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畫眉 編輯┃嚴芳
我女兒想當公主
文┃畫眉 編輯┃嚴芳
每朵花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公主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女孩都可以是公主,公主與完美無關。只要堅定地朝著美好目標進發,你就是你的公主。

畫眉
本名趙元。作家,繪本作者,服飾設計師,資深媒體人。兩個寶貝的媽媽。北師大發展心理學研究生。著有《愿時光待你好》等作品十余本。繪畫作品曾參加藝術展。
1
一放學,6歲的女兒就憤憤地告訴我:今天,和她玩兒得不錯的一位小朋友當著別人的面說她:“你們看,她個子這么矮,還想當公主呢!”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女兒的小臉紅了,小聲說:“我當時說,我沒有想當(公主)啊。”
因為當時周圍比較亂,我抱了抱女兒小小的身子,沒有說什么。晚上做完作業,我問她:“我記得從小到大,你一直很想當公主的……現在不想當了嗎?”
女兒的眼圈有點紅,沒說話。
我摟住她:“寶貝,當公主是很美好的事情。如果你想當,媽媽支持你。當然,如果你不想當,我也支持你。”
女兒有點急:“我想當啊。”
“那,為什么那位小朋友隨口說了句閑話,你就不敢承認了呢?”
女兒看著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媽媽,我說錯了。我特別想當公主。”
我當然不是在責怪小小的女兒,只是提醒她觀照一下自己的心。事實上,又有幾位成年人敢于承認自己擁有“特別想當公主”的心思?
“也太自不量力了吧!”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是害怕別人評判。而是,壓根兒不相信自己。
2
說起來也蠻“神奇”的——就我目之所及,從中國到美國,從印度到泰國,還真沒有一個小女孩不想當公主的。這也是迪斯尼的“公主梗”多年來長盛不衰的緣由吧。
只是由于時代變遷,公主的定義多有不同:過去的白雪公主、辛德瑞拉們,只需要美麗善良會做家務,然后坐等王子拯救就好了。現在的愛莎公主們人設則復雜許多:慣有的美麗之外,更需要超能力,會有小情緒,能辨別渣男,肯普度眾生。穿一身淺紫色蓬蓬裙的索菲亞小公主更出身單親平民家庭,身為裁縫的媽媽因為給鰥夫國王做衣服而與之一見鐘情,小姑娘這才從頭開始學習做公主。假如,她不是那么的聰明善意、寬容勇敢、懂得自嘲、不憚反擊、熱情助人、努力學習,會那么迅速地折服所有人嗎?
那么,“不幸”沒有機會生活在迪斯尼王國的普通女孩們的公主夢,該如何進行下去?有一回和暢銷作家金韻蓉女士對談,她的一句話令我頓生好感,因為真實:“沒有女人不想當公主的。都是當不了,才借口說自己不想當。”
如果說誠實就是驕傲,那么,我好欣賞這份驕傲。真高興金老師年過半百,依然葆有“公主”夢。 并且,她做到了: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地創業;不斷學習,考到各種高難度證書;從文字“小白”一步步成為暢銷書作家;也許天生五官并不那么耀眼,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們為她越來越強大的美好氣質折服……
如果堅持以為“這不過是運氣好罷了”,那么,活該只好在塵埃里繼續打轉。
3
之前我也不敢承認我想當公主。差別忒大,遭人笑話。而且太累——優雅是一種忍耐。女兒說她是小公主我是大公主,我趕緊撇清,一來怕和“公主病”扯上干連,二來我不夠相信自己。
一次公司組織團建,一位女同事從坐上大巴就抱怨連天:空調不夠涼,房間不夠大,飯菜不夠精致,行程不夠妥帖……聽著這位市井美女喋喋不休地抱怨,忽然想起一樁貌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典故。
慈禧太后的貼身宮女的回憶錄《宮女談往錄》里,說:被八國聯軍打得狼狽西逃的慈禧太后一行,冒著逼人酷暑,坐著顛簸騾轎,忍著密布蚊蟲,一天只啃半個玉米,晚上不得不在土炕上枕半個破瓦盆睡覺……更可怕的是前程叵測,生死未卜。但整個行程中,從慈禧到皇后到每個格格,始終安靜嫻雅,半句怨尤也沒有。
且不論政治因素,必須承認:難道身處逆境時,這樣的表現不才是真正的公主?當年的“永安公主”——上海灘最潮的百貨公司永安百貨老板、中央造幣廠廠長的四小姐,曾經烈火烹油風頭無兩,而當太平洋戰爭期間丈夫失業,她可以同時做兩份工作來維持家庭開支。“文革”時被下放到農村養豬擔糞,用彈鋼琴的纖白手指挖河泥,但她從未失去優雅氣度。晚年時國外記者問及這段歲月,她平靜微笑:“這些勞作有助于我保持身材。”
一個真正公主的基本修養是會講究,能將就。 “公主病”?對不起,公主病里才沒有公主。
女兒仰起小臉,平靜地說:“我會說——我媽媽說過:每朵花都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每個公主也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認為公主必須都有高個子,但我覺得,嬌小的公主也有她獨特的美麗。”
4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看,小女孩們顯然比媽媽們勇敢許多。當媽媽們紛紛在第三、四層次跌宕掙扎的時候,孩子們的目光已堅定地定格在最高層次的需求上。因為她們天賜的神性自我還沒有來得及遭到奇異現實的壓榨,她們比成年人更懂得美的真諦,更相信自己生而為美。
是的,很久、很久、很久了,我不敢相信自己。
理由很簡單:在我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我爸,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監護人,以打擊我為己任。
明白他首先是一個不可能完美的人,其次才是我父親;看到他的傷,他對我的全部苛求,不過是他對自己的不滿的轉移,乃至對他自己原生家庭憤怒的宣泄;觀照自我,發現自我神性與光芒;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學習做自己的內在父母;擯棄我爸劈頭蓋臉丟給我的那套自我踐踏理論,重新了解自己、擁抱自己,我花了幾乎半生的時間。
謝天謝地,我尚余半生可以發揚,并享受上天賜我的美好。
謝天謝地,我還來得及對我的小小女兒說:“沒錯,每個女孩都可以是公主。只要你有一顆高貴的心,你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任何人。”
5
我承認,有時候我會拿公主夢“綁架”女兒,每當她坐得東倒西歪的時候,不想練鋼琴的時候,對待課業浮皮潦草的時候,企圖跟妹妹打架的時候……我會提醒她:“親愛的,真正的公主是不會這樣的。”她會立即警醒。
如果那算綁架的話,我首先綁架的是自己。我堅信,一個嗜美、向善、堅持學習、雖有所懼但從未停止向夢想進發的媽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堅定的內心。
2清爽的外表。
3柔和而清晰地表達。
4不斷升級內存的能力。
5適當擯棄的決絕。
6樂于助人。
7有趣。
8懂得藝術之美。
——當女兒問我“公主到底是什么樣子”時,我在紙上寫下如上字句。“當然寶貝,你不必苛責自己,公主與完美無關。只要堅定地朝著以上美好目標進發,你就是你的公主。”
我知道這話6歲的女兒并不能完全明白,但只要我懂得,并悉心實踐,終有一天她必信仰。
6
“如果同學再對你說那樣的話,你會怎么應對呢?”
臨睡前,合上伯內特夫人的經典名作《小公主》,我緩緩地問。自從女兒4歲半時第一次為她閱讀這本書,我們已經一起讀過好幾回了。每次都還會為小姑娘薩拉在順境中不自矜、逆境中不屈服的高貴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