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媛
(中國人民銀行瑞金市支行,江西 贛州 342500)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歷程及類型研究
熊莉媛
(中國人民銀行瑞金市支行,江西 贛州 342500)
本文在歸納總結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通過詳細闡述各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性質和類型,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金融業;新興業態;互聯網金融
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互聯網金融模式作為一種新生金融事物,已經表現出諸多的正面效應,如擴大了金融的包容度,改變了人民對傳統金融企業的認識,降低了金融活動的進入門檻,加快了全社會金融改革創新的進程,這些無疑對傳統金融的運作模式提出了挑戰。
我國互聯網金融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階段、互聯網金融公司逐漸興起階段以及互聯網企業向金融業滲透階段。
(一)起步階段: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1997-2005年)
1997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一網通”,首次開設網上銀行業務,將線下的業務向線上轉移,以網上銀行作為物理網點的有效補充,標志著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起步。隨后,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各大商業銀行也陸續推出網上銀行業務。
繼網上業務后,各大信息化金融機構又開始利用通信網絡與通訊設備相結合,開創出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掌上銀行)業務。至此,從整個金融行業來看,商業銀行建立起了一整套電子銀行服務系統,包括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自助銀行。
(二)興起階段:互聯網金融公司逐漸興起(2005-2011年)
我國首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上海環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但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全面應用卻是從2005年開始。支付寶在2005年初出現,同年,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全面應用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趨勢,開始大規模出現并快速發展。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眾籌融資平臺的數量也快速增長。2011年5月,我國首家眾籌融資平臺“點名時間”在北京成立,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比較成熟的眾籌平臺,也是國內最大的眾籌網絡平臺。
(三)發展階段:互聯網企業向金融業滲透(2011年至今)
在這一階段,互聯網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向金融業務不斷滲透。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商企業以其龐大的客戶數據為基礎,憑借其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云計算技術,以數據優勢開展金融業務。阿里巴巴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臺的對接,累積了大量的交易數據,通過交易數據的分析和挖掘,了解到客戶的真實性和信用水平,客觀科學得出客戶信用評價,在此基礎上于2010年及2011年先后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及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013年9月百度小額貸款公司成立,其借助百度關鍵技術,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利用百度搜索平臺和各種網絡場景閉環打造,為百度業務圈內的企業及個人提供金融服務。
金融的本質1是貨幣的發行、資金的籌集、融通以及支付結算,因此我們結合金融的本質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不同性質,將互聯網金融企業歸為以下四大類:資金籌集型、資金融通型、貨幣支付型以及貨幣發行型。
(一)資金籌集型金融業企業
資金籌集型互聯網金融企業是指通過法定程序,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籌措其所需資金的金融新興企業。資金籌集型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包括眾籌類金融企業、P2P網絡信貸企業、電子商務類金融企業。
1.眾籌類金融企業
眾籌類金融企業,也稱眾籌平臺企業,是指通過互聯網或者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會性網絡服務)向投資人展示項目、活動并為發起人提供資金的金融平臺企業。眾籌的參與者包括發起人、投資人和平臺企業。眾籌的主要運營形式是將項目的基本情況、預先設置目標金額、籌款截止日期及回報放到平臺網站供投資人瀏覽,項目的基本情況一般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表現。眾籌平臺企業(眾籌網站)會進行一定的審核,投資人在瀏覽項目過程中,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投資支持,幫助項目發起人完成項目。
2.P2P網絡信貸企業
P2P網絡信貸企業,也稱P2P平臺貸款公司,就是從事點對點信貸中介服務的金融企業。借款人向網絡信貸企業(一般通過P2P網絡平臺網站)提交借款金額、時間和利率等信息,并根據網絡信貸企業的要求提供相應的證明文件,網絡信貸企業根據既定的信用評級模型等手段對投資人進行相應的身份和信用認證,出借人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出借資金。網絡信貸企業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出借人獲取利息收益,資金借入者到期償還本金。網絡信貸企業幫助確定借貸的條款,準備好必須的法律文本,主要收入來源于向出借人和借款人收取的中介管理服務費。
3.電子商務金融企業
在這里,我們將經營金融相關業務的電子商務企業稱為電子商務金融企業(電商平臺)。互聯網經濟時代下,電子商務金融企業是金融模式與商業模式在價值鏈上的關聯性統一并形成由商品價值到資本價值完整循環的結果。其具有較為完整的交易數據庫,累積了大量企業和個人用戶的交易信息,可以根據多年累積的平臺交易數據結合相關技術分析出用戶的信用狀況,并據此開展金融業務,如向用戶發放貸款等。
