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平
我國目前的分配方式有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馬克思區別了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認為復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倍加的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并在分配上應當有所體現,比如管理勞動就是復雜勞動。鑒于按勞分配存在的前提是公有制,在全民所有制單位工作的一般員工和管理者的工資水平應當由所有者即全體人民或者說由全民所有制的代理者來確定,且工資差距不宜太大,而且應當考慮到其他行業的平均水平。現在的問題是,在一些大型國企,管理者年薪動輒上百萬、數百萬,他們將自己的收入比照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管理者,卻枉顧大型跨國公司管理者的收入是私有制經濟下的市場行為。即使如此,寫就《21世紀資本論》的托馬斯·皮凱蒂也認為跨國公司高管的高價年薪是不妥的,認為這是內部人控制、自己給自己決定薪水的結果,而且這助推了金融危機。
市場經濟下的分配比計劃經濟下的分配復雜,計劃經濟基本是按勞分配,市場經濟下的分配在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除了按勞分配,還有按生產要素分配。除了勞動得到工資,土地得到地租之外,還有資本得到利潤、利息、股息等。皮凱蒂考察了多國的收入分配情況,結論是勞動收入的不平等只是溫和的不平等,資本收入的不平等才是劇烈的不平等,而且由于繼承問題,資本收入的不平等會使各階層相對固化。他建議通過世界性的累進所得稅制解決上述問題。
我們絕對不能小看皮凱蒂所討論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發揮作用有很廣闊的空間,一是要使所有人的財富透明、干凈;二是要使分配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三是要把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不僅在初次分配中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同時要十分重視再分配。
(摘自《人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