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致使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發展陷入困境。本文就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呈現了若干問題,構建了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模型,以天貓商城生態系統為例,分析其協同創新的構成因素以及與協同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平臺型電子商務 生態系統 協同創新
電子商務行業自20世紀末進入中國市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顯示,2015年中國網購用戶人數達到4.6億人,比2014年增長21%。2015年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3.83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35.7%。2015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7%,比2014年的10.6%,增長了2.1%。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不僅是“互聯網+”時代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更顯示出中國經濟強大生命力。未來,隨著物流、信息溝通等短板的逐一補齊,電子商務無疑將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一、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結構
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它不只是買賣雙方交易的簡單電子化,而且與傳統產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對傳統產業和電子商務產業都有推動作用。在此過程中,其它行業機構如電信、銀行、物流、擔保等也逐漸圍繞網絡客戶的需求進行聚集。單個電商企業已經越來越難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勢必會出現一種既掌握電子商務特點,又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第三方互聯網企業。以第三方互聯網企業為核心,聚集大量的買方和賣方,吸引眾多的電商所需要的機構參與其中,進而形成了平臺型電子商務。
平臺型電子商務是由專業的電子商務開發商(運營商)構建電子商務平臺,買賣雙方通過這個集認證、付費、安全、客服和渠道于一體的統一平臺為其提供相關服務完成交易的商業模式。平臺本身不從事交易業務,它作為交易服務的中心吸引有關個人或企業參與,為他們的網上交易提供配套服務,集成需求信息和供應信息、撮合買賣雙方。通過互聯網鏈接,以電商平臺為中心,群體規模效益的集聚,形成了巨大的電子商務生態群落。在此過程中,隨著參與的行業機構越來越多,這個生態群落所呈現的多元化和協同關聯性越來越強,從而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在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各“物種”成員按其功能可劃分為三類:領導種群、關鍵種群和支持種群。領導種群是整個生態系統資源的領導者,通過提供平臺以及監管服務,扮演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資源整合和協調的角色;關鍵種群是電子商務交易主體,是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其它物種所共同服務的“客戶”;支持種群是網絡交易必須依附的組織,包括物流公司、金融機構、電信服務商以及相關政府機構等。
二、協同創新的概念與要素研究
協同學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指系統在聯系、發展過程中其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即系統中各要素或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協作。
創新是一個應用廣泛的概念,對它從經濟學和企業經營的角度系統做出明確論述的是熊彼特。他的創新是廣義的創新,既包括了技術創新又包括了非技術創新。協同創新的誕生源于將協同學的基本觀點和理論基礎應用于技術創新領域。
協同創新系統由以下幾個基本要素構成:技術、戰略、組織、文化、制度、市場。其中技術是整個創新系統的核心要素,其他要素和技術要素之間互相影響,產生創新。組織結構以及制度是創新系統的外在表現形式,而組織文化以及戰略則將協同創新系統中各個組成部分有機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自電子商務行業開始興起,某些平臺型電商企業借助于自身優勢在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如天貓商城生態系統和聚劃算生態系統。但由于我國電子商務基礎較為薄弱、網上交易配套業務尚不健全等一系列原因,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由此體現在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核心企業即領導種群不能有效協調自身與供應商、服務商、消費者等各參與方有關利益、技術、關系、戰略等方面的問題,從而難以整合、不能最大化的利用生態系統自身擁有的資源、信息等。這對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有序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電子商務在人們的生活中日益重要。確保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就要重點優先解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內各參與者之間的有效協調。
三、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協同創新模型構建及假設
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就是一系列關系密切的電子商務企業,不受地理位置、時間和空間制約,圍繞核心的平臺型電商企業,通過協同合作、資源共享等方式構建的生態系統在技術、組織、市場、戰略、文化等方面為實現自身的運行、發展進行的創新。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和回顧,技術、市場、組織、文化和戰略協同顯著與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了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的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在假設模型中,通過對影響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的因素研究,分析相關因素對協同創新績效的影響,進而探索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機理。通過借鑒現有對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以及協同創新機理的研究,對此模型做出如下的假設:
假設H1:技術協同與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假設H2:市場協同與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假設H3:戰略協同與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假設H4:文化協同與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假設H5:組織協同與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四、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天貓商城生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2008年4月,淘寶商城上線,于2012年1月更名為天貓商城。自2012年開通“雙十一”節后,天貓商城每年的交易額都呈現大幅度的提升,從2012年2120億元飛漲到了2015年的11480億元,B2C市場占有率保持在55%以上。
為了確定協同創新的構成因素以及績效的維度,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已有的成果,設計了調查量表。由于問卷中大部分問題無法直接用數量來確定,故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問卷發放采用電子問卷和紙質問卷相結合,其中電子問卷發放350份,回收201份;紙質問卷發放104份,回收42份。在回收的305份問卷中,剔除無效問卷50份,以此結果建立相應數據庫。
借助計量分析軟件,測量255份有效問卷中的變量因素,得出變量都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為了驗證上節的假設,建立如下模型:
模型1:財務績效=α0+α1技術協同+α2市場協同+α3戰略協同+α4文化協同+α5組織協同
模型2:產出績效=α0+α1技術協同+α2市場協同+α3戰略協同+α4文化協同+α5組織協同
本文對選取的協同創新構成因素、協同創新能力與協同創新績效進行了person相關性分析,分析得到了表1中的數據,根據兩個因素之間的相關系數及顯著性系數,做出了如下的初步結論:
協同創新的構成因素、學習能力、協調能力與協同創新績效之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
根據表1相關性分析結果,以協同創新績效為因變量,以協同創新構成因素為自變量做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1中,文化協同和戰略協同與財務績效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沒有進入回歸方程。調整后的判定系數R2為0.489,說明解釋變差占總變差的48.9%,F值為78.126,顯著性概率為0.000,模型3的總體回歸效果是顯著的。在模型2中,文化協同和戰略協同與產出績效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沒有進入回歸方程。調整后的判定系數R2為0.458,說明解釋變差占總變差的45.8%,F值為73.850,顯著性概率為0.000,模型2的總體回歸是顯著的。根據回歸分析結果,協同創新構成因素與協同創新績效的回歸方程:
財務績效=技術協同*0.303+市場協同*0.208+組織協同*0.232
產出績效=技術協同*0.245+市場協同*0.259+組織協同*0.261
五、結論
本文借助計量軟件對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創新的模型進行分析,通過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分析,對模型中的假設進行了驗證。得出了協同創新績效與自變量的回歸方程。
根據回歸方程判定,技術協同、市場協同和組織協同在不同程度上與績效正相關,而文化協同和戰略協同則沒有與績效有相關性。因此假設H1、H2和H5部分通過,而假設H3和H4則未能通過。
在此模型中,文化協同和戰略協同對協同創新績效的顯著正相關并沒有通過,即正相關不顯著或者不存在。究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在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內,參與創新的主體較多且不同創新活動的主體不同,同時部分創新活動持續時間短,就導致了文化協同與戰略協同在平臺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內與協同創新績效未產生顯著正相關性,留待以后加以研究驗證。此外,本文并未就協同創新能力對協同創新構成因素與協同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行探析,這也將在后續的研究中得以實現。
作者簡介:王麗瓊(1981-),女,漢族,湖南衡陽人,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