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雨
河南南陽內鄉縣衙是與故宮齊名的古代官衙建筑,其衙內貼有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這副名聯書于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承載著內鄉知縣高以永的為官之道。
清初戰亂導致農事荒廢,百姓流離失所。高以永一上任便以賑濟災民為急務,力圖讓當地百姓不再逃難遠去。他命府衙免費發放農作物種子,調劑各家耕牛數量,又親率府役廣開荒田,以此來號召全縣百姓勤于農事。在糧食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后,高以永開始鼓勵農家種桑養蠶,種植麻、棗等經濟作物,從此百姓安居樂業,民風淳厚。此后,高以永又向朝廷請求“六年之內不收賦稅”,朝廷予以采納這一舉措更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當地累計開墾的荒地達到了四千余頃。
有著如此耀眼的政績,高以永自然是要得到拔遷的,他卻應地方百姓的請求,拒絕了朝廷的提拔,請求留任。他在此地悟出了自己的為官之道,于是秉燭夜書,寫下了那副楹聯,永懸于縣衙內,這也成了他一生為官的寫照。
反觀現在的某些官員,在任上非但不好好做官、為百姓謀福祉,還一門心思地拍上司馬屁,最終落得登高必跌重的可笑下場。高以永這種“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只為百姓謀福的官員堪稱所有為官之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