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
【摘要】學習興趣是語文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對于維系注意力,增強理解與記憶,激發聯想和創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調節心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因此,要想使學生學好語文,就必須積極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語文老師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但是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枯燥繁瑣的知識記憶上,這與語文教學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學生普遍厭惡語文學習。本文將此提出幾點建議,希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開放的學科,語文教學所涉及的知識面極為廣泛,要想全面掌握是不容易的。
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思想、情緒、知識與能力基礎出發,想方設法地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那么,如何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呢?首先是學生要對所學的課文表現出求知的興趣。當課題出現,初步明確題意后,會立刻產生許多問題,此時,學生急于了解課文內容的愿望強烈,為學習準備了最佳的心理狀態。其次是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有時課堂上會出現暫時的沉默,這并不代表學生沒有思維。學生緊皺的雙眉,不解的眼神,輕輕的嘆息恰恰說明他們正在進行思維,只是還需要時間和老師稍加點撥罷了。學生此時的這種心理狀態,表明他們已自覺進入學習主人的角色,興趣使學習變得自覺而輕松。
二、抓好預習環節,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正確的學
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并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其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便包括課前認真預習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到既要堅持原則,適當要求,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要鼓勵學生采取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指導學生預習《梅花魂》一課時,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這篇課文的作者用樸素而優美的語言描述了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檢查預習情況時,我發現學生預習得都很好,還有的學生把自己閱讀的感覺畫了出來。我及時表揚了這些學生,并結合講讀課文內容引導大家讀、議、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再如指導學生預習《竊讀記》一課時,我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課文中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在課堂上學得認真,對課文內容也理解得非常透徹。
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就靠我們如何在課前的幾分鐘里緊扣學習內容去激發和點燃。“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精彩,能讓課堂一開始就充滿活力,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的設計可以是教師用富有啟發性、感染力強的話語引入,也可以運用實物加語言引入,同樣,也可以用小故事來引入。如我在教學《蠶娘》一文時,就拿來幾只春蠶放在盒子里,讓學生分小組觀察,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再由實物引入到課文中去:“你們想了解它的一生嗎?想親自去喂養它們嗎?”這樣,學生有了學習課文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好。又如在教學《風和太陽》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首先讓戴有風和太陽頭飾的小朋友來到教室,教師作敘述:“風和太陽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各有各的本領,可是它們不知道誰的本領大,今天就特別想較量一番,到底誰的本領大?我們來做它們的裁判好嗎?”學生都非常興奮,爭著做裁判。這樣,學生也成了文中的主人公,學習興趣自然也被調動起來了。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上的30分鐘、40分鐘,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最好延伸。同樣,興趣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很有利的。
我除了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之外,我還組織了班級的“第二課堂活動”,那就是讓學生自己出“學習園地”,自己辦好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黑板報”,不指定專門的“出版”人選,而是讓學生自愿參加,各盡其能,各展所長。要想辦出一期全班都喜歡的“學習園地”或是“黑板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博聞廣記,有開闊的知識面才行,這就要求每一個參加的人必須自覺閱讀各類報刊雜志、課外讀物,以及電視中的各類新聞報道,要會觀察、勤積累,還要把選中的材料編排得精當、吸引人才行。這其實也就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協作能力,一舉多得。當一期令人滿意的《學習園地》或是《黑板報》出現在眾人面前,成功的喜悅就是最好的動力,還用擔心沒有學習興趣嗎?經過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學生語文方面的能力、水平均有很大提高。
五、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喜歡比試競爭,所以我在任課班級堅持實行“語文學習小組競賽”活動,將學生劃分成六個“語文學習小組”,每組設組長一人,依據學習成績不定期地輪換。把學生的讀書、寫字、作業質量、單元考試成績等都納入學習小組的競賽內容,每月一小結,每學期一總結。此舉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的成績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總之,語文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與語文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這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樣才能獲得事半攻倍的效果。這樣才能正真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