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索菲
【摘 要】 目的:探討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護理方法及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實施院前急救護理的100例腦血管意外患者,設為觀察組,另取同時期的100例由家屬或他人送入我院急救中心的腦血管意外患者,設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安全轉移到醫院以及途中死亡率。結果:對照組患者中78例安全送入醫院,20例途中病情加重,12例途中死亡;觀察組患者經過有效及時的院前急救護理,96例安全送入醫院,7例途中病情加重,2例途中死亡。兩組患者的安全轉移率和途中死亡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地院前急救護理,可有效阻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對提高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入院治療后的有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腦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護理程序
前言
我國腦血管意外每年發生率約為150/10萬,死亡率120/ 10萬,幸存者70%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是急診科最常見的疾病和危重癥之一,是引起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且致殘率、死亡率高[1]。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對挽救病人生命、降低病人的傷殘率和病死率,以及對制定院內的后續治療方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臨床上對急性腦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院前救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2013年1月-2016年12月救治的200例腦血管意外患者的相關研究資料整理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救治的200例腦血管意外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急救措施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齡60—78歲,平均(68.64±6.21)歲;觀察組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齡59—76歲,平均(66.37±5.37)歲;所有患者均在病發后10h內進行檢查診斷。在性別、年齡和發病類型等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由家屬或其他非專業醫護人員進行或未經院前急救并直接送到我院診療。
1.2.2 觀察組由我院專業醫護人員出診接診并進行院前急救,對比兩組來院過程中安全轉移率及死亡率。
1.2.2.1 當接到急性腦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任務時,應盡量縮短院前急救反應時間,根據電話呼救信息并對病情做出預測評估,并準備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藥品。我院規定白天在3min內出診,夜間在5min內出診。在出車途中指導家屬對患者實施初步處理,以減少患者發生窒息的危險,并囑咐家屬切勿隨便搬動患者,以免引起腦疝的發生,危及生命。
1.2.2.2 迅速準確評估病情:救護車到達現場后,醫護人員通過簡單的詢問家屬或知情人士患者的發病情況和以往的病史,迅速判定病情嚴重程度,測量血壓、脈博、呼吸等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意識、瞳孔、有無嘔吐、肢體活動情況等,實施迅速有效的救護。
1.2.2.3 建立靜脈通路 到達現場后,急診人員要迅速給患者建立至少一條靜脈通路,使急救藥物能夠保證及時的使用生效。通常要采取靜脈留置針,為防止患者出現躁動時使針頭脫出,要進行牢固的固定。
1.2.2.4 保持呼吸道通暢 將患者開放氣道,解開衣扣,加鼻導管或面罩氧氣吸入,若患者舌后墜,則馬上用舌鉗拉出,同時將口咽通氣管放入,清除呼吸道異物,如有需要可以給予吸痰處理,若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可以行氣管插管。
1.2.2.5 安全轉運 對急性腦血管意外的患者進行必要的現場施救后,在病情允
許的條件下應爭取盡快將患者轉運至醫院,因為受現場的條件的限制,院前急救的目的就是為患者爭取時間。轉運過程中應及時與醫院急診科聯系,報告患者病情,做好各項搶救的準備工作,使患者能夠盡快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1.3 統計學處理
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 19.0 軟件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救治情況,對照組患者中78例安全送入醫院,20例途中病情加重,12例途中死亡;觀察組患者經過有效及時的院前急救護理,96例安全送入醫院,7例途中病情加重,2例途中死亡。兩組患者的安全轉移率和途中死亡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院前急救護理程序模式是院前急救十分重要步驟,特備是對于腦血管意外危重的患者,能及時有效的進行生命支持和搶救[2]。通過觀察200例病人,由于院前急救護理迅速、及時、正確,從而為入院后進一步治療打下良好基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因此,及時實施正確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措施,對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銀麗. 腦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2016,14(6):92-93.
[2] 韓紅 陸紅梅 毛繼榮. 腦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642-643.
作者簡介:張亮(1985-)男;漢族;湖北十堰;護師本科;單位:荊州市荊州區荊州中心醫院急救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