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培
摘 要:民間舞蹈的藝術鑒賞性較高,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此,要做好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工作,使得民間舞蹈文化影響更多的人,發揮更大的效用。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方式。
關鍵詞: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勞動人民
民間舞蹈是一種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斗爭與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情感表達方式。經歷過時間的洗禮,現階段我國的民間舞蹈具備較強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文化內涵逐漸多元化、深刻化。新的發展形勢下應當做好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工作,從而確保民族舞蹈文化能夠源遠流長,最大程度地豐富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中國民間舞蹈文化類型
草原文化型、農耕文化型、綠洲文化型、海洋文化型以及農牧文化型是現代民間舞蹈文化的主要類型。草原文化型民間舞蹈擁有粗獷、豪放的動律,其是草原民族在長期的畜牧以及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舞蹈文化形式。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極為豐富優秀的農耕文化,廣大農民在農耕勞作中形成了農耕文化舞蹈,這種舞蹈具有平穩、優美的舞蹈動律。綠洲指的是沙漠中的綠洲,綠洲文化型舞蹈是沙漠邊緣地區居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類舞蹈,該類型舞蹈的娛樂表現型較強。海洋文化型民間舞蹈是深受島嶼與沿海地區居民喜愛的舞蹈形式,這種類型的舞蹈體現了海洋特色,給人以清涼、靈動、自然的感覺。農牧文化型舞蹈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以及云貴高原等高原地區的居民在從事牧業、林業過程中所形成的舞蹈,這種舞蹈蘊含了一定的宗教文化[1]。
二、如何有效地傳承民間舞蹈文化
(一)降低外來舞蹈對民間舞蹈的沖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地球村”逐漸形成。現階段,大量外來藝術形式與文化涌入中國,對我國本土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適當地借鑒優秀的外來文化有利于健全完善我國的舞蹈藝術,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但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外來舞蹈形式與文化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也能夠破壞民間舞蹈文化。外來舞蹈形式與文化一旦全面地占領了公眾的生活,則我國的民間舞蹈文化必然會遭到破壞,甚至可能發生文化的丟失。為了做好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工作,保持民間舞蹈文化的影響力與常新性,國人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也就是對民間舞蹈文化的自信。在外來舞蹈文化的沖擊下,我國民間舞蹈工作者應當堅守初心,致力于開展對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工作,從而確保民間舞蹈文化能夠順利地傳承下去[2]。
(二)構建民間舞蹈文化保護體系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民間舞蹈數量正與日俱減,部分地區的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工作每況愈下。為了做好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工作,必須要建立科學的民間舞蹈文化保護體系,著眼于最大化地保留民間舞蹈文化的歷史特征,使得民間舞蹈成為原汁原味的舞蹈形式。在民間舞蹈文化保護工作中,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牽頭制定并盡快出臺民間舞蹈保護法律,嚴懲故意破壞民間舞蹈文化傳承體系的人員。文化單位應當深入基層了解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狀況,為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提供資金與技術上的支持。
(三)開展民間舞蹈文化傳承教學工作
舞蹈教師是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與“排頭兵”,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工作對舞蹈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較高,在此背景下,廣大舞蹈教師應當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民間舞蹈知識,不斷地拓寬民間舞蹈教學視野,及時地更新民間舞蹈教學理念,在民間舞蹈教學工作中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教學活動。舞蹈教師應當讓學生意識到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工作的重要性,喚醒學生保護民間舞蹈文化的意識,通過不斷地強化民間舞蹈教學的創新性以激發學生對民間舞蹈的學習興趣與欲望。民間舞蹈學生是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主力軍”,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鼓勵學生開展民間舞蹈表演創新工作,從而促進民間舞蹈表演形式的擴充。
高等院校舞蹈系應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傳承與發展民間舞蹈文化的責任,積極強化民間舞蹈教學的師資力量,優化升級民間舞蹈教學的軟硬件條件。高校舞蹈系應當建立有利于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激勵機制,對在民間舞蹈教學上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師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學校應當定期組織面向廣大師生的舞蹈競賽活動,營造良好的民間舞蹈學習與傳承氛圍[3]。
(四)繼承民間舞蹈的文化精髓
我國的民間舞蹈擁有深厚的文化精髓,這也是民間舞蹈擁有巨大魅力的原因所在。因此,應當在民間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注意保持舞蹈的原始魅力,最大程度地繼承民間舞蹈的文化精髓,避免改變民間舞蹈原本的特色,盡可能發現民間舞蹈中最有價值的信息。
(五)做好現代舞蹈與民間舞蹈的融合工作
現階段,科學技術與經濟在不斷地發展,社會變革速度越來越快,在此情形下,單一的民間舞蹈形式已經難以有效吸引公眾。目前,青少年群體傾向于跳街舞、機械舞等新潮的舞蹈,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青少年認為部分民間舞蹈過于陳舊,學習難度也較高。為了擴大民間舞蹈的受眾群體,提升民間舞蹈的影響力,應當要在合理地范圍內變革、創新民間舞蹈。事實表明,將適量的現代舞蹈元素添加至民間舞蹈中有利于促進現代舞與民間舞蹈的融合,有效地擴大民間舞蹈的影響力,使得民間舞蹈受到更多人的喜愛。應當鼓勵與邀請更多的現代舞表演人員加入至民間舞蹈的教學以及文化傳承工作,如此能夠有效地促進民間舞蹈的進步與革新[4]。
(六)做好民間舞蹈文化發展工作
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者應當以動態與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工作,要善于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尋求創新型的民間舞蹈文化繼承與發展模式。民間舞蹈工作者應當堅持傳統民間舞蹈意識與現代民間舞蹈意識的有效融合原則。在弘揚與傳承民間舞蹈文化的工作中努力保持民間舞的原始審美觀以及民族風格,使得民族舞能夠表現出相關民族的生活、文化特征。
三、結語
新的發展形勢下做好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促進舞蹈文化的大繁榮,為此,政府應當制定并頒布有利于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法律制度,舞蹈教師應當積極提升自身與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在民間舞蹈表演過程中進行創新,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民間舞蹈的長足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莉. 雙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昌吉學院學報. 2016(03)
[2]林揚帆. 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人才培養思考——從風格舞種專門化課程談起[J]. 學周刊. 2015(32)
[3]高陽. 聊城“運河秧歌”的藝術特征與文化價值[J].戲劇之家. 2014(18)
[4]劉洋. 體育院校表演專業開設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的價值分析[J]. 才智. 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