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平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s)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ET)、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CNL)、肥大細胞疾病(MCD)、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CEL)和不能分類的MPNs。
JAK2介導包括紅細胞生成素(EPO )、血小板生成素(TPO )、粒細胞一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生長因子(GH) 、白細胞介素3 ( IL-3 )在內的多種細胞因子的信號轉導,并通過JAK2-STAT途徑促進或者調節細胞的增殖。研究發現JAK2V617F突變在多種惡性血液病中都有發現,本課題通過合成的JAK2V617F特異性引物,用PCR以及基因測序等方法檢測其突變,對進一步闡明其引發的廣譜的血液病提供臨床診斷及治療依據。
1 方法:
1.1 病例收集:收集我院住院確診的相關患者,共46例。其中PV組8例;ET組12例;CML組4例;PMF組2例;CNL組6例;CEL組2例;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癥(basophilia)組1例;AML組3例;ALL組8例;10例健康志愿者對照。各型白血病診斷標準均參照WHO制定的最新相關標準,其中PV,ET和PMF診斷標準[1]
1.2 儀器與試劑:定性PCR擴增儀:美國Bio-Rad公司Thermal Cycler C1000型。電泳儀:美國Bio-Rad公司 Basic型。凝膠成像分析系統:美國UVP公司EC3 Chemi HR 410 Imaging System。測序儀:美國ABI公司3500。DNA Marker、2×Taq PCR MarkerMix、血液基因組提取試劑盒購自南京凱杰基因。
1.3 引物序列如下,上海invitrogen合成:
F1:5′-ATCTATAGTCATGCTGAAAGTAGGAGAAAG-3′;
F2:5′-AGCATTTGGTTTTAAATTATGGAGTATATT-3′;
R:5′-CTGAATAGTCCTACAGTGTTTTCAGTTTCA-3′。
1.4 抽取患者和正常對照外周血(骨髓)2mL,提取基因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異性PCR(AS-PCR),取5μLPCR產物經20g/L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用美國UVP公司EC3凝膠成像分析系統分析圖像、攝像并保存結果。
2 結果
2.1 陰性、陽性的判斷
JAK2V617F基因突變PCR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出現364bp和243bp2條條帶者為陽性,出現364bp一條條帶者為陰性。如圖3。
2.2 PV組陽性率為87.5%(7/8),ET組陽性率為33.3%(4/12),PMF組陽性率為50%(1/2) ,AML、ALL、CML、CNL、CEL等惡性血液病患者及正常對照均為陰性。
2.3 JAK2V617F基因突變在PV、ET、PMF患者中的陽性率有顯著性差異(X2=6.239,P值=0.044 <0.05)。
3 討論
James等[1]首先報道了在PV患者中發現JAK2V617F點突變,而其后在其他MPNs亞型中也相繼發現了該基因突變的存在,但其陽性率高低不一。
本實驗研究亦發現,JAK2V617F點突變在PV疾病中陽性率最高,而后是PMF、ET疾病,而在CML、AML、ALL疾病中為陰性,與國際上的報道相符[2]。本實驗中ET患者中JAK2V617F的基因突變與血紅蛋白含量、血小板數量無關,但國外有報道ET患者中JAK2V617F點突變陽性者血紅蛋白量較高、血小板計數較低,故本實驗還有待增加病例總數以便作進一步分析。PV患者陰性例數較少,故未做比較。PV以及ET陽性患者的白細胞計數高于陰性患者,國外研究亦發現陽性患者中白細胞計數高,且可以作為獨立的危險因素與血栓形成及骨髓纖維化成正相關。
參考文獻
[1]James C,U go V,Couedic JPL,et al.A unique clonal JAK2 mutation leading to constitutive signaling causes polycythaemia vera[J].N ature,2005,434(7037):1144~1148.
[2]Kannim S,Thongnoppakhun W,Auewarakul CU.Two-round allele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 simple and highly sensitive method for JAK2-V617F mutation detection[J].Clin Chim Acta,2009,401(1~2):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