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晶+張光旭
摘 要:作為一個情境模擬培訓技術,角色扮演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中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高校運用角色扮演培訓大學生就業能力時,需確保確定評價維度及其評分標準、編制題本、布置場景道具、進行扮演活動以及評價與反饋五個環節工作做到位,并揚長避短,從而逐步建立起一個體系化、智能化的階梯式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系統。
關鍵詞:角色扮演;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
1 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整體較弱,主要體現在公共就業能力與專業技術能力兩方面。
(一)公共就業能力欠缺
公共就業能力指適用于所有崗位的基礎就業能力,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它與具體的行業、專業無關,具有普遍性,各專業大學生都應當具備該項能力。公共就業能力是用人單位招人時首先關注的內容,是其錄取人才的首要條件。而當前大學生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因而普遍存在著人際交往不順、合作意識薄弱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其邁入職場的道路。
(二)專業技術能力不足
專業技術能力則指大學生從事某一具體行業或專業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水平、業務技術等,具有專業性。它是用人單位進一步甄選員工的重要條件,是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許多大學生只局限于書本理論知識的獲取,而忽視“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專業技術能力極為匱乏。
2 運用角色扮演法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當前,大學生在學校內接觸到的知識大多為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相對較少。實踐經驗的缺乏也就成為了制約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高校一直在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然而,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到真實的社會工作實踐之中,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其培訓效果并不顯著。這時,角色扮演這一提供真實情境模擬的培訓技術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中的作用便凸顯了出來。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人才培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主要通過讓受訓者扮演特定角色的方式,幫助受訓者了解勝任該角色的所需具備的能力水平,從而幫助“他們去控制或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以達到改善人際關系和提高工作或學習效率的目的”[1]。
(二)運用角色扮演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優勢
作為一種情景模擬培訓技術,相較于傳統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方法,角色扮演有著突出的優勢:
(1)提供仿真職場情境,讓學生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增長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能力提升。
(2)同時訓練學生多項就業能力,讓學生根據具體場景靈活地綜合使用各項能力。
(3)極具趣味性,能夠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運用步驟及其注意事項
角色扮演主要包含確定評價維度及其行為等級、編制題本、布置場景道具、進行扮演活動以及評價與反饋五個環節。將角色扮演應用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訓之中,需要確保這五個環節的工作一一到位。
1.確定能力維度及其行為等級
大學生就業能力包含的維度類型多、范圍廣,在具體實施角色扮演活動時難以面面俱到。因此,在編制題本之前,需確定該題本需培養的維度類型,并統一行為等級。
2.編制題本
高校工作者需針對所要培養的能力維度及其行為等級編制題本。題本編制主要分為設計情境和設定角色兩個部分。
(1)設計情境
角色扮演的情境設置需具備以下特點:①真實性。角色扮演的情境必須高度還原職場工作場景,將學生帶入真實的職場情境;②趣味性。大學生群體往往易被充滿趣味的事物吸引,情境越有趣味,他們的參與性、投入性也越高;③豐富性。角色扮演的情境應豐富多變,這樣既能夠還原真實職場,也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④針對性。角色扮演的情境還需針對其所培訓的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類別進行調整。針對公共就業能力的培養,則其情境則需要普遍適用于各專業背景的學生;而針對專業技術能力,則需要突出其專業,加強對其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培養。
(2)設定角色
在編制角色扮演題本時,需明確學生所要扮演的角色,且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要鮮明突出,或合作、或對立、或競爭,從而幫助學生較快地融入角色,感受角色。
3.布置場景道具
角色扮演活動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仿真場景,并配備相應的道具,從而真實地還原職場環境,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融入角色,避免因題本內容與活動場景不匹配而影響學生的活動表現。
4.進行扮演活動
在活動場景準備完備后,即可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扮演活動可分為有助手參與和無助手參與兩種形式。有助手參與形式意味著題本中的某一角色由經過特別訓練的助手擔任,采用該形式則事先需加強對助手的訓練;而無助手參與形式則意味著題本中所有角色都由學生進行扮演,這種形式對評價者的要求更高。高校組織者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助手參與。
5.評價與反饋
角色扮演活動過后,需要及時的評價與反饋。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中,可采用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的方式。他評一般是由專業的評委參與評價并提出建議;而自評則指大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完成后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找尋自己的不足,并找出自我提升的辦法。
3 運用角色扮演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不足與改進措施
將角色扮演用于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一是其培訓效果受指導語、助手、評價者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二是角色扮演需要設計題本、培訓評委、訓練助手、配置場景道具等,人力、時間、資金等成本較高。
高校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增強角色扮演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中的應用性。
1.體系化,建立一套適合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角色扮演體系。該體系需包含角色扮演題本、評分標準、場景道具、專業的助手和評委等,供在校大學生重復使用。從短期看,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然而,該體系一旦形成,便具有可重復性,能夠有效降低培訓的各項成本。
2.階梯式,對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分級培訓。第一級為公共就業能力培訓。學生可先參加公共就業能力培訓,并結合自己其中的體驗,以及自身的專業、技能等,找尋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第二級為專業技術能力培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就業方向后,可進行專業技術能力培訓,加強自身求職時的核心競爭力。
3.智能化,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遠程培訓,一方面可以減少組織者、評價者等因素的影響,增強培訓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加強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借助用人單位的資源,為用人單位培養符合其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恒冠.運用角色扮演法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以高職旅游英語實踐教學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4,35(09):184-187.
[3]金開建.教學理論中角色扮演教學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05).
作者簡介
朱晶晶,山東省煙臺市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