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王云龍++孔超
摘 要:網絡的出現和發展對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心理健康問題己成為眾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而突出的問題。新時期如何突破舊有的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探尋出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與方法,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大學生人格體系的有效完善。
關鍵詞:網絡 心理分析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a)-0231-02
1 網絡對高校學生主要心理影響
1.1 網絡對高校學生具體的心理變化產生的積極影響
(1)網絡讓學生個體持續的得到完善,發展變為內涵豐富的個體,網絡有著特別寬闊的空間和海量的各種資源,網絡對于廣大的高校學生來說是打開了他們內心的新的世界。網絡是沒有國界的,網絡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表現自己的廣闊舞臺。網絡有著很多的特點,比如它的內容異常的豐富,具有海量的信息,它的影響受眾范圍也很大,在信息的傳遞方面也是及時快速的,這些特點都是滿足高校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學生去網絡這個廣闊的世界里面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的愿望。現代網絡文化對于高校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知識的發展與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網絡有著匿名性的特征,所以廣大的網民在進行網上沖浪的時候不會考慮一些自己、他人社會地位和宗教信仰等等這些社會因素,因為所有人在一個問題的研究和探討中,每個人全是平等的地位,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發言權。
網絡上面的交往為高校學生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學生可以進一步的理解角色一些行為的準則和規范,真切的體驗扮演角色的情感,明白自己在社會里各種扮演角色的行為是怎樣的,這樣可以提升自身在社會中的交往力,推動自己的社會化速度。
(2)網絡特殊的開放性促進了高校學生在個性方面的進步,網絡對于高校學生社會交往的方式產生了很大的改變,擴充了他們交往的范圍,讓高校學生的社會交往變得越來越廣泛。但是通常的以往交往的方式,高校學生人際交往范圍通常都是非常的窄小的,不過網絡卻和傳統的方式方法不同,它充分的消除了個體間進行交往的障礙。
網絡創造的新型氛圍,對于廣大高校學生對未來進行思維的方式有著深刻的改變。網絡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知識從生產到傳播,逐漸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只有創新才可以帶來知識持續的更新,網絡讓人們一定要根據未來進行參照形成有創造性的思維和思考方式。網絡還促進高校學生取得信息的思維也出現改變。
(3)網絡具有平等性,對學生表達自我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網絡特點里面最大的一點就是信息的互聯互通,它不受時空的制約。這些利于高校學生了解世界,逐漸的發展成具有全球化的思維。所以,網絡背景下的學生比以往傳統的學生在眼界上要開闊的多。受到網絡影響的當代高校學生目前思考的不單單是自己國家的事情,還有世界其他國家的事情。現在的具有全球化思維不是少數精英的選擇,普通的學生也可以進行參與。
1.2 網絡對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挑戰
(1)網絡和現實世界有巨大的反差。現在的高校學生是自信的一代,可是他們一定要付出比父母還要多的努力,這樣他們就要和他們的父母傳統的觀點進行抗衡,他們可能會很苦惱。要是沒有進行及時的幫助,高校學生就會尋求網絡的虛擬世界帶來一些快樂來逃避。因為網絡把全球每個地方全部連接起來了,形成了豐富的虛擬空間。所以世界其實是有兩種的存在:一個就是現實的社會,另外一個就是虛擬的網絡社會,可是這兩個存在的形式在反差上很大,這就致使了一些學生逃避現實,不想回到現實世界里。
(2)高新技術和傳統的教育模式交鋒,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基本都是單向傳播,廣大的受眾都是在被動接受,所以政府是很容易把控信息傳播的。但是網絡傳播和傳統的信息傳播是不一樣的,它把這樣的單向傳播轉變成雙向的傳播,廣大受眾主體地位進一步的得到了加強,所以他們非常的容易接觸一些不良的信息資源。廣大的網民中,高校的學生占得比例是最大的,所以網絡里面的很多不良信息就會入侵學生身體和心理。網絡信息處理的系統將人進行選擇做出了簡化,這會讓高校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和語言創新能力有所退化了。
2 中國高校學生的互聯網心理障礙
2.1 高校學生的網絡心理障礙概述
網絡心理障礙最近的幾年時間里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它指的是用戶沒有正當的理由,卻在無節制用大量時間精力,在網上進行很長時間的瀏覽,影響了現實的生活,損害了自身的身體健康這樣的情況。而上網的主體人群就是大學生,上網的高校學生在心理上偏離了社會的規范,常常的表現在行為出現反常和無序。在社會的價值觀上和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相悖,同時在適應力上也變得低下。
2.2 高校學生克服網絡心理障礙方法
對有網絡心理障礙的高校學生應該做好正確的調適,幫他們脫離這樣的處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疏導一定要講究正確的技巧。方法是由擴大學生的交流空間,注意進行理性的教育。同時做好控輔的結合,提升高校學生自我的控制能力。
3 網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常規工作中始終處于重要的地位,以往沒有經歷過網絡時代的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既單純也簡單的多,但是當代的大學生深深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如果高校還是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是不能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的,也是由于網絡的出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抓住了這個機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的保證。
3.1 加強網絡心理教育研究
網絡背景下社會的發展和轉型進入了重要階段,相應的政府對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重視。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是迎接發展挑戰與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所應運而生。尤其是在網絡背景下的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更大的實踐價值。學生的網絡心理教育每個工作的順利施行,都是不能脫離內容系統的組建的。網絡的心理教育相關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中心地位。網絡心理教育主要的內容,不但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符合教育對象的需要,它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主要保證。高校學生網絡心理教育主要有:網絡的認知教育,網絡的情感教育,網絡的意志教育,網絡的人際交往教育。
3.2 網絡為大學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機遇
網絡是現在認識世界的新方法和手段,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進程這個角度看,網絡對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有很積極的意義,使大學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很好的機遇。
網絡是信息傳播空間。網絡的海量信息,傳播范圍廣這些特點,為大家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創造了巨大的便利條件。網絡的發展帶動了信息的高速公路建設,它改變了通常狀態下的時空觀,讓距離縮小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很多。網絡的很多信息內容有政治、經濟等很多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豐富了大學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視野。
3.3 使用正確的技術方式,提前進行預防工作
當今社會的網絡發展勢頭非常的強勁,網絡現在已經變成了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實施的前沿陣地。據相關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世界網上信息有九成都是英文資源,而中文的資源不到4%,信息的資源非常的不平等,這樣的情況也影響了網絡帶來西方意識的形態和價值觀,對于學生的價值觀會受到沖擊,特別是對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帶來負面嚴重影響。政府需要把中國自身的優秀文化放在網上,吸引高校學生進行點擊和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銘輝.互聯網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與心理教育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3(2):86-88.
[2] 童星.網絡與社會交往[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
[3] 李蔭榕,張亮.社會信息化對人的主體性影響的二重效應[M].鹽城師范學院出版社,2015.
[4] 查爾斯·普拉特,著,郭立峰,譯.混亂的聯線—因特網上的沖突與秩序[M].河北大學出版社,2016.
[5] 樂國林.大學生網絡心理障礙及對策[M].當代社會出版社,2016.
[6] 崔景貴.網絡文化與青少年網民的心理健康[M].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
[7] 曾英,周旭能.互聯網與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對策[J].成都師專學報,2002(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