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桂彥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供應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和自我健康防護的對策。方法:借由觀察分析對我院供應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和具體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對供應室護士的自我健康防護對策的進行制定。結果:了解了供應室護士的職業危害發生因素,提升了護士自我健康防護意識,增強了供應室護士的健康水平。結論:自我健康防護對策對提升護士的健康和消除供應室護士職業危害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規范操作流程和工作條件,保障供應室護士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 供應室護士 職業危害 自我健康 防護對策
供應室是醫院的消毒滅菌的主要場所,主要負責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晰消毒、包裝運送等工作。供應室的工作質量對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具有直接的影響。供應室護士在長期的與經過污染的醫療器械接觸,及其容易導致供應室護士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職業危害對供應室護士的身體健康的影響明顯。本文為了探究分析供應室護士職業危害和自我健康防護對策,借由觀察分析對我院供應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和具體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對供應室護士的自我健康防護對策的進行制定,報告如下。
1 供應室護士職業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鑒于供應室的職能特點,使得供應室成為各種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場所,供應室護士工作主要完成醫療器械的回收工作,其中包括一次用品,回收清洗消毒的醫療器械,而這些醫療用品帶有的患者的血液或是分泌物。供應室護士長期與這些醫療用品相接處,如果防護措施不當,就可能會引起供應室護士的交叉感染,危及護士的身體健康。其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均通過血液感染,部分醫療用品為尖銳物品,如果護士操作不慎,就可能會導致護士感染,甚至可能會引起醫院感染的現象,影響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1.2 化學因素
化學因素同樣是造成供應室護士職業危害的主要因素,供應室護士日常工作中,需要完成相關醫療用品的消毒清洗工作,消毒清洗主要是對化學消毒劑進行應用。這也就使得護士經常與這些化學藥品相接觸,而且這些化學藥品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其中主要以過氧化乙酸、含氯消毒劑等,長期與這些化學藥品相接觸,就可能會對護士的呼吸道、皮膚和粘膜等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引起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危及供應室護士的身體健康。
1.3 物理因素
1.3.1 環境因素
供應室護士的完成對污染的醫療用品的回收工作,并完成對其的回收和記錄,而這些醫療用品中可能會被患者的尿液、唾液等污染。存放這些回收醫療用品的空間中,就會造成室內空氣污染,供應室護士長期處于這類環境中,就會導致護士受到傳感,進而影響忽視的身體健康。另外,冬季氣候寒冷,水溫較低,供應室護士在完成對醫療用品的清洗工作,就會接觸冷水,也就會導致供應室護士處于寒冷潮濕的環境,就會對供應室護士的健康造成干擾。
1.3.2 高溫
壓力蒸汽滅菌設備是供應室護士經常操作的設備類型,設備在實際的應用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熱輻射。護士長期處于高溫狀態下,就會導致護士體內的代謝平衡受到干擾,也就導致護士的身體狀態受到不利影響。另外,由于設備處于高溫狀態,相關操作如果不夠合理,也就可能會導致護士出現燙傷的情況。
1.3.3 噪聲
噪聲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很大,可能會導致護士出現情緒波動明顯的現象,另外,受到噪聲的干擾,會引起供應室護士出現頭疼和疲勞嚴重、聽力障礙等情況,對護士的身體健康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僅管醫院采取相關噪聲控制操作,但是仍舊會引發對供應室護士的不良反應。
1.4 心理因素
鑒于供應室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周期性,使得供應室護士的及其容易產生不良心理現象,尤其是長期處于供應室的工作中,缺乏良好人際交流和職稱晉級機會等,加重了供應室護士的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的持續積累,嚴重影響供應室護士的身體健康。
2 供應室護士的自我健康防護對策
2.1 生物因素防護
供應室護士在展開醫療用品的回收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的按照回收的基本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并做好相關防護措施。并按照規范對口罩、橡膠手套和防滲漏的衣物進行穿戴。以清洗工作為例,在遵循基本的清洗流程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減少手工清洗的方式,并重視手、面部等易感染部分的清洗,采用抗菌皂和流動水進行清洗。對尖銳物品的清洗過程中,需要做好防護準備,若不慎出現扎傷,需要及時的進行傷口清洗,并進行相關檢查,做好預防工作。此外,對于一些重點區域和空間,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安全消毒。
2.2 化學因素的防護
化學用品的使用中,自主按照規范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并對相關防護衣物進行穿戴,盡量避免皮膚直接暴露在充滿化學用品的環境下。定期的對室內進行通風,達到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有毒有害氣體對供應室的身體造成不利影響。對于重點化學用品,必須嚴格監控,降低化學藥品對護士身體造成影響。
2.3 物理因素的防護
針對環境因素,需要重視對環境的消毒滅菌,重視回收室的空氣流通,對于寒冷潮濕的環境,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保障身體健康。對于高溫滅菌設備等器具的操作時,需要嚴格的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并對防護措施的進行檢查,配合技術人員完成對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減少設備的運行時的噪聲,再重視對消音設備和防護用具的應用。
2.4 心理因素的防護
供應室護士首先需要正視心理因素的影響,并在業余時間多參加家庭活動、增加人際交流,適當的展開健身、運動和參加音樂會等文體方式,完成對不良情緒的舒緩,從而使得壓力可以得到釋放,避免負面情緒對身體和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結論
導致供應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較多,主要由理化、生物和心理這幾點因素最為明顯,護理人員自我健康防護中,必須重視職業危害的嚴重性,并切實貫徹供應室的具體操作規范和操作流程,嚴格的對扣在、帽子和防漏衣物進行穿戴,避免皮膚直接暴露的情況。我院采用供應室護士自我健康防護對策,有效的降低了護士職業危害風險,保障護士的身體健康。綜上所述,自我健康防護對策,對降低供應室的職業危害效果顯著,能盡量減少供應室護士的交叉感染和操作不慎引起感染,對提升供應室護士的身體健康質量作用明顯,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賴美玉,李曉玲,陳碧英,楊葉香. 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J]. 全科護理. 2009(23)
[2] 孫伯英,李明艷. 醫院護理人員銳器傷防護教育依從性的調查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