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滲透到市場經濟運作的方方面面,對傳統行業企業管理模式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沖擊,傳統行業的管理創新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企業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基于達到企業的管理創新的目標,根據互聯網+時代特點,對管理理念、組織結構、制度文化、組織模式、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探究,進一步延伸了傳統企業管理內容的創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傳統企業;企業管理
一、研究背景
1.互聯網的普及及特點。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逐步呈現出平等性、開放性、交互性、協作性、全球性、全時性等特征,由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不斷出現,并且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市場結構變得更加復雜,使得傳統型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其固有的管理模式、銷售渠道、服務方式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2.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在如今個性化、多元化的時代,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不再是標準化的產品,與之匹配的是一種C2B的模式,消費者有能力和條件反過來的左右產品的研發、營銷和銷售,如今網上消費成為新的潮流。對于個性化互動式的微觀市場經濟,傳統企業逐漸借鑒虛擬經營的運營模式的方法,實現從實體經營向虛擬經營的方向轉變。虛擬化經營,其能夠對經濟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現利益的高效吸收。
二、互聯網+時代下傳統企業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1.尚未形成互聯網+思維的管理理念。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基于信息互聯網特征的思維方式。現如今,企業管理需要的不單單是互聯網技術,更多的是互聯網+的思想。互聯網+時代下,全球的數據量每天都在爆發式的增長。如今我們都處在互聯網時代,所以我們只能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過去傳統的企業的管理模式,在今天已經不再適用了,然而很多的傳統企業尚未意思到這一點,管理人員缺乏互聯網+思維的管理理念。
2.傳統的組織管理。首先,傳統的“金字塔”型企業架構,由于管理層級較多,導致上下級之間信息傳遞困難,尤其在信息量大且機會稍縱即逝的互聯網時代,這種模式將嚴重影響企業決策。其次,如今各種傳統的技術和服務方式均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如果不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做出更新和調整,則很可能面臨淘汰的困境.最后,傳統制度和文化大多嚴格,認為讓員工“聽話”就是好的管理。這種封閉的、處處給員工帶來約束的組織文化會禁錮員工的創新精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員工的行為,阻礙了員工的創造性。
3.傳統的組織模式。(1)價值模式、運營模式。互聯網+下,企業產品的價值源泉都在逐漸發生變化。如果傳統企業想持續,成為百年企業,就不能抱殘守缺,要敢于創新,創造新時代下的適用于自己公司的價值模式,并付諸實踐。運營模式是整個商業模式的核心,在日益擴張的價值網絡、社交網絡逐漸成為價值創造的新方式,為資源更大程度的配置提供了機會,我們應積極改變運營模式,創造更大范圍內的財富;(2)營銷模式、盈利模式。傳統的營銷模式是通過大量的廣告投入來吸引消費者購買自己的產品,從而賺取利潤,采用這種營銷模式的傳統企業大都與用戶進行一次交易,很難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盈利方式也過于簡單,即通過大量出售商品、降低成本、薄利多銷,來獲取利潤。而隨著互聯網+其他行業以及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傳統企業的盈利方式失去競爭優勢,不再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3)落后的人力資源管理。很多傳統企業的招聘、培訓、績效評估模式都相對落后,企業招聘人員與應聘人員信息的不對稱,無法找到精英人才。企業人員缺乏對互聯網思維的認識,培訓大都在公司內部進行,績效的考核和評估因素、指標,相關性分析也都是人為地處理和分析,缺乏科學性。
三、傳統企業管理創新的對策及建議
1.“互聯網+思維”管理理念創新。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逐步發展下,傳統企業必須轉變管理理念,針對市場、消費者、產品、公司價值鏈甚至對整個市場,進行重新審視與思考。將“互聯網+思維”與企業管理相結合,不但能完善企業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也能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創新。
