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華+武亞云

【摘 要】 目的 分析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用改良賽丁格技術進行盲穿,觀察組在超聲引導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術行 PICC置管。比較兩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現出血、感染、靜脈炎、導管堵塞及異位等并發癥致意外拔管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因并發癥意外拔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等優勢,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超聲引導下 改良塞丁格技術 PICC置管
自上世紀80年代,一種新的為患者提供間歇和中、長期靜脈輸液、化療及輸血等治療的中心靜脈導管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經外周靜脈(需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置管,其尖端到達上腔靜脈的1/3段,靠近上腔靜脈與右心房入口處的中心靜脈導管[ 1 ],此方法可提高局部血管條件差(如肥胖、水腫、反復治療等) 患者的置管成功率。 PICC傳統的置管方法即盲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肥胖、血管充盈差的患者在盲穿過程中易失敗, 可能需要反復穿刺置管, 因此會對患者的血管造成損傷[2],肉眼觀察要求患者局部血管條件較好,常于肘關節下置管,患者置管后并發癥多。超聲引導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術[3]行PICC 置管能克服以上不足。我院將超聲引導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聯合應用到部分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選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 (50例)和觀察組 (50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63.7歲;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4.3歲。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傳統塞丁格方法穿刺置管。觀察組采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Site-Rite STM 血管超聲儀、4F三向瓣膜式PICC管、塞丁格穿刺包套件。均由本文作者操作。主要步驟為:(1)對患者的上臂作彩超檢查,首選貴要靜脈,探查血管的深度及位置并做好標記。取仰臥位,穿刺側手臂外展與軀干成90°,從預穿刺點測量至右胸鎖關節再加7cm為穿刺長度;(2)常規皮膚消毒;(3)操作者戴無粉手套,穿無菌手術衣,最大化無菌遮蓋病人,打開塞丁格穿刺套件, 按使用順序擺放整齊;(4)將超聲探頭涂上導電膏,用無菌腔鏡檢查外套包裹。于穿刺點上方10cm扎壓脈帶,再次用B超探頭探查血管,在超聲儀引導下進針;(5)穿刺成功后將導絲沿穿刺針送入血管后,導絲在體外10~15cm的長度后停止推送;(6)拔出穿刺針,解剖刀擴皮通過導絲置入帶擴張器的可撕裂性置管鞘,置入PICC導管;(7)X線確認導管末端位置,并及時記錄。
1.3 評價2組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判斷標準:以初次對穿刺點進行穿刺即見回血,無皮下探測血管的動作,表示一次性穿刺成功;以穿刺成功后初次進行導絲及導管置入成功為一次性置管成功。比較2組置入導管發生相關并發癥的情況,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感染、血栓、機械性靜脈炎、導管異位、導管堵塞以及意外拔管的發生率。
1.4 采用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根據實驗設計分別采取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穿刺置管總成功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觀察組穿刺點出現出血、感染、靜脈炎、血栓、導管堵塞、導管異位致意外拔管的總發生率為4.0%(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10/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水平的快速發展,患者對其舒適性與安全性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影像學技術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應用于PICC建立有效靜脈通道獲得了公認[4],PICC廣泛應用于臨床。以往臨床多為盲穿,穿刺成功率低,浪費耗材,增加患者費用,還會出現靜脈炎、神經損傷、誤穿入動脈等并發癥。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傳統操作方法;同時因出血、感染、堵塞等并發癥致意外拔管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改良塞丁格技術使用較細的穿刺針進行穿刺,而且在超聲的引導下能夠清晰地看到血管的情況,可減少穿刺點出血以及機械性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發現,改良塞丁格技術可直觀的顯示靜脈位置及情況,避免了誤穿、穿透血管及反復穿刺等情況的發生,減少了穿刺對血管內膜的損傷及并發癥的發生。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在穿刺及置管成功方面優勢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豐松.改良塞丁格技術在超聲引導下PICC 置管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 17( 23) : 33-34.
[2] 黃蔚華, 閻冬麗, 黃中英, 等.超聲引導輔助改良塞丁格技術在PICC置管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 17(2) : 146-148.
[3]王 艷,,李 穎,,鹿夢溪.超聲引導與傳統 PICC 置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對比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7(11):1344-1345.
[4]張玉蓉.超聲引導下應用Seldinger 技術行PICC 置管的效果評價[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6, 32(12):1195-1197..
作者簡介:阮玉華 女 本科 副主任護師 工作單位:南京市浦口醫院消化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