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化不斷加劇,競爭與合作不再是相互矛盾的兩個對立面,而是日益相互融合,競爭中尋求合作,合作中存在競爭。如何在國際化的浪潮中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權衡競爭和合作的關系,在競爭和合作中不斷相互促進相互進步,是當下中國各大的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對于內部而言,如何才能進行良性競爭,能夠在不影響社會正常生態的前提下獲得最大利益;對外部世界而言,如何相互合作,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是企業領導者應該做出的重大決策。同時,伴隨著競爭對手導合作伙伴的戰略轉換,如何能夠維護社會生態,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避免惡性競爭,不構成壟斷的惡性局面也是我們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競爭;合作;壟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核心競爭力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從改革開放到21世界的今天,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姿態迅猛發展,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扎根本土,如何立足世界,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權衡競爭與合作的分量,利弊得失進行對比,是當下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各企業領導者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1.經濟增長趨勢下競爭日益激烈
當下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各行業的競爭也日漸激烈。無論是手、電腦等電子產品輕工業,石油、石化、煤炭等重工業還是電子商務、網絡通信等新興起的服務業,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各大企業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競爭。以雷軍建立的小米公司為例,小米手機幾乎在一夜之間紅遍了中國,相比其極高的配置,極低的價格,很快就吸納了中國市場上大多數的中低端消費者。其低價促銷戰略和其他具有相近配置的手機相比無疑具有更高得競爭力。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如何良性競爭維護社會生態贏得最大的利益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
2.全球化的趨勢下合作日益重要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蔓延,世界逐漸變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中國的企業要加緊相互合作才能立足于世界經濟市場,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在世界經濟市場上競爭時,由于彼此之間惡性競爭相互打壓,屢屢丟掉訂單,這是對我們最好的警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對于都擁有強大實力的競爭激烈的相思企業來說,選擇合作可能實現雙贏得到更好的選擇。
二、競爭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弊端
下面以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為例進行具體分析競爭和合作分別帶來的影響。
1.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現狀分析
(1)中國中車--南車、北車前身
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的前身是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中車公司成立于1989年9月,由鐵道部直屬公司鐵道部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改制而成,是鐵道部領導下的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具有法人資格的國營企業。在國企改革破除壟斷的大背景下“中國中車”也拆分為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
(2)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相互獨立各自發展
在十幾年的時間內,中國鐵路事業迅猛發展,也對兩家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車北車不甘示弱,不斷研發創新取得多項世界專利,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兩家公司15年的拆分相互競爭帶來的效果是顯著的。
(3)中國中車--南車、北車再次合并
5月7日南北車停牌,直到合并換股完成后以“中國中車”股票簡稱復牌。南、北車合并后新公司名稱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車”。新公司同時承繼及承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合并后新公司將采用新的組織機構代碼、股票簡稱和代碼、法人治理結構、戰略定位、組織架構、管理體系、公司品牌等。
2.良性競爭為南車、北車注入強勁動力
