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露

【摘 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為基礎的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開展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促進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住院收治老年腦梗死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循證組和常規組,分別采用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護理干預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簡化FMA(SFMA)、Barthel評分評定患者神經、運動、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NIHSS、SFMA、Barthel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循證組患者NIHSS評分低于常規組,SFMA、Barthel評分高于常規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94.74% vs.73.68%,P<0.05]。結論 以循證為基礎優質護理模式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應用能現在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循證護理 優質護理 老年 腦梗死
腦梗死為中老年患者常見急危重癥,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習慣改變,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為導致臨床患者死亡主要危險因素之一[1]。腦梗死損傷正常腦組織后,可引起患者相應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腦梗死后恢復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治療關鍵環節。循證護理以科學科學理論為指導依據,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為探究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開展臨床意義,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住院收治老年腦梗死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循證組和常規組,每組38例。兩組患者發病后72h內入院,經顱腦CT、MRI等檢查后明確診斷為腦梗死;患者未合并有意識障礙、精神障礙,在知情同意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護理和研究;排除合并有腦出血或有腦出血傾向患者;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循證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61~82歲,平均(68.3±4.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2例。常規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60~83歲,平均(68.4±4.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無顯著差異,分組有對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腦梗死發生、發展過程,治療方法和可能獲得臨床療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指導患者正確飲食、體位,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循證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開科室護士長為組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包括循證護理方法、查閱資料和分析資料能力,護理技術等,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2)循證提出問題:首先對患者一般情況、疾病情況進行調查,提出問題,針對需要解決問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匯總文獻和資料,圍繞患者治療、康復、心理等尋找文獻支持護理方法,擬定詳細護理計劃,確保每項護理計劃和措施均有文獻支撐。兩組患者連續護理15d。
1.3 觀察指標
(1)護理干預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簡化FMA(SFMA)、Barthel評分評定患者神經、運動、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NIHSS:共15個評定項目,選出其中有意義3項組成一個評定量表,同時增加對患者瞳孔反射、感覺機能、足底反射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2]。SFMA:對患者四肢各個關節運動情況進行評定,共15個項目,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3]。Barthel評分:對患者日常生活包括吃飯、大小便、洗澡、穿衣等進行評估,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4]。(2)護理滿意度:護理結束后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由患者獨立完成評估,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術、護理質量等6項內容,0~60分,0~35分為不滿意,36~47分為滿意,48~60分為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x±s表示NIHSS、SFMA、Barthel評分,t檢驗,率表示護理滿意度,x2檢驗,設定檢驗標準α=0.05,如P< 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IHSS、SFMA、Barthel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NIHSS、SFMA、Barthel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循證組患者NIHSS評分低于常規組,SFMA、Barthel評分高于常規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循證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94.74% vs.73.68%,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循證護理最早起源于美國,為臨床新型護理模式,通過查詢科學依據針對性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確保每項護理措施和內容均有依可循,讓護理內容更有針對性、科學性[5]。本次研究將我院收治老年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循證組和常規組,分別實施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得出干預后循證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顯著于常規組(P<0.05)。循證護理重點對患者健康知識、不良心理及康復訓練進行干預,在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同時,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功能訓練,進而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次研究同時得出,循證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進一步證實循證護理能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以循證為基礎優質護理模式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應用能現在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玉芳,賴素勇.中重型顱腦損傷繼發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廣東醫學,2013,34(4):655-656.
[2] 康可歆.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1-2.
[3] 韓振霞,時慶,王敏等.超早期康復訓練與特殊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7):43-45.
[4] 許冬云,彭素萍,張家瓊等.重型腦外傷并發腦梗死患者亞低溫治療及護理效果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1):1236-1238.
[5] 崔莉.細節優質護理對腦梗死溶栓治療患者的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807-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