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早在60-70年代曾經就出現了合作醫療,但是由于當時國家政策、社會經濟等方面原因,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而終止;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被終止的農村合作醫療得到了發展,為了減輕老百姓的生活壓力,而將注重點放在農村發展。隨著農村合作醫療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的了有序的管理模式;對此,筆者結合個人觀點,就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的形成與管理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農村合作醫療;檔案;形成與管理
農村合作醫療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醫療制度,而醫療檔案管理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根據現階段檔案管理實際看,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全面促進檔案工作與新農村發展融合,全面服務于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是其根本。
1 農村合作醫療檔案不足
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同的地區經濟發展、群眾素質上有著顯著的差異,使得檔案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現階段,不同地區的農村檔案工作開展情況不同,甚至出現在同一個市級地方檔案工作開展的不同。
(一)經濟發展落后
一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不均,地方經濟發展失衡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政府提出讓一部分先富起來,進而實現共同富裕,但在實際落實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不同的地方由于環境、地理條件的不同,使得農村醫療難以找到落腳之處,進而直接影響醫療檔案的形成。
(二)農村村干部人員缺少穩定性
在一些農村地區,村干部整體素質、文化水平等較低,并且在農村發展中,村干部人員時常發生變動,缺少穩定性進而造成農村醫療檔案工作得不到落實;另一方面,針對醫療檔案工作沒有得到高度的重視,將其拋之腦后進而缺少有效的保障,缺少影響力;此外,由于綜合素質較低沒有較高的思想認知,使得醫療檔案工作得不到有效開展。
(三)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在檔案管理工作上落后于國家要求,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檔案信息收集不完善、缺少科學合理性。另一方面,對于醫療檔案的利用率較低,使醫療檔案沒有發揮真正的效益。
2 加大農村醫療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
在上世紀60-70年代中,曾經出現合作醫療工作,但是由于人們缺少正確的認識與經濟發展落后,以及系統的檔案管理制度使得合作醫療沒有得到長久的發展。21世紀的到來,合作醫療再一次出現在社會發展中,這一次需要抓住機遇,第一,宣傳合作醫療對農民群眾的有效作用,以為醫療檔案的形成與管理奠定基礎。建立健康檔案、病例檔案、追蹤檔案等。隨著國家醫療檔案政策的完善,通過醫療政策作為宣傳工作的突破點,將黨與國家的政策方針貫穿在農民群眾思想意識中,讓其懂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理念,真正理解:無病防病,有病有錢治病的現實道理;第二,構建資料、圖片、病例、現代技術立體化檔案工作服務新農村醫療制度模式,繼而確保醫療檔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系統化管理。實行一人一檔動態化跟蹤新形勢,讓農村合作醫療發揮真正的作用。構建有效的醫療檔案也是農村醫療工作的重要保障,推動醫療檔案工作的落實,這將成為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3 完善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新制度
各地方政府必須積極投入到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建設中,首先,要以鄉鎮的衛生所為重點,加大對農村衛生所醫療基礎設施的投入,以達到每一個村設立一個衛生所,使農民的一些小病可以及時就醫,方便農民的生活。構建一個完善并且全新的便民、利民的農村合作醫療模式,從而增強農村合作醫療的可持續發展。當地政府應切實的給予支持,不斷的改善當地鄉鎮的就醫環境,與相應的醫療保障,完善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解決一部分農民因為醫療費用的開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的傷病,選擇不去治療或負擔不起治療的開支的問題。同時也應該舉辦巡回醫療,組織醫療力量,到當地的鄉、鎮、村為農民進行無償健康檢查,宣導傳染病、人畜共患病的防疫,提高農民的醫療常識,普及衛生知識,從而達到真正的造福于民。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農村合作醫療站工作的醫療人員,應該建立并收集前來就醫病人的就醫資料、病歷檔案,對嚴重的患者送往大醫院治療,鄉鎮的醫療站工作人員應該與大醫院的相互配合,建立病人的檔案。第一,堅持可持續發展。政府要盡到應盡的責任、注重社會管理,明確所肩負的職能、義務,放長遠眼光,重視基層指導工作;第二,確保制度規范化、完善化。積累經驗、模式化管理初建檔案管理系統,進而實現完善化的管理模式,推動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的形成與完善;第三,加大檔案管理人才培養,增加科技投入、經濟投資,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從根本上落實人才培養;第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醫療檔案管理也要主動引用網絡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
4 穩步發展,一體化發展模式
當農村合作醫療初步形成規模后,要堅持立體化的建設目標。緊跟現代社會檔案發展,防止再次出現檔案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堅定不移的將檔案工作落實到農村醫療工作中,以為農民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檔案管理需要認真負責,做到檔案管理工作主動投入到農村合作醫療事業中,以收集完整的數據資料,實行系統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做到真正為農民群眾服務,加強合作醫療檔案的適用性,提高利用率。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療檔案管理可以實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管理方法,實現檔案資源的共享,讓農民切身感受到醫療檔案管理的有效作用。檔案管理能夠體現出真實的醫療狀況,因此,需要管理人員做到真實記錄;作為一名檔案管理者,需要充分認識到檔案工作是時代發展的印記、是檔案工作的重要保障,是一種寶貴的物質財富。
因此,根據新農村經濟發展、物質發展、醫療服務等完善農村醫療檔案管理,以利民便民為基礎基本理念,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尋求新的檔案管理新制度,以推動新農村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檔案優勢,為合作醫療檔案工作創造新的方法,以構建新的發展形勢,實現檔案工作為農村合作醫療與人民群眾共享的基礎上,讓農村群眾能夠從思想上認識到現代化發展下的政策開放,進而認識到農村合作醫療發揮的重要作用。
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中主要是對農民信息、補償信息、財務信息的管理,將傳統紙質管理與現代化計算機管理相融合;第一,縣級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構建數據庫、實現一體化網絡連接模式,村鎮辦公室投入到參保信息中,采取統一化管理模式;第二,縣村鎮辦公室將補償資料錄入計算機中,鄉鎮辦公室并負責檔案信息整理、儲存,定期上報檔案總信息;第三,縣、鄉辦公室要歸檔文件、會議資料、財務資料等。
5 結語
總而言之,完善的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模式,有助于農村醫療事業的發展,從而走向完善、科學合理的發展形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國政府進行新農村建設;規范的醫療檔案管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有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筆者分別從:農村合作醫療檔案不足、加大農村醫療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完善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新制度、達到穩步發展,一體化發展模式四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芳.農村合作醫療檔案安全及其管理策略[J].科技風,2015(03).
[2]劉麗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功能及制度建設[J].蘭臺內外,2015(04).
[3]程文.對完善我國新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制度的思考[J].才智,2016(25).
[4]黃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檔案管理,2016(05).
作者簡介
徐振業(1965-),男,漢族,吉林白城人,本科學歷,通榆縣檔案局館員、業務科長,研究方向,檔案業務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