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曉潔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院3+2本科班《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組織的介紹與分析,提出了可供討論和借鑒的教學思路,以求更好地推動該項目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3+2;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江蘇“3+2高職與普通本科分段培養”項目是2012年江蘇高招出現的“3+2”專本銜接新模式,學生讀完3年專科,經考核合格升入本科院校再讀2年,獲本二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根據江蘇省教育廳公布的《2012年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名單》,“高職與普通本科分段培養”項目,我院應用化工技術、化工裝備技術專業與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行“3+2”分段培養,學生在學院學習3年后,在南工大就讀2年,成績合格獲得南工大畢業證和學位證。
《大學英語》是3+2本科班學生在我院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計劃開設4學期。課程通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英語聽說能力,使學生在完成所規定學時的學習后,能夠比較正確地使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能夠借助參考書籍閱讀英文原版教材,能夠進行基本的專業文書翻譯,能夠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同時,通過在教學中對英美文化的講授,使學生對英美文化有較多了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及出國深造打下較扎實的語言基礎和文化基礎。鼓勵學生通過四級考試及參加校內外英語活動。
我院從2012年開始招收3+2本科班學生,至今已有5屆。相比較高職學生,3+2本科班學生整體學習成績良好,學習習慣及學習氛圍均較為理想,但距離普通本科學生尚存在差距。學生英語入校成績較低,英語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在校期間的大學英語學習特別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特殊性。如何從實際情況出發,更好地組織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水平,是我們一直努力研討的問題,并積極展開了教學實踐與改革。
從今年開始,我院選用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及配套的視聽說教材作為3+2本科班大學英語課程課內外用書。與之前使用的教材相比,內容更新更富有時代氣息,主題也更貼近新一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選篇注重思想性與趣味性,文章安排注重了觀點的相互碰撞的補充。課后練習的詞匯及翻譯部分設計的非常適用,與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要求近乎一致。視聽說分冊包含的BBC原版音視頻,語言鮮活、語音純正、語境真實,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及英語聽說訓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根據我院《大學英語》課時分配、學生實際水平以及教材的內容設計,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主要圍繞Preview、Text A、Unit project 和Listening and speaking四個部分進行組織。
關于Preview的部分,通常是以一段非常類似四六級作文表述的文字材料來引出主題,目的是用啟發式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這部分通常還會帶有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名家名言,適合作為提高學生主觀表達的素材積累。在課堂教學組織中,我會順著主題注重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表達觀點,并從詞匯搭配與句式表達兩方面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提升表達能力。
Text A是精讀課文,包含Pre-reading activities、Reading comprehension、 Language focus、Structure analysis and writing和Translation五個部分。 課堂教學主要圍繞Pre-reading activities、Reading comprehension和Structure analysis and writing三部分,Language focus和Translation部分主要作為課后習作布置完成、批改并就突出的共性問題進行評講。
1.Pre-reading activities基本按照教材提供的與主題相關的素材,用圖片、音頻、小活動等生動形式介紹文章主題。這是師生互動較為活躍的部分,學生需要課前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教師也需要對教材提供的素材進行拓展,特別是從表達的層面準備相關的詞匯與常用搭配,為學生的主觀表達提供不時之需或補充。
2.Reading comprehension部分是精讀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主要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和評價能力。既考查課文大意和重要細節,也考查學生對文章內涵、語言風格、寫作意圖等的深層理解。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記,過程比較枯燥和乏味,學生也容易開小差,長期以往,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經常淪為教師一個人的課堂。因此,如何有效地將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實踐與改革中,我們發現,如果把這部分的任務全部推給學生是不負責任且不切實際的,畢竟精讀課文的難度擺在那兒,教學任務也相當耗時,全部由學生準備一次可以,每次都由學生準備肯定不行,學生對于課程的投入時間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必須提前對任務進行分工。哪些部分由學生來完成可以由教師決定,也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由他們選擇,讓師生共同投身到課堂的教與學當中來。教師要注重分擔任務的難易性與變化性。如果分配給學生的任務太難,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甚至會打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總是分配給學生某一項任務,形成規律后,又容易造成學生對任務以外課堂學習的懈怠,而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認真備課,針對每個單元的主題和內容設計教學,提前分配好教學任務,并在課堂教學中時刻把握主導的地位,引導課堂教學積極有效地進行。教師一定要以正面評價為主,只要有耐心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課堂教學喜人的轉變與效果的。
3.Structure analysis and writing先對典型的篇章結構特點進行介紹,再以課文中的范例進行說明,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墮落或篇章寫作。由于教材當中的文章基本是記敘描寫文,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作文基本是觀點論述類型,很多教師完全忽視本部分的內容學習。然而語言學習的“有用論”不應該以應試作為標尺,這種思想就是錯誤的。教師如果覺得這部分耗時較長,完全可以把部分內容滲透到精讀課文的結構講解當中去,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篇章的分析能力與寫作篇章的構建能力。
Unit project部分是一項全新的設計,它是在每個單元結束后安排的一個基于單元主題的綜合性語言任務,通過前期的學習,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展示,是輸出型的教學設計。換句話說,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后,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完全可以通過本部分讓教師有所了解。為了教學的有效互動,我也會在這部分為學生提供示范,告訴他們這個單元想教會他們什么,學生慢慢也會順著我的思路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學習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思考、創新。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主要是選取視聽說教材的部分組織課堂教學。這部分的素材非常豐富,但鑒于課堂時間有限,必須有所取舍。在教學實踐中,我會針對不同的專業,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難度不同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因材施教。
3+2本科班《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還處于不斷摸索、改革的階段,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也在不斷調整與提升。希望通過教師的努力與集體的力量,更好地服務學生,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