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嚴
摘 要:航拍技術的出現,給我國影視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將航拍技術應用到影視拍攝制作中,提高影視作品可實現的同時,也簡化了影視拍攝工作。對此,文章就航拍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航拍技術;影視制作;運用;分析
航拍又稱空中攝影或者航空拍攝,近年來伴隨著無人機航空技術進步與影像技術的發展,無人機航拍目前在電視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航拍鏡頭以特殊的視角為觀眾展現事物的全貌,提高了影視作品的可視性,把影視制作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航拍技術概述
無人機航拍攝影是以無人駕駛飛機作為空中平臺,以機載遙感設備,如高分辨率數碼相機、輕型光學相機、紅外掃描儀,激光掃描儀、磁測儀等獲取信息,用計算機對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圖像。全系統在設計和最優化組合方面具有突出的特點,是集成了高空拍攝、遙控、遙測技術、視頻影像微波傳輸和計算機影像信息處理的新型應用技術。
二、航拍技術的優勢及缺陷分析
文章以遙控多軸航拍系統為例,對航拍技術的優勢和缺陷進行詳細的論述,具體如下:
(一)航拍技術的優勢分析
第一,審批手續簡單。目前,我國對民用航空采取的是比較嚴格的管制措施,這就要求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飛行都需要向空中交通管制單位中報。不僅報批周期較長,而且對中報主題的資格限制也相當嚴格,一般單位或個人很難得到審批。相對而高,小型無人飛行具備體積小巧、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等特點,在非特殊區域外飛行時,基本不需要審批。因此,使用小型無人飛行器進行航拍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二,設計制作成本低廉。遙控多軸航拍系統在本質上屬于航空模型,所需要的設計方案、配件、耗材等在市場上隨處可見,購置便利。尤其是近年來迅速普及的遙控多軸飛行器,與傳統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相比,具備整體設計簡單、電氣件一體化、機械結構堅固、制作過程簡單等突出特點,對制作者動手能力的要求亦較低,只需經過簡單培訓,初學者也能制作出簡單的遙控多軸飛行器。
第三,系統操作簡單。目前,遙控多軸航拍飛行器必備的飛行控制系統均內置有智能失控保護裝置,通過與CPS和遙控器交聯,能夠實時感知飛行器的飛行姿態,并做出反饋,精確調整各個發動機的功率,實現飛行器的平穩控制。另外,智能失控保護裝置還能確保飛行器在失去遙控信號的極端情況下,也能自動懸停,并在信號消失且無法恢復的情祝下,精確找到起飛點,以事先確定的安全路線和高度自動降落,最大程度上避免飛行器的墜毀。
第四,飛行環境要求較低。多軸飛行器的體積優勢令其在起飛與降落環節對場地的要求極低,例如國產大疆四軸飛行器,最小攜行狀態直徑約0.6m,工作狀態直徑約0.9m,其最小安全起降面積不超過9m2,最低安全起飛高度不超過3米,最近安全遙控距離不超過2米,對航拍環境的要求極低,非常適合在樓宇、景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使用。同時,由于多軸飛行器的姿態控制是通過改變發動機輸出功率來實現,在數字化飛行控制系統的調節下,能夠實現飛行姿態的精確控制,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無論是在街道、立交橋等復雜開放環境,還是在車庫、展會等密閉環境中,均能實現有效控制,將一旦發生墜機后造成附帶危險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二)航拍技術的缺陷分析
