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摘 要】 通過探討連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血糖控制的影響。得出結論:連續性護理干預有效地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改善其自我管理行為、糖代謝水平。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為 血糖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es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he glycemic control of Type 2 Diabetes Millitus. Then come to conclusion:Continuou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mprove their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ugar metabolism.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Glycemic control
糖尿病是一種高患病率的慢性終身性疾病。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糖尿病患者將近9240萬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本研究旨在探討連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血糖控制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住院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57例)和對照組(57例),男65例,女49例;年齡19~75歲,平均(58.74±12.07)歲;病程2~23年,平均(8.50±6.19)年。兩組患者社會人口學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護理,患者出院由醫師給予后續的治療方案,建議其定期自我監測與門診隨訪。
1.2.2 研究組 實施連續性護理干預
成立連續護理小組,制定并實施連續護理方案。(1)電話隨訪:干預后1~3個月每周電話隨訪1次,干預4~12個月每月電話隨訪1次,強化、調整后續護理方案,同時詳細記錄干預效果。①病情監測:評估患者是否出現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血糖是否正常,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指導患者進行病情監測與癥狀識別。對于糖尿病原有癥狀加重的患者,要及時給予就醫指引。②心理社會:隨訪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采用解釋、安慰、鼓勵等方式對其進行心理調節。③健康行為:評估患者是否遵醫囑用藥、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自我監測。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健康行為,鼓勵患者堅持長期的自我管理,詢問患者自我監測情況,并給予個性化的技能指導[1]。(2)家庭訪視:分別于患者干預后1、2、6、12個月進行家庭訪視。對患者的家庭條件和自我管理技能進行評估與指導。如居室采光和通風是否良好,家中是否購置冰箱存放藥品,家庭成員對本病的認知程度和態度及對患者的關心和支持狀況等。并給予正確的藥物使用指導;健康飲食,引導患者制訂用餐計劃;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的督促與管理工作,加強患者對出院護理處方的依從性,(3)評估與指導:1個月內促使患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1個月后對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進行進一步強化指導,使其建立健康有效的自我管理行為。另外,每2個月舉辦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1次,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醫行為,根據測評結果調整后續護理干預方案。
1.3 評價內容
(1)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進行測評,總分0~77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2)糖代謝指標 分別監測患者干預前、干預6個月和干預12個月門診隨訪或家庭訪視時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數值。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行為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與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研究組除足部護理項目外,其他項目比較,研究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行為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糖代謝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觀察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病程長,無法根治,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制度限制、人均醫療資源不足,患者無法長期住院,需要社區和家庭的持續治療和護理。因此,如何在患者出院后對其病情、治療及護理進行監控與指導是確?;颊呒膊∞D歸的關鍵。
連續性護理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功能狀況、生活質量、滿意度及遵醫行為,極大地影響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同時不少患者對于血糖監測、足部護理認識不足。今后,糖尿病教育者需針對患者薄弱行為,加強個體化管理力度,促進患者血糖監測行為、足部護理行為的改變[2]。另外,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患者糖代謝指標有所降低,糖代謝水平有所改善。
綜上所述,連續性護理干預有效地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糖代謝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曉敏,汪虹,許方蕾,等.個性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2):179-182.
[2] 楊秀芹.社區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3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