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摘 要】 目的:探討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療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江蘇省揚州市儀征中醫院收治的60例小兒哮喘緩解期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患兒糖皮質激素常規吸入治療;實驗組30例,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穴位敷貼。治療后隨訪至2016年12月,對比觀察兩組療效。 結果:經治療,實驗組臨床控制7例,顯效16例,有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93.3%(28/30),顯著高于對照組(66.7%),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臨床療效良好,可降低哮喘發作頻度,減輕哮喘臨床癥狀和體征,對減少患兒痛苦和降低復發率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小兒哮喘 緩解期 冬病夏治 穴位敷貼療法
小兒哮喘是以特異性咳嗽、喘鳴和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伴有氣道高反應性的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常表現為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慢性病程,嚴重危害兒童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針對性治療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病癥減輕或消失的一種中醫藥特色療法。江蘇省揚州市儀征中醫院近年來以穴位敷貼法于夏季緩解期對小兒哮喘進行冬病夏治取得良好臨床療效,文章現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江蘇省揚州市儀征中醫院收治的60例小兒哮喘緩解期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實驗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3-10歲,平均(7.2±1.4)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2.7±1.1)年。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10歲,平均(7.4±1.2)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2.8±0.9)年。兩組患兒基本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與排除
納入標準[1]:①診斷符合《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03版)中關于哮喘臨床緩解期的相關診斷標準,即哮喘癥狀、體征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并維持4周以上;②患兒家長知曉本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主動配合。
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疾病;②合并肺炎、結核等感染性疾病;②穴位敷貼部位有發紅、破損、起泡等;③接觸性皮炎;④藥物敏感或特殊體質;⑤依從性差,無法長期配合治療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兒糖皮質激素類常規吸入治療,用藥布地奈德氣霧劑。2—7歲兒童,200-400μg/天,7歲以上兒童:200-800μg/天,均分成2-4次使用。當達到臨界效果后,每日早晚1次遵醫囑逐漸減少用藥至維持劑量。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治療。方劑:取適量中藥飲片(蘇州天靈)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肉桂按4:4:2:1:1比例調制研磨成細粉,以姜汁將混合細粉調制成粘稠糊狀,取專用敷貼膠布做成直徑1.5cm左右的藥餅。穴位:定喘(第7頸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開0.5寸)、華蓋(胸部正中線上,平第一肋間處)、膻中(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風門(第2與第3胸椎之間,旁開1.5寸),共計12個穴位。貼敷時間:夏至,初伏,中伏,末伏4次。貼敷期間,局部皮膚可能出現刺癢感,使小兒不自覺抓撓,必要者外涂百多邦軟膏緩解。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嚴格避免被動吸煙,同時加強身體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呼吸道粘膜對空氣的適應能力。日常生活中患兒也要注意預防感冒,例如夏季不貪涼,冬季室內外溫差不過大,不突然脫衣,不帶汗洗澡,流感流行季節少去人群中等。
1.4 觀察指標
兩組均隨訪至2016年12月,期間觀察患兒哮喘發作次數及嚴重程度。本研究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文獻擬定。臨床控制:患兒哮喘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顯效:患兒哮喘癥狀和體征顯著減輕,偶有發作;有效:患兒哮喘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發作次數減少;無效:患兒病癥無改善,發作頻度無明顯降低。治療總有效率=臨床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結果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傳統中醫學觀點中,腎主納氣,為呼吸出入之根;脾主運化,為生痰之源,肺主疏泄,為貯痰之器。腎脾肺不足,痰飲內伏于肺內是小兒哮喘主要內因[2]。而冬季肅殺,人體陽氣受也到抑制,易感受邪寒,引動伏痰,導致痰氣交阻,誘發哮喘。因此,冬季是小兒哮喘最主要的發病季節,也是傳統中醫特色療法冬病夏治的主要適應癥之一。
冬病夏治的主要作用機制在于,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輔以溫補陽氣、散寒祛邪、活血通絡之方,不僅有助于祛除陰寒之病邪,還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從而治療或預防虛寒性疾病在冬季發生或加重[3]。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理論為依據,通過將研成細末并調成糊狀的藥物直接貼敷于穴位、患處來進行疾病治療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藥物可經皮膚直接吸收,通過人體血液循環發揮藥理效應,是冬病夏治最常用治療方法之一[4]。
本研究中,貼敷穴位選取定喘、華蓋、膻中、肺俞、心俞、膈俞和風門。其中,定喘穴組織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華蓋寬胸理氣、清肺化痰;膻中利上焦、寬胸隔、降氣通絡;風門宣肺解表,益氣固表;心俞、肺俞、膈俞屬足太陽膀胱經,主陽,是陰陽物質外輸通道,藥物貼敷于此,有助于促進上焦之宿痰排除。本次臨床選用中藥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肉桂按4:4:2:1:1比例。方中,白芥子溫肺豁痰利氣,適用于寒痰喘咳、痰滯經絡;延胡索理氣行血;細辛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甘遂入脾、肺、腎經,可瀉水逐腫,消腫散結;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聯合用藥貼敷能發揮刺激穴位、溫肺暖脾胃、散寒祛瘀、激發陽氣、排除伏痰之功效[5]。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遵循冬病夏至原則進行穴位貼附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93.3%)顯著高于一般治療有效率(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熊宇航[6]等人報道的有效率相近(92.0%),提示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臨床療效良好,可降低哮喘發作頻度,減輕哮喘臨床癥狀和體征,對減少患兒痛苦和降低復發率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高維銀,任輝杰.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10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2(9):77-78.
[2]吳永.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86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3):67-68.
[3]譚麗珍,劉德新.穴位貼敷治療緩解期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3):83-84.
[4]李厚強,陳春瑩.觀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對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生產業,2014,9(7):184,186.
[5]王艷波.冬病夏治穴位導入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102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4):84-85.
[6]熊宇航.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4):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