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侃
摘 要:隨著社會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建設等詞匯活躍于新常態經濟發展形勢下。文章圍繞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相關內容展開,構建相應模型,選擇適合指標分析這三大板塊之間的關系,探索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應當采取的措施,以便實現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建設三者之間的和諧發展,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金融發展;財政投入;城鎮化;關系
十八大以來,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的金融發展與宏觀財政投入調控政策的目標和手段出現了新特征。在新常態下要促進我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的全面優化,深入貫徹實施推進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的建設,轉變并優化經濟結構,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進一步推動我國產業走向高端化發展方向。必須對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建設等三方面進行細致分析,并厘清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保證其處于良性運轉軌道。
1 相關概念界定
1.1 金融發展概念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推進,金融發展的內涵隨著經濟發展、金融制度變革以及金融變量的變化不斷豐富。經過近40多年的發展,金融發展理論日益系統化、規范化、全面化,“金融結構論”、“金融深化論”、“金融約束論”、“實證金融發展理論”以及“金融資源論”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金融發展展現出了新的面貌,突出了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經濟運行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活力,推動了資本市場與經濟市場的發展。截至目前為止,相關專家學者并沒有對金融發展概念進行統一化界定,但大多認為其與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相連,動態發展是其本質。
1.2 財政投入分析
財政投入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經濟運行發展中,相關的領導人依據經濟發展實情,設置適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目標,并為這些目標的實現提供財政支撐,即為財政投入。財政投入在社會各方面發展中的作用巨大,尤其是在公益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中,財政投入是其主要資金來源。在經濟疲乏期,國家財政部門投入適量的資金,能夠有效刺激市場活力,推動市場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就我國近些年來的宏觀調控政策來看,穩健的財政政策是主流,這表明國家在財政投入方面比較謹慎。這主要是因為過量的財政投入會引發通貨膨脹、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居民購買力降低等現象,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1.3 城鎮化分析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部分,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國家向前發展的產物。城鎮化是指農村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道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業生產逐步規模化、機械化,農民素養逐步提升的發展趨勢。城鎮化能夠有效縮減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讓農民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實現社會公平,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規模巨大,發展速度迅猛,在短短的20多年里,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與此同時,也存在環境污染嚴重、人民生活質量不高、建筑設施缺乏質量保障、城鄉發展失衡以及城鎮化認知不到位等問題。在新常態經濟發展形勢下,探索金融發展和財政投入與城鎮化建設之間的關系,厘清其發展的內在關聯,對改善我國城鎮化建設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2 金融發展、財政投入與城鎮化三者之間的關系分析
金融發展和財政投入是城鎮化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城鎮化建設的經濟基礎。在利用這兩大模塊促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其不僅能夠有效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而且其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社會各大企業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金融中介的發展與城鎮化進程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互動機制,最具代表性的金融機構銀行,其貸款業務能夠為城鎮化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是城鎮化的物質支撐。并且城鎮化與金融機構銀行之間存在一種直接的因果關系,銀行與保險行業內部的保費收入、存貸款余額、現金收入以及流水等都能夠直接促進城鎮化發展。此外,就我國的金融發展與城鎮化之間的關系而言,其還存在地區差異,東部發達地區的金融發展與城鎮化建設之間的關系更協調,財政杠桿手段對城鎮化的作用更明顯。
財政投入對城鎮化的影響從短期來看比較小,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財政基本建設投資與城鎮化之間從長期來看是比較均衡的,并且財政投入是進行城鎮化建設的初始原因。然而,由于人們并沒有找到恰當的分析方法分析金融發展與財政投入二者誰對城鎮化的影響更大。因此,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建設三者之間的具體關系并不明確,其還需要有志之士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研究、探索。總的說來,金融發展、財政投入與城鎮化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金融發展和財政投入為城鎮化提供經濟支撐,城鎮化建設反過來推動金融的持續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三者共同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奉獻力量。
3 分析模型構建與研究指標選擇
在分析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三者之間的關系時,為了更好的厘清各版塊之間的關聯,需要借助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選用恰當的指標,構建具有說服力的模型,并對其進行準確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三者功能作用的發揮,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其應有的力量。
3.1 研究指標選擇
在此分析模型中,其主要的指標是金融發展狀況指標、城鎮化指標以及財政投入指標。其中,金融發展狀況指標是在綜合我國證券業、銀行業以及保險業等金融中介機構的發展實況基礎上,對其發展規模以及發展效率進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各類貸款比率、貸款余額以及GDP指標等作為具體反映指標。并且金融機構在一定時期內的活躍度也是金融發展狀況的主要表現指標之一。城鎮化指標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之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城鎮化指標主要是建立在我國的戶籍制度基礎上的,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向前發展,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較多的人雖然沒有城市戶口,但是其長期居住于城市。這就使得相關的統計資料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出入,城鎮化指標的準確度缺乏,影響整個分析模型的客觀性。財政投入指標主要在財政開支上,財政支農開支、基本建設開支、城鎮化建設開支以及其他開支等都對城鎮化影響較大。
3.2 分析模型構建
構建金融發展、財政投入與城鎮化分析模型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實證分析,選用的模型是在綜合黃勇與謝朝華的向量自回歸模型與牛啟春和劉翔的誤差修正模型基礎上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其中,假設Y 是城鎮化率、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居民儲蓄余額以及財政支出的向量集, 是反應Y 的確定性線性趨勢參數向量,將滯后階數、系數矩陣、系數向量、誤差修正項、截距項、協整向量以及干擾項向量等分別設置為 、r 、 、ECM = Y + 、 、 和 。根據此假設構建的模型等式如下所示:
根據上述此公式進行相關的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估計以及G ranger因果檢驗和方差分解分析之后,便能夠發現金融發展、財政投入對城鎮化的影響。并能夠根據相關的檢驗結果得出三者關系之間的影響大小結論,弄清楚這三者之間的影響關系大小,便能夠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城鎮化建設,減少城鎮化建設問題。
具體而言,在短時期內,金融發展對城鎮化建設的作用并不明顯,城鎮化建設的G ranger原因是財政投入,也即國家財政支出。在后續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相關的領導人應當注重發揮財政投入對城鎮化建設的短期效應,并對金融發展的短期效應進行研究探索,以發揮二者的作用共同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提高城鎮化建設質量和水準。其次,從長期來看,城鎮化、金融發展與財政投入三者之間始終處于均衡狀態,金融發展與財政投入都是城鎮化的發展原因,對其作用明顯。在新常態經濟發展形勢下,進行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必須要立足長遠,提高謀略的前瞻性,發揮銀行儲蓄和貸款等金融業務以及政府財政投入對城鎮化的積極作用,促進城鎮化的持續、長遠發展。再者,財政投入對城鎮化的相對貢獻大于金融發展,國家領導人要著重發揮財政投入的短期效用和金融發展的長期效應,推動我國城鎮化又好又快發展。
4 結語
城鎮化是關乎民生的問題,是我國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金融發展長期效應對城鎮化的發展影響。并結合財政投入的短期效用推動城鎮化建設,發揮二者共同的作用全面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將金融發展、財政投入以及城鎮化三者統一于我國現代化建設服務體系中。
參考文獻
[1]王輝. 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2]郭功星,宋華,劉曬珍. 金融創新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啟示[J]. 特區經濟,2010,05:66-67.
[3]余紅艷. 城鎮化發展與財政政策相關關系的實證分析[J]. 統計教育,2008,11:60-64.
[4]顧寧,關山曉.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J]. 求是學刊,2015,01: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