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五星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耕作模式、耕作條件、農民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與傳統農村不同的變化,同時環境問題也顯現出來。農村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殘留物、農作物秸稈、畜禽養殖排泄物、村民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等。由于治理措施不配套,產生了一些污染問題,影響了村民健康。根據污染物產生的根源及轉移的途徑,針對性采取宣傳、管控、疏導、綜合利用、環保設施治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關鍵詞:農村環境問題;必然性;危害性;基礎薄弱性;時段性;可控性
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地表水、地下水、環境空氣、土壤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相對于工業污染,農村的環境問題雖然不顯得突兀和劇烈,但也隨著時間的發展而逐步顯現出來。影響農村環境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殘留物、農作物秸稈、畜禽養殖的排泄物、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等。我國現行的一些環保法律法規,如三同時制度及環評制度,及開展的藍天工程、清水工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等治理污染行動,更多的是針對工業污染。農村環境問題貫穿于整個農業生活生產過程,具有一些自身獨具的特點。
一、農村環境問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在我國悠久的農耕歷史中,大多為農村手工作業,極少使用化肥和農藥除草劑,因此基本上沒有殘留物污染。農業生產中,在收獲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果實后,不可避免的產生秸稈等副產品。在傳統農村,這些秸稈可以作為農業肥料、動物飼料及建筑原料,基本上可以就地消化,不會產生污染。傳統的畜禽養殖模式是家家戶戶零散養殖,這樣養殖動物的排泄物容易被收集并作為農田肥料使用,既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又消除了污染源,而生活垃圾也大多被還田。在傳統農業中,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基本不會有環境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化肥、農藥、除草劑、農用薄膜等得到了廣泛使用。這些農業物質的使用,在有效地提高了農業作物產量、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由于使用不科學,用量及品種選擇的不合適,會產生大量的殘留物,污染了土壤,而部分殘留物經自然界的水循環途徑,進入到潛水層中,造成了潛水層的污染。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秸稈,現在已不再作為建筑原料及肥料,在動物飼料消耗不完的情況下,大多一燒了之,造成了空氣污染。現在大多農村的養殖業已經由家庭散養發展為小型的養殖戶,規模不大,數量眾多,條件簡陋。由于投資問題,大多沒有處理設施,這樣養殖產生的排泄物既沒有還田,又不能處理,隨便設置,滋生蚊蠅,污染水源。生活垃圾及生活廢水現在也不再收集還田。垃圾隨便堆放,生活污水沒有處理,形成了污染源,造成一定的污染。現在農村環境問題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農村環境問題具有嚴重的危害性
化肥、農藥、除草劑、農用薄膜等殘留物會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潛水層污染,一般是氨氮、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的超標。土壤有害物會影響農作物,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產量降低,污染物在農作物中積累,會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或人體體內,危害人畜健康;而地下水潛水層還是廣大農村的飲水源,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一旦污染,其治理是非常困難的,代價也遠遠高于地表水的治理成本。
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秸稈等副產品,在沒有別的處理途徑的情況下,大多一燒了之。焚燒秸稈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會嚴重超標,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危害人體健康。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使空氣質量嚴重下降,能見度降低,可見范圍縮小,嚴重時飛機不能降落,機動車不能正常行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現有農村的小型養殖戶,其污染物為動物牲畜的排泄物及沖洗污水,污水中包含了高濃度的有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病原體、疾病防治殘留的抗生素。這些養殖戶大多沒有處理設施,廢水直接排放,許多農村小型河流都被養殖廢水污染,成為沒有生物的臭水河。部分廢水滲透到地下,對地下水潛水層產生污染,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
農村環境問題產生范圍大,影響因素多,持續時間長,隱蔽性強,會通過各種途徑污染飲用水和農作物,直接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因此其具有嚴重的危害性。
三、農村環境問題的基礎薄弱性
相對于工業環境污染,農村環境問題被重視度不足,防治基礎薄弱。在農村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處理設施基本為村民自發建設,村、鎮一級幾乎沒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傳統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和觀念也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基本沒有形成現代環保素質。農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隨處亂排亂扔,家庭養畜禽養殖場隨意堆積排放污染物,對環境危害極大。而農村污染治理相關標準和技術模式缺乏,對污染源的約束力度不大。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稈處理等沒有非常明確的排放標準和治理模式,造成污染后也難以進行處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雖然政府出臺了一些整治措施,但由于投資渠道單一,普遍存在環保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環保處理設施建設不到位。同時由于缺乏污水垃圾處置收費機制,許多村莊無法開展收費工作,導致運維資金缺乏,無法形成良性循環和長效機制。可見農村環境問題的預防和治理基礎具有薄弱性。
四、農村環境問題具有一定的時段性
現階段的農村污染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些現有的污染源也將最終消失。現在國家正在提倡土地流轉,一家一戶的土地承包制將不在是農村的唯一模式,農村會出現種植大戶或大農場模式,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會極大的提高,施肥及農藥或輪耕等將會得以實現,這樣秸稈及農藥化肥的使用更科學,殘留將更少。而養殖業也將會以大型養殖公司的形式存在,家庭小型養殖將被淘汰,大型處理設施成為標配,污染物得到有效處理,養農一體化可以實現,治理水平會提高。農村新型社區的建設,也將使人口得到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生活垃圾及污水也有望得到集中處理,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可以說,現在農村的環境問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產生的,也會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消失,具有一定的時段性。
五、農村環境問題的可控性
農村環境的污染雖然具有階段性,但是由于其污染面廣,后果嚴重,污染后難以治理,直接關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不能等到自然消失,在現階段必須要進行針對性治理。
對于化肥農藥等,建立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監測體系,加大農業推廣站工作,有效指導農民合理科學規范使用,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力提倡農家肥微生物肥料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杜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劇毒農藥。
對于秸稈,在加大宣傳和管控力度,嚴禁焚燒的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堵疏結合,搞好科學綜合利用。積極幫助農民為秸稈找出路,大力推廣農業新機具,將秸稈打碎,深翻嚴埋,實現秸稈還田;將秸稈通過青貯、微貯、氨化、熱噴等技術處理,使秸稈成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優質飼料;將秸稈粉碎后,與其他配料科學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
對于畜禽養殖廢物,要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糞污厭氧消化和堆漚、有機肥加工、制取沼氣、沼渣沼液分離和輸送、污水處理、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推廣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生態循環的發展模式。
對于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要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對垃圾進行分類,有機垃圾要回用肥田,渣土垃圾就地處理,其他類垃圾集中收集后運輸至垃圾填埋場處理,有條件的建設小型的污水處理廠,杜絕亂排亂放。
根據影響農村環境的污染源的特征及排放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可以有效地縮小影響范圍,減輕危害程度,農村環境問題具有可控性。
新階段的農村環境問題是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的問題,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最終將隨著社會的城市化和現代化而消失。農村環境問題在現階段仍然有嚴重危害性和難以逆轉性,應根據具體情況,針對其特征進行控制和治理,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雪綢.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保護對策[J].農村經濟,2004,(09).
[2]陳琳.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1).
工作單位:
博愛縣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