(1)競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自從15年前中國中車拆分后,兩家公司開始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基本上以南北方為界進行劃分,各自開始自己的經營。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競爭成為兩家公司的最大動力。從總資產的角度來看,競爭確實帶來了巨大得經濟效益。2013年,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的資產總額分別為1282.12億元和1281.60億元,營業收入分別為1004.24億元和985.60億元,基本較拆分時擴張近10倍,拆分的成效顯著。
(2)競爭為技術進步助力
我國的鐵路事業從2004年開始蓬勃發展,鐵路事業的不斷進步對兩公司的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后來動車組的發明,為新技術的發明創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使得對鐵路事業的各項成果有了更大的市場需求,激發了兩個公司的創造力,極大的促進了技術的進步。
3.惡性競爭阻礙企業發展帶來惡性后果
十幾年的相互競爭,不斷促進發展,但是由于南車和北車都是國內走出海外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一定的同質性,在海外共同競爭時常常會以價格戰的方式進行廝殺。由于價格戰導致的惡性競爭已經給南車、北車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上述的情況并不少見。墨西哥的訂單、美國的訂單都是因為爭搶訂單紛紛降低價格,最后導致國外的其他企業坐收漁利的結果。此類情況在中國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并不少見,“集體出海”往往會導致惡性競爭。惡性競爭不僅是企業失去了訂單,損失了全部的固定成本,損失了時間成本,更使得我們的技術發展沒有了堅實的依靠。因為訂單的爭搶靠的是價格而不是自護研發的技術或者是產品,所以帶來的往往都是惡性的后果。在本案例中,南車、北車在惡性競爭中各有損失。
三、合作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1.合作使得雙贏爭取海外市場
2015年5月7日,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宣布停牌,之后以中國中車的名字復牌,這是時隔15年之后兩公司的一次合并。合并的理由其實很簡單,避免惡性競爭,爭取海外市場,減少見量不見利的現象。之前在兩家競爭的過程中,由于惡性競爭帶來極端惡劣的后果,故兩家公司決定相互合作合并成為一家公司再次進軍海外市場。這次合并勢必是雙贏的局面,由于公司合并規模擴大能減少一定的平均成本,增強核心競爭力,掌握價格的主動權,在價格上不再被需求方所壓制。理論上講,如果兩家公司進行合作,一致對外,就能有更大的話語權,能夠拿到更有力的合同價格。這樣做一方面能夠促進資金的回流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夠為技術的進步提供更強大的后盾,促進整個鐵路產業發展,維護國家的利益。從雙贏的角度來考慮,合并公司選擇合作一致對外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合作可能導致壟斷破壞國內市場
南北車合并之后,中國高鐵設備在國際市場上“惡性競爭”被迅速打破,但是對于國內市場而言卻不一定是好的機遇。一旦兩家公司合并就會形成國內鐵路行業的完全壟斷的局面。壟斷現象在國內確實是已經存在,若是選擇合并不但不能夠遏制這種現象,更是火上澆油,破壞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破壞已有的社會生態。壟斷現象不利于技術水平的迅速提升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兩家企業的管理和銷售。對于國內市場而言,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破壞。壟斷降低了社會生產的效率,剝奪了消費者的消費者剩余,可能兩家公司都無法逃脫反壟斷法的審查。
四、從競爭對手到合作伙伴戰略分析
隨著知識型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紛紛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經營成本、增強競爭力,傳統的競爭模式也不再適用于當今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企業必須超越原來傳統的你死我活的競爭模式,采取合作競爭的方法,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共同取得更大的效益。
1.競爭中尋求合作--合作性競爭
(1)扎根本土,競爭為主
當下中國放開市場,在一定限度的管制下允許市場的自由流通和市場的自我調節,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我們主要需要通過競爭機制來促進產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市場如戰場,處于市場中的各大企業從各自的成本出發,考慮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權衡取舍經過產業鏈的加工處理最后將產品銷售出去,完成整個產出的過程。粗淺的進行分析,競爭機制之下,各個企業會從節約成本,增大利潤的角度來進行優化設計,最大化的獲取經濟效益,通過不斷的創新得到技術上的進步從而使自己的產品有更大的差異性,更小的替代性,需求價格彈性變小,能夠提價銷售受益更多。國內市場的競爭能夠拉動整個產業的積極發展,對國民經濟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針對當下中國的國情,我們需要這樣的競爭機制,開拓進取,由“中國制造”一步步發展為“中國創造”,發展出中國特色的產業經濟,擁有我們自主研發的產品品牌。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如果本土所有行業相似的競爭對手都選擇合作,必然會導致各大行業的寡頭壟斷甚至是完全壟斷。完全壟斷市場的平均成本最高,產品價格最高,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最小的,以浪費生產資料為代價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確實能夠使得一部分人獲得相當數量的收益,但是對于整個國家的社會生態來說卻是極大的威脅。這種行為會加劇貧富不均引起社會動蕩,甚至會使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所以,針對于中國的國情來說。我們扎根本土,首先應該進行競爭。