(二)資金融通型金融企業
資金融通型金融企業是指充當專業化的資金融通媒介,促進社會閑置資金向生產性資金轉化的新興金融企業,主要包括信息化金融機構、直銷銀行、互聯網保險公司等。
1.信息化金融機構
信息化金融機構,即是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是傳統金融機構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指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升級改造,實現經營管理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領域的傳統金融機構,包括信息化銀行、信息化證券公司、信息化保險公司等。信息化銀行方面,我國銀行信息化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形成了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并已基本覆蓋所有傳統銀行。信息化證券公司方面,我國的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方正證券等多家券商均已邁出了大膽嘗試的第一步。其業務范圍已不僅局限于傳統的證券經紀業務,還包括了更為多元化的新型業務。信息化保險公司方面,我國保險公司紛紛設置保險公司官方或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保險業務。
2.直銷銀行
直銷銀行(Direct Bank),又稱為互聯網銀行、直營銀行,是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金融企業,其業務拓展不以物理柜臺和實體營業網點為基礎,也不用實體銀行卡來辦理業務,用戶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主要通過互聯網、電子渠道和可視化互動終端來獲取銀行產品和服務。因沒有網點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直銷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存貸款價格及更低的手續費。降低運營成本,回饋客戶是直銷銀行的核心價值。我國典型的直銷銀行包括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微眾銀行等。
3.互聯網保險公司
我們將互聯網保險公司定義為專門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金融企業,互聯網保險是指保險機構依托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通過自營網絡平臺等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目前我國代表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主要有“百安保險”、“眾安保險”、“泰康在線”、“易安保險”、“安心財險”等。

表1 我國主要互聯網保險公司
(三)貨幣支付型
貨幣支付型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企業,是借助計算機、通信和信息安全技術,與各大銀行簽約,在客戶與銀行之間建立電子支付模式的連接,具備一定信譽保障和實力的第三方企業,主要為非銀行金融企業。
在資金流轉過程中,第三方支付企業只是起到中轉作用,而并不擁有資金所有權,它主要解決不同開戶行銀行卡的網上對接問題以及異常交易帶來的信用缺失問題,通過提供資金流通渠道完成消費者、商戶以及金融機構間的貨幣支付、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等。
(四)貨幣發行型
貨幣發行型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指發行虛擬貨幣的金融企業,虛擬貨幣是由某一特定網絡環境中開發者開發和控制,并由虛擬社區內的成員接受使用的電子貨幣。我國典型的貨幣發行型互聯網金融企業為發行Q幣的騰訊公司。
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會成為我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金融企業的有力補充,但是,其發展存在信用違約風險較大、風險控制能力弱、缺乏有效監管等問題,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加快立法建設,掃除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準入、退出機制,對現有不規范的企業清理規范,建立權責分明、法理明確的新興金融市場;二是制定新興金融行業的金融統計管理辦法,將互聯網金融企業納入人民銀行及相關管理部門對金融統計的監管內容;三是完善新興金融行業的風險應急預案,快速高效地處置金融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金融突發事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和損益。
2.加強統計監測,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監管提供信息數據支撐。一是要繼續完善金融綜合統計體系,突破原有統計體系,急需將P2P網絡信貸企業、第三方支付公司、直銷銀行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納入統計體系;二是要加快金融統計工作標準化,制定新興金融業統計的工作指引、統計流程規范、統計信息共享和披露要求、統計數據質量評估等配套的標準和規范;三是要加強行業統計部門的信息合作,要求各統計部門加強信息合作,防止統計信息的遺漏。
3.規范信息披露,確保互聯網金融企業信息資料的充分公開。一是繼續強化行業自律管理,互聯網金融協會要加快制定信息披露指引,引導各互聯金融企業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二是適時引入第三方評級,加強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管,借助其專業性,金融消費者可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所披露的信息作出直接判斷,并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三是加強信息披露制度的宣傳,加強互聯網金融企業信息披露的關注度;四是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加入信息平臺的企業能夠在共享平臺對融資方的信息進行搜索,實現信息交互,減少信息核實方面的成本。
[1] 邱峰,《新興金融業態—純互聯網銀行模式研究》,吉林金融研究[J].2015年第4期.
[2] 耿秋治,《淺析互聯網金融及創新金融業態的規范與發展》,河北金融[J].2015年06月.
[3] 王達,《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的研究與思考》,國際金融研究[J].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