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萬倉 昂巴
摘要: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國力、民生、產業等多方面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性。而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具有顯著的推動性作用,同時還將對產業結構帶來影響,而產業結構又是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由此可見,這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存在非常緊密關聯性的。
關鍵詞: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互動作用
近些年來,相關的學者一直致力于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產業結構的變化可顯著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水平。金融發展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對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用。相關人員認為,做好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互動性研究將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相關學者對西部地區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性的研究尚不充足。而恰恰是在這些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來進一步的深化該區域內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理念
所謂金融發展主要是指金融結構發展,而金融結構則是金融工具、機構各類形式、性質、規模的一個總稱。目前金融研究表明,就一個區域而言,金融發展的程度越高,金融機構的數量、規模、種類、服務的效率增長就越快、越好。
而產業結構調整,則是不同產業之間的一種變遷,目的是引導效率低的產業向效率高的產業轉變,以達到轉變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結構水平的作用。而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互動,則是其二者之間的一種相互影響、相互調整,從而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
總體而言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相互輔助的關系,對于產業發展而言,只有在獲取到充足的資金支持后才能更好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將會受到影響。而產業結構的恰當調整,對于金融發展同時還將帶來促進性作用。以下具體對這兩種關系進行說明。
(一)產業結構調整對金融發展所起到的促進性作用
1.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壯大了金融規模
相關的研究表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促使新興企業崛起、落后企業衰敗。這一過程中勢必將加大對于資本的需求,進而拉動金融資本的內生長,促使金融規模逐漸的壯大起來。
2.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促進了金融效率的提升
在進行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的過程中,一些優勢性的、主導性的產業逐漸的形成規模。這一情況的發展縮短了產業間的資本流動周期,促使金融效率大幅度提升。
3.產業結構的調整保證了金融市場的高效運行
隨著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行業間、跨行業間的投資互動越來越頻繁。此時,產業資本則會大規模向資本市場內流入,從而提升金融市場內資本的容量,令其更加的活躍,在豐富金融資本的同時,也為金融市場的高效率運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4.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促進了金融發展
金融機構是金融體系內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其對金融機構也帶來了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金融產品、服務被推出,這無疑起到了繁榮金融市場,促進金融發展的作用。
(二)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支撐性作用
經濟增長離不開金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發展對資金流量結構產生了影響作用。與此同時,生產要素的分配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促使產業結構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以下對具體的影響進行說明。
1.金融發展促使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調整
研究表明,高效的金融體系所提供的充足資本確保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促使經濟向產業資本集中化的方向所轉變,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促使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
2.金融發展提升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
技術革新是產業結構調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而發達的金融體系,為技術的大規模投資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礎,進而為新興產業創建、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提升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
3.金融發展對產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著推動性作用
