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堂素+余方平

【摘 要】 目的:評價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與心理狀態的改善分析。方法:取2015年1~6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照組,另取同年7~12月42例我院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組,將兩組干預前后漢米爾頓焦慮、抑郁評分與LVEF指標作以比較。結果:干預前兩組LVEF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LVEF為(61.8±12.5)%明顯高于對照組(54.7±11.3)%(P<0.05)。干預前焦慮、抑郁評分組間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及預后改善十分明顯,作為臨床治療輔助環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推薦臨床多加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預后 心理狀態
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高死亡率與致殘率并存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1]。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悲觀、絕望等負性情緒,為避免不良情緒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臨床療效,我院對2015年7~12收治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現將本次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5年1~12月共計收治的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各有病患42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71.4±8.2)歲。對照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69.7±7.8)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急性期患者病情變化快,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發生風險高,生命體征監測是該階段患者臨床護理的重點內容。對心肌缺氧所致疼痛,臨床護理采取持續吸氧治療以此緩解癥狀,若疼痛仍不能緩解可考慮予以患者服用適量鎮痛藥物,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為患者提供低鹽、低脂、維生素與膳食纖維素豐富的飲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避食刺激性食物。經歷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胸痛與瀕死感,此時心理護理對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積極向患者講解心肌梗死發生的原因、治療方法、預后,避免患者過度擔憂預后不良;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把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向患者家屬了解患者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指導家屬多陪伴、開導患者;鼓勵患者開展呼吸減壓練習與注意力轉移練習,開導患者多進行傾訴,勇敢表達內心感受。讓患者觀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視頻,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發病機制,知曉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習慣可能誘發心肌梗死,識別生活中心肌梗死的潛在風險因素,培養患者養成良好生活行為習慣與自我保健意識。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即可開展康復鍛煉,告知患者康復鍛煉的重要性,相關注意事項,獲得患者全力配合,早期康復訓練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結合患者適應能力與耐受性逐漸增加訓練難度與運動量。出院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必要的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服務,叮囑患者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定期來院復診,院后維持良好心理狀態與健康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組間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與LVEF指標,患者心理狀態評價工具漢密爾頓焦慮、抑郁評分量表,評估時間為護理干預措施實施前與實施后28d,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兩組LVEF指標、焦慮、抑郁評分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LVEF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數據見表1
3 討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發作時胸痛激活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動過速,血壓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繼發心律失常。基于此臨床治療力爭盡早恢復梗塞冠狀動脈灌注以達到減少心肌缺氧梗死目的,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是急性期發作臨床護理的重要內容[2]。生命體征監測與對癥護理是傳統護理的主要內容,臨床效果平平[3]。綜合護理干預除提供傳統護理中生命體征監測與對癥護理外,為患者提供心理、飲食、康復鍛煉、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需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4]。
本文觀察組干預后LVEF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相比對照組要地,由此反映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康復鍛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預后改善。
綜上所述,集生命體征監測、對癥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康復鍛煉、出院指導服務項目于一體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理想的護理方法,該護理模式下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負性情緒明顯緩解,是一項值得在臨床治療廣泛應用推廣的一項新型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任玉嬌. 綜合護理干預對院外心肌梗死空巢老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6):1813-1814+1818.
[2]張海英. 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后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5,(09):88-90.
[3]李紹紅. 對行早期溶栓治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2015,(08):122-123.
[4]馬靜.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康復的影響[J]. 實用醫學雜志,2014,(11):183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