建議:高標準編制新城美學設計方案,大力提升新城城市形象;高品質建設綠色山水,更加彰顯新城美麗山水特色;厚植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味。
關鍵詞:美麗;濱江新城;江津實踐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對美麗濱江新城內涵的理解
黨的十八大提出,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濱江新城作為江津中心城區的城市群,是江津“一江兩岸”的城市中心,也是江津未來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和綜合商務區。如今,新城已初具皺形,根據2016年初時任區委書記陶長海調研江津濱江新城時提出的建設“美麗新城”的新定位和要求,如何在現有規劃藍圖上打造得更加美麗?成為每個江津市民關注的焦點。
美麗,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內涵側重不一。把美麗與城市結合起來則應更側重于從美學角度進行理解,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風貌、顏色或聲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種感官極為愉悅,對人來說是視覺的享受。美麗既有外在美的形態,也有內在美的精神,是一種內外兼修之美。結合到濱江新城,美麗新城外在美應體現在城市形象、美麗山水上,內在美應體現在城市品味、人文精神上。
首先,應該有“美”的城市生態。生態規劃可以說是城市建設的靈魂。濱江新城的生態規劃主要則采用點、線、面綠化相結合,形成帶狀綠化系統。而景觀系統主要由景觀生態背景、生態景觀基質、景觀核心、景觀節點和軸線、景觀通廊、景觀大道、濱江景觀水系構成。到2020年,新城規劃綠地面積將達到246公頃,公園綠地達168.8公頃,人均公園面積達8.5平方米,300見公園將是未來新城的真實寫照。
其次,應該有“美”的城市特質。城市特質是一種資本,地標建筑中植入江津文化,雕塑中體現江津元素、水體點綴小景致,加上人文薈萃,新城才可能成為讓市民感官舒適、心往神會的宜居之城。
二、濱江新城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從美麗新城的角度審視,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城市形象的整體控制
現有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是對空間功能布局、建設規模的控制,從城市視覺形象上的控制較差,對每個開發樓盤、單體建筑、街道綠化、公園等的色彩、造型、風格等主要是在每個方案出來后單獨進行審查控制,這種方式極易導致個體方案城市視覺形象做得較好,但不同的個案擺在一起由于缺乏統籌協調,從城市整體形象上控制就較難,也不易彰顯城市特色。
2.美麗山水特色不足,水的特色尤顯不夠
除濱江路臨長江打造親水特色之外,新城內基本沒有水體,現有的兩條溪溝沒有充分打造利用。
3.缺乏城市品味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從目前新城已建成的區域看,文化元素的植入點還較少。
三、建設美麗濱江新城的三點建議
1.高標準編制新城美學設計方案,大力提升新城城市形象
“美麗新城”建設,首先體現在城市視覺形象要美,應樹立城市美學設計的新理念,邀請專業設計團隊運用美學手段、按照美學規律全面美化新城,做出細致的城市美學設計,把城市規劃設計與城市美學設計二者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新城美學設計方案。
一是美學設計方案要注重新城的特色和整體的協調和諧。要結合新城的實際,進行定位研究,形成新城的美學色彩特色體系,既要避免與別的城市雷同,搞成千城一面,也不能亂標特色,搞亂人的視覺系統。要明確新城的色彩設計體系,新城的主色調、標志性、大型建筑物的色彩,主要功能街區的色調,流動性線條性的色彩。既要根據功能布局從新城整體上把握整體美感,又要特別講究建筑單體的景觀美學設計,形成從整體到局部的美學控制,展現協調和諧美。
二是美學設計方案要注重細節。要從直接改善城市的視覺形象出發,對新城的道路、廣場、綠化、街頭巷尾等內容精雕細刻,包括建筑物、植物、商戶廣告、城市標牌等的色彩都要明確,展現細節美。
三是美學設計方案要注重應用。把美學設計方案等同于控規的要求一樣落到實處,堅持一張藍圖,必定會有效提升新城的視覺形象,為建設美麗新城奠定視覺形象基礎。
2.高品質建設綠色山水,更加彰顯新城美麗山水特色
“美麗新城”建設,應突出新城依山傍水的優勢,彰顯美麗山水特色。濱江新城山水相間自然資源豐富,具備建設美麗山水特色城市的自然優勢。
一是高品質建設好幾大公園。現已納入規劃建設的篆山坪公園、圣泉公園、中渡公園都是依山而建,在建設中要盡量做到少開挖整理,既要突出公園的特色又應保留一定原生態的景觀。可根據開發建設的情況,適時將高家坪山也作為城市公園納入規劃建設。
二是高品質打造親水濕地公園。新城的濱江路由于受成渝鐵路的影響,大部分路段離長江邊還有一定的距離,應深入研究鐵路外臨長江一側的利用,不能用于開發利用可否考慮打造親水濕地公園,真正體現出濱江優勢。同時,還應注重對城區內部水體的打造,完善親水設施配套,形成山水相得益彰的城市形象。
3.厚植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味
“美麗新城”建設,既要講究外在美,更要講究內在美。應將我區的特色歷史文化如楹聯文化、聶帥精神和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新城,提升城市口味。
一是注重文化元素的塑造,展現文化特色。現在新城已建成及正在建設的區域應充分結合新城的道路、公園、廣場、路燈、欄桿、路牌、公共汽車站牌、垃圾箱等,通過標語、雕塑、小品、壁畫、口號、圖案、色彩等多種形式植入文化元素。未建設的區域應在規劃時就應有意識的植入文化元素,同建筑風格、景觀綠化結合起來,分區域展現不同的文化主題。
二是要突出重點。公園、廣場是展現文化的主陣地,建設的各個公園、廣場應突出不同特色的文化主題,避免眾園一面,可以是德育文化、孝文化、誠信文化等。建設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規劃展覽館等要作為重要的文化陣地來打造,要根據不同的功能,從不同的面展現出文化底蘊和城市的品味。
作者簡介:陳春艷(1982-),女,四川資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政治學、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