完善的金融體系確保了金融發展的高效運行.是確保產業體系健康發展的基礎。對企業而言,為了實現與金融體系的高效接軌,保證自身的健康發展,于內在的管理上會盡量與金融發展相協調。就這一角度而言,金融發展對于產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起到了推動性作用。
4.高效金融發展促使產業結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擴寬了融資渠道,這將令國內的資本市場變的更加豐富,而這源于高效的金融發展。對于企業而言,為了獲取到國際資本支持來發展自身,將會積極地對企業內在的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向國際化方向所發展,促使原本封閉的產業結構向著開放的、國際化產業結構方向所調整。
三、具體實證研究
下面以甘肅省為例對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的關系進行研究說明:
(一)對甘肅省經濟金融發展的概述
就地理位置而言甘肅省位于我國的西北區域內,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的升級。我們可從有關的資料中發現,在甘肅省第一產業的比重處于逐年穩步下降狀態,其中第二產業的比重則表現為先下降后上升,而第三產業比重則一直處在上升的狀態下。
而與產業結構調整所對應的則是金融體系的快速發展,就甘肅省1981年到2007年銀行存貸款的數據比較來看,貸款與存款分別提高了82.6與63.1倍。這表明,從1981年到2007年期間,甘肅省的金融發展水平在不斷的提升。由此可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對于金融發展有著促進性作用。
(二)實證數據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的研究
本文實證數據下的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研究主要從三步人手,一是對數據資源進行選取,二是對各變量數據進行序列的平穩檢驗,三是進行具體實證與模型的設計。
由于甘肅省內金融市場的發展較為落后,所以數據的選取以銀行體系及金融中介為主,以代表甘肅省內金融體系的發展。數據選取的年份確定在1981-2007年間,主要通過中國銀行統計報表、甘肅省內統計年鑒等獲取。
在數據選取后,應先對各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而后再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以確?;貧w分析的準確性。目前變量序列平穩性檢驗的主要方法為ADF法,以檢查序列中是否有單位根的存在。通過計算若是ADF的統計量小于臨界值,那么此時則認為序列內沒有單位根。這同時表明序列是平穩的,若是情況恰恰與之相反,那么則表明序列是不穩定的。在以這一方法進行時間序列檢測時,滯后階數的合理化選取是非常關鍵的。而不同滯后階數的選取,將會對ADF方法下的監測帶來不同的影響,進而通過計算來明確一定水平下不同變量的序列性質。
做好這一工作后,我們開始進行具體的實證及模型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以協整檢驗方法來對經濟動態進行分析,考慮到甘肅省金融發展與各種產業GDP之間的長期協整關系,此時可視具體隋況分別設定ECM模型(存在協整關系)與VAP模型(不存在協整關系)。
而后對進行過平穩性檢驗的符合要求的序列進行協整分析,從而得出一定限制水平下的協整方程式,并以此來對甘肅省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由于協整方程式只能對變量之間的長期性均衡關系進行分析,因而為了掌握短期內變量短期動態非均衡變動到長期變動的情況。我們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的方法來得出相應的表達式。并根據表達式來對短期波動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進行分析。
但是以上的分析并不能表明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因而我們進一步以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來對其二者的因果關系進行確定、檢驗與分析。
在完成以上檢驗后,我們來對不存在協整關系的變量進行相關研究。此時則需要建立VAIl模型,以此來完成脈沖響--應分析,進一步了解隨機擾動沖擊下究竟會對變量系統帶來怎樣的動態影響,及將會引發內生變量發生怎樣的變化。
其中涉及到兩個知識點,一個是脈沖響應,+是方差分析。脈沖響應主要反映的是變量之間的一種動態影響,而方差分析則是對內生變量變化發生結構沖擊時的貢獻度進行分析。
四、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的分析結論及建議
(一)分析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可得,金融發展對于三次產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作用。其中,對第一次產業比重帶來了正向影響,但是影響的程度較小;而對第二次產業則產生了不是很明顯的負向的影響作用;其卻對第三產業比重帶來了顯著的、持久的正向的影響作用。不僅如此,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構變化同時也對金融發展帶來了正向的促進作用,但是第二產業的結構調整則阻礙了金融發展。
結合甘肅省實證分析可得,雖然甘肅省內的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符合演變規律,但是在以全國平均水平為參照物的情況下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是甘肅省內的第一產業比重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第二產業發展過于緩慢,三是第三產業于市場內競爭力較弱。不僅如此,第一產業內的比重不均衡、第二產業中的民營企業發展過慢切不同性質產業間存在脫節情況、第三產業內的新興企業發展不好,這些情況的存在對于甘肅省經濟的發展將帶來阻礙性的作用,因此加強省內產業結構調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相關建議
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金融體系應充分將其資金導向功能發揮出來,以幫助完成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以甘肅省為例,則應加大對農業生產科技基地建設的信貸支持;同時還應向第三產業投入更多的金融支持,完善金融配置,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為了更好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當前做好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各省市應結合自身產業特點來完善此項工作,以便為經濟的提升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