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評價社區藥房藥學服務改進的效果。方法:以轄區內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處方拿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5年3月~2016年2月,改進前,514例患者入選對照組,2016年3月~2017年2月,改進后,530例患者入選觀察組。改進前,基本的藥學服務,針對患者及其家屬常規遺囑,對住院使用處方藥物、限制使用藥物進行干預。改進后藥學服務包括加強對藥師、護士的培訓,發揮臨床藥師作用,醫師參與查房,對于門診藥房拿藥的患者及其家屬,需要積極主動的醫囑。結果:觀察組不合理處方比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復查療效滿意率、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務人員表示改進后,處方開具、用藥的信心增強,自身的藥學知識水平提高。結論:社區藥房開展藥學服務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降低用藥風險。
【關鍵詞】 社區藥房 藥學服務 合理用藥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約1/2的藥物未能得到合理的應用,用藥不合理已成為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社區居民缺乏用法用藥知識,從社區醫院獲得的處方,往往為常用藥,許多患者對合理用藥缺乏足夠的重視,存在用藥風險[1-2]。為提高社區合理用藥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開始為藥學服務,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轄區內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處方拿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未參與過類似的研究。2015年3月~2016年2月,改進前,入選對照組,共入選對象514例,其中男240例、女274例,年齡18~82歲,平均(56.1±10.4)歲。就診原因疾病類型:胃腸道不適115例、呼吸道感染102例、婦科疾病94例、血壓控制不佳67例、風濕類風濕性骨病51例、其他85例。合并有慢性基礎疾病376例,已在服用一種或幾種藥物204例。此次開具的處方1-4種,其中聯合用藥356例。2016年3月~2017年2月,改進后,入選觀察組,共入選對象530例,其中男251例、女269例,年齡18~88歲,平均(56.6±10.2)歲。就診原因疾病類型:胃腸道不適121例、呼吸道感染110例、婦科疾病104例、血壓控制不佳70例、風濕類風濕性骨病53例、其他72例。合并有慢性基礎疾病386例,已在服用一種或幾種藥物211例。此次開具的處方1-4種,其中聯合用藥370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就診原因與疾病類型、合并慢性基礎疾病、既往用藥情況、此次處方聯合用藥情況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改進前
對照組:基本的藥學服務,告知基本的用藥劑量、時間,對于非處方藥物,則推薦按照說明書用藥,臨床藥學工作主要針對處方藥物、限制使用藥物。
1.2.2 改進后
觀察組:①加強對藥師、護士的培訓,對于有上進心的藥師與護士進行培訓,同時通過處方審核、不良反應報告,分析常見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制定階段性的培訓計劃,特別重視容易出現處方差錯的藥物、病種,此外對于新職工、進修的的醫師與護士,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3];②發揮臨床藥師作用,每日都需要有1名藥師在病房、門診,接收醫護人員的咨詢,并發揮監督作用,了解醫院用藥現狀,分析常見的合理用藥問題,每季度公示改進意見,鼓勵醫護人員咨詢;③醫師參與查房,特別關注住院限制類藥物、超適應證類藥物,做好信息統計;④對于門診藥房拿藥的患者及其家屬,需要積極主動的醫囑,打印紙質醫囑,留下聯系方式,積極答疑解惑,若時間不充裕,則在空閑時間通過短信的的方式通報醫囑,強調規范用藥,若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返院。
1.3 觀察指標
不合理處方比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復查療效滿意率,患者滿意率。同時對20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評價改進后的藥學服務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計算,不合理處方比重、不良反應發生、滿意例與率指標采用n或%表示,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不合理處方比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復查療效滿意率、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20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均反映改進后,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處方開具、用藥的信心,自身的藥學知識有明顯的提高。
3 討論
合理用藥直接用藥安全性、有效性,當前藥物的品種、劑型繁多,起效機制越來越復雜,注意事項多,合理用藥對使用者的專業知識儲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藥師因專業出身,天然具有開展藥學服務的能力,通過指導醫師、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用藥,使藥物得到合理的應用,從而降低不合理用藥風險,如不良反應、細菌耐藥、藥物中毒、療效不佳等[2]。本院加強對藥師、護士的培訓,發揮臨床藥師作用,醫師參與查房,向患房主動給予醫囑,重視提高藥師及護士合理用藥意識與能力,發揮監督、指導作用[4]。結果顯示,觀察組不合理處方比重顯著下降,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率下降、復查療效滿意率上升,提示合理用藥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進而降低用藥風險。患者、醫務人員對此次的改進工作都表示滿意。
參考文獻
[1]張曉麗,王英梅,肖嬋華,等.家庭環境因素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3,15(6):503-504.
[2]劉艷麗,路麗娜.空巢老人身體健康狀況及護理需求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3-45
[3]季愛民.新醫改形勢下醫院藥學學科的職能轉變[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21):1805-1807.
[4]鄭必龍,劉俊.品管圈在改進醫院藥學服務質量中的探索和應用[J].安徽醫藥,2014,18(6):1169-1171.
作者簡介:龔曉蘭,女,浙江義烏人,1981年10月出生,學歷: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基層醫院用藥及藥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