(2)取長補短,合作進取
所謂合作性競爭,也就是在競爭為大前提之下進行進一步的合作。當下的企業應該摒棄傳統的“你死我活”的競爭理念,開展合作性競爭,取長補短,合作進取。企業從建立到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降低成本開發新技術來不起自己的短板,以這種方式取得實質性的進步。但是實際上,市場競爭中的企業不可能單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事實的選擇合作,不論是和供應商、經銷商、還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就產業鏈的某一個問題進行相互合作,相對能夠更容易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只有通過這樣才能將市場這塊蛋糕做得更大,整體上獲得更大的收益。
合作性競爭本質上還是競爭,通過合作的手段來激勵競爭,參與合作的多方通過拓展市場最終實現雙贏、多贏。合作性競爭不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廝殺所造成的消耗,更能夠帶來更大的創造性成果,對整個產業甚至是整個市場的生態建設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適時的選擇合作也許能夠降低平均成本,也少些不必要的投入,在競爭中尋求合作,通過合作共同開辟市場,在新市場中再繼續通過競爭促進產業發展。
2.合作中不斷競爭--競爭性合作
(1)放眼世界,合作為主
上文以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為例進行了具體的論述,針對于我們想要走出去的世界市場而言,合作對于各大企業來說更為重要。能夠走出國門的企業必然有它獨特的競爭優勢,但是,類似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必然有一定的同質性,在國際市場上想要擁有更強的競爭力,能夠拓展更大的市場,主要還是靠合作。合作不僅能夠產生“1+1>2”的效果,使得技術獲得更大的提升,也能夠減產生產的平均成本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各大企業兼并小企業,規劃重組除壟斷競爭市場。相對于壟斷競爭市場而言,寡頭壟斷市場擁有了相當多的壟斷因素,盡管經濟效率相對的較低,但是更能夠促進產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對于鋼鐵、石油、汽車等國民經濟的龍頭行業來講,如果能夠打破當下中國的壟斷競爭的基本格局,兼并重組相互合作,更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發展中國特色的產業經濟。
(2)避免壟斷,競爭為輔
合作固然能能夠利用規模經濟的好處,相互促進技術的進步提高其核心競爭力。但是,這種友誼是的合作同時也很有可能造成該行業的壟斷。顯然,壟斷對于國內市場而言,并不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清楚的認識到壟斷的諸多危害,那么,如何才能權衡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既能夠規模經濟的好處,又不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生態避免壟斷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沖擊呢?在合作中我們也應采取競爭的模式,避免由于壟斷能帶來超額利潤是的技術發展停滯不前,避免由于壟斷因素對社會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滴滴打車和快滴打車的合并無疑昭示著兩大網絡打車巨頭的合并,必然能夠為兩家公司節約一定的成本,這針對于其他類似的企業來說是不小的沖擊。但是,在合并重組后,兩級公司內部應該依舊保持競爭機制,通過競爭來促進技術的推動,對于打車公司來說競爭能夠使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盡快的適應新的市場,開辟出打車市場得新天地。
為了避免合作、兼并重組帶來的壟斷因素的危害,我們不應該完全放手合作,應該在合作中保留競爭機制。因為只有競爭才有對比,只有對比才能不斷進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過度的合作會導致過多的壟斷因素的產生,而壟斷會使得成本過高經濟效益過低。如果能夠保留一定的競爭機制就能夠為技術發展助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3.過度競爭和過度合作不利于市場發展
不論是過度競爭還是壟斷市場都會給正常的社會生態帶來一定的消極作用,我們應該盡力規避這兩種惡性事件。對于市場競爭中的企業,適度的權衡競爭和合作的利弊,針對不同的市場做出合適的選擇才是最明智的決策。
參考文獻:
[1]李文煌.豬肉價格波動的供需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8):111-112.
[2]方伶俐,王婭娜.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特點、成因及對策[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4):13-16.
[3]韓曉龍等.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豬肉價格波動及調控研究[J].世界農業,2011.3.
[4]滿明俊.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0):6202-6203.
作者簡介:岳晨陽(1997.01- ),女,漢族,山西省長治市人,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