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 目的:對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心的實施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急診門診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1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畫著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1.8%,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4.5%,兩組患者對比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心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的出現。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 急診患者 安全管理中心 實施效果
護理風險事件就是在醫院中接受護理的患者,由于一些直接或間接的因素受到傷害,進而出現的一些不安全事件。護理風險事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并且存在著極高的風險。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承擔著重要的職責,護理過程中,對面著很多病情急、重、多變等患者,甚至還有一些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傷者,風險性極高,如果護理不當容易出現醫療糾紛。[1]所以必須要提高護理的質量,提高風險意識,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急診門診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110例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急診門診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1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患者進行急診科常規監護。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為5-88歲,平均年齡(40.6±7.3)歲,車禍受傷28例,毆打受傷15例,其他12例。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為4-87歲,平均年齡(40.4±7.5)歲,車禍受傷26例,毆打受傷16例,其他13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監護方法,涉及心血管監測、基礎護理、維持患者水、電解質等平衡,并進行營養支持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監護的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1)完善風險管理制度。科室的護士長要依據急診科的具體情況完善風險管理制度,讓責任護士不斷完善和優化風險管理制度。科室中的護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風險管理制度,在臨床護理中能夠有效的規避風險事件,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務。(2)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加強科室中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讓護理人員掌握急救培訓的技能,知道應急物品放置在何處,各種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及維護等要求。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需要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能夠有效的防范風險。[2](3)科學的書寫護理文件。書寫護理文件也是護理人員的重要職責,如果出現了護患糾紛,護理文件就可以作為科學的依據,保證護理人員的權力得到很好地維護。醫院要求護理人員在書寫護理文件時做到真實、全面,護士長在對護理文件檢查時能夠清晰明了的看到護理人員的記錄,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護士長應不定期的檢查護理人員書寫的護理文件,如果護理人員書寫護理文件時存在格式等不合格的情況,就要求護理人員重寫。(4)有效的管理搶救物品。醫院需要科學的管理搶救物品,將物理管理的責任劃分到個人。護士長需要對搶救物品的管理區域等進行劃分,護理人員需要了解自身的責任,對搶救物品進行有效的管理維護。日常工作中要清理維護好搶救物品,使得搶救物品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正常運行。如果醫療設備儀器等出現問題,就需要馬上通知護士長,對儀器設備等進行維修。(5)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護理風險的出現。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明確患者的實際需要以及心理情況。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更多的幫助,使患者能夠信任醫院和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患者的具體情況,讓患者及技術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幫助患者盡快的恢復健康。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得的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分析,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的計數資料均采用χ?檢驗,以P<0.05的差異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1.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醫療工作中,護理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內容,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承擔著較高的職業風險。當前普法教育逐漸推進,人們的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逐漸加強,急診科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護理風險,因此需要加強急診護理工作質量,將護理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幾率。[3]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1.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可見,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心使用護理風險管理方法能夠使急診護理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將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消除,這種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在臨床上值得很好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戚妙芬,周穎.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 護士進修雜志,2014,03:223-224.
[2]杜云真.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 中國衛生產業,2014,32:69-70.
[3]張曉霞.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