遙控多軸航拍系統具有優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飛行范圍小、續航時間短。就動力源來說,與傳統的油機相比,電機的功率密度較大,達到最大輸出功率的時間較短,且體積和振動均較小,安裝方面,后期維護簡單。因此,絕大多數航空模型選擇使用電機作為動力源,多軸飛行器亦不例外。目前主流的多軸飛行器使用的多為無刷電機。但是,使用電機作為動力源則無法同避電池能量密度低的天生缺陷。與生物燃料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大約僅相當于汽油的1/30,持續輸出最大功率的時間太短,以四軸飛行器來說,電池型號是雙天的XP50003GT-S,電壓11.1伏,容量5000毫安,最長持續飛行時間僅為8分鐘。
第二,飛行速度慢、特技動作少。就飛行原理來說,多軸飛行器的行進、平移和轉向所依靠的是不同槳葉之間的轉速差所產生的升力差。由于沒有配備專用的推進發動機,多軸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較慢,在100米以上拍攝移動畫面時會出現速度不足的感覺,畫面出現長時間停滯不動的現象,缺少航拍縱覽全景的流動感,所以在空曠的地域進行長距離、快速航拍時不宜使用。此外,多軸飛行器的外露連接部件多,亦不適合在林地、灌木間做比較復雜的機動動作。
第三,飛行載荷小、抗風能力弱。多軸航拍系統的動力來自于電動機,雖然自身重量較小、提速較快,但冗余動力小,在提供止常飛行動力外,難以承載多余重量。就我部配備的多軸航拍系統來說,只能掛載重量不超過200克的OOPRO運動攝像機,且只能在1級風的情祝下飛行,如果地形復雜,需要機動,則飛行條件還需要降低,一般不能超過2級風。
三、航拍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運用
航拍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運用主要包括一些幾個方面:
(一)事前準備
根據航拍計劃,攝影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起飛航拍之前,要對航拍周圍較高的建筑等設施進行仔細觀察和預判分析,找出最能突出形象、氣質和品格的景物作為主要拍攝對象,不能粗放拍攝。同時,要規劃好連續性畫面的大致脈絡,以確定航拍線路。航拍的關鍵在于掌握好航拍器的速度、高度、方向,以及航拍器與地而景物的距離、高度、采光及背景等問題。航拍器升空后,如果地面拍攝的景物體積小,飛行速度就應該慢一些,高度也應該低一些;反之,如果拍攝大場景或地形地貌,速度則可以快一些,航拍器可以高一些,形成連貫流暢感,爭取一次拍攝出想要的效果畫面。
(二)對現場環境進行考察
航拍應選擇晴天或光線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能見度最好不低于35米,因為空中攝影大多是全景、遠景,否則會直接影響畫面的清晰度。另外,操作時不宜采用逆光,特別是太陽角度較低時,鏡頭對著太陽時由于無法遮光,會使畫面出現不必要的光暈或灰霧,從而影響畫面的質景。而采用側光或側逆光拍攝,畫面會產生較強的立體感。同時,進入攝制現場后一定要觀察空中障礙物,避兔航拍器被纏住或撞壞。在環拍景物時,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相對穩定的遙控地面站,避兔航拍器失去控制。
(三)拍攝過程中靈活決策
多軸航拍器雖然適應復雜氣候條件能力較差,但運用得好仍然能發揮巨大作用,關鍵是要做好飛行路線規劃,明確起降場地,準確輸入GPS信息,只要方法得當,即使在雨雪條件下,也可以拍攝出不可多得的魅力畫面。
(四)拍照完成后的影視剪輯
中央電視臺制播的《舌尖上的中國》是介紹全國各地特色飲食的紀錄片,片子大景使用了多軸航拍器航拍的畫面,把中國東西南北食物原產地的田野、大海、山川展示得攝人心魄。特別是一些小人物在地面運動的航拍鏡頭,不但給受眾以親切感,而目共鳴之情油然而生——那是一方我們曾經生活的土地,那些人就是我們的親人,那些食物充滿著母親的味道。巧妙的剪輯使這些航拍素材有機嵌入影視作品,展示出了行家里手的真功夫。
參考文獻:
[1]王一軒.遙控多軸航拍系統在影視制作中的運用[J].科技傳播,2014,21:56+63.
[2]張晨光.淺談無人機航拍技術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J].現代電視技術,2016,06:118-120.
[3] 朱煜,秦驍康.大型航拍活動《尋找新地標》包裝技術淺析[J].影視制作,2013,19(7):46-49.
[4]吳國彪.電視航拍攝像創意管理的三個特質——大型航拍紀錄片《飛越海西》創意歷程[J].東南傳播, 2013(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