2.組織管理的創新。(1)組織結構、技術創新。“互聯網+”環境對信息傳遞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應更新現有的組織架構,縮短信息鏈,減少傳遞信息的層次,實現組織結構扁平化。同時借助于信息技術,吸納多樣的信息途徑來構建具有特色的技術和服務體系,提升企業管理的綜合質量;(2)組織制度和文化創新。在“互聯網+”環境下,企業管理制度和文化應更為寬松、更為人性化。少約束、少嚴懲,多鼓舞、多獎勵,加強員工之間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使員工在取得成功的同時獲得獎勵,即使創新失敗也不會受到懲罰。
3.組織管理模式的創新。(1)價值模式、運營模式創新;企業應該掙脫傳統的局限,利用互聯網來實現信息傳遞,增強企業與市場的聯系,及時的對動蕩的環境做出反應,使企業的經營呈現出很大的彈性,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使整個公司的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同時有效的轉變企業的運營模式,將企業的發展重點逐漸由主流產品轉為非主流產品,根據長尾效應,利用網路技術來對企業成本進行降低處理,依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來獲得相應的利益,可以明顯提高競爭優勢;(2)營銷模式創新、盈利模式創新。“互聯網+”營銷模式應以構建顧客為核心的溝通機制為中心,達到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雙向溝通。企業可以往“社會化營銷”的方向轉變,比如通過微博、微信等移動互聯網等為媒體進行宣傳和營銷,此類社會化媒體可以使企業與消費者雙向交流溝通,有助于產品的改進和完善。其盈利模式也要跟隨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可以通過免費的產品和用戶體驗來獲得龐大的用戶群,并通過其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利潤,是互聯網時代下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4.建立開放、自由、共享的組織。(1)移動型、社區型組織;移動化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企業應緊跟時代潮流,建立屬于自己的移動型組織,移動型組織在進行移動客戶端及產品、服務的宣傳的同時,也為其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更大的流動性、兼容性,能夠更好的滿足大量的來自客戶端客戶的不同需求。同時企業應抓住機遇,在做電子商務活動的同時,構建自己的網絡社區。而且隨著移動化社區終端和聊天軟件技術的成熟,可以將互聯網網絡社區開始和移動終端相結合,使之成為許多用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開放型、學習型組織。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征是開放和知識的持續更新。組織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傳統企業只有通過與外界的不斷交換和碰撞,吸納來自其他行業的文化、知識,積極構建開放型、學習型組織,才能夠完善現有的企業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能夠向著深遠的方向發展。
5.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1)智能化招聘與培訓;企業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終端進行智能化招聘,比如通過移動手機、廣告媒體、移動端的招聘平臺,進行人員選拔工作,這樣不但提高了公司選拔優秀人才的效率,而且節約了公司招聘過程中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改變內部員工培訓計劃和內容,使用遠程教學模式;(2)利用互聯網進行的考核模式。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和收集的信息平臺自然包含了各種新型的用于企業績效評估的系統。因此企業相關的管理者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互聯網上尋求新的績效考核方式,找到符合自己的企業管理模式的評價體系,經過調整后直接使用;(3)建立人力資源網絡社區。企業經營者要適應互聯網+環境對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積極主動地獲取時事信息,通過構建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平臺的信息共享,全面了解員工信息的大數據管理,隨時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結論與不足
本文根據“互聯網+”時代下特征,為傳統企業管理創新提供一些對策,為現有企業提供了一些參考價值。研究主要不足主要表現在,是作為借助文獻的探索性研究,以理論為主,缺乏實際的數量分析,后續的研究可以根據框架進一步建立企業創新的評價體系,以及進行實證或定量設計,從而進一步分析、完善分析框架。
參考文獻:
[1]董晗,王宇.“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6,(20):274-275.
[2]鄭曉丹.“互聯網+”思維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啟示[J].人民論壇,2015,(35):95-97.
[3]韓靜.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J].北方經貿,2015,(08):265-266.
作者簡介:張紅梅(1991.02- ),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學商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