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麗
【摘 要】近兩年,國家從申報模式、資金扶持及監管模式等方面對財政資金管理均做出了一系列改革,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地方政府對財政資金管理的高度重視。為探索適合海南省的財政資金管理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來我國財政資金管理的現狀,其次結合我省采用的財政資金管理模式、實施效果和現存問題,最后提出完善我省財政資金管理的建議和措施,最終提高我省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財政資金;社會資金;財政資金管理模式
一、我國財政資金管理的現狀
財政資金取之于民,也應用之于民。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惠民及主導社會資金的作用,在主觀努力和客觀形勢的不斷推動下,國家和地方積極探索并不斷完善財政資金管理的各種模式。
(一)近年來財政資金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分析比較
我國現存的財政資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PPP模式、創投引導基金、股權投資、風險補償基金、定向融資擔保、專項建設基金、貼息貸款和無償補助。貼息貸款和無償補助等傳統的財政資金管理模式具有見效快、有針對性、調節生產和市場結構等優點,但屬于“短暫性”資助;專項建設基金屬于重點扶持和專款專用,資金管理效果明顯,但使用范圍有限;ppp模式、創投引導基金、股權投資能夠有效吸納社會資金,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的合力作用,但社會投資人往往具有一定的顧慮;風險補償金和定向融資擔保是政府通過分擔風險來緩解社會融資方的擔憂,但需要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評估等前期工作進行嚴格把關。
(二)近年來各省財政資金管理方面的舉措
近年來,各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在財政資金管理方面均出臺了各種政策和實施辦法。如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細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引導資金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各省份在保留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采用一種或多種管理模式為主,其他模式為輔的創新綜合管理模式。如北京地鐵16號線項目在傳統PPP模式中融入了股權融資和特許經營,開創了PPP復合型模式,既遵循了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原則,又調動了社會投資者的積極性。
二、我省采用的財政資金管理模式及其實施效果
(一)分類使用財政資金,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模式。
對于能體現海南優勢的大企業,鼓勵通過股權重組等方式延長產業鏈,發揮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對于有一定規模、市場前景較好的產業,財政扶持設立旅游產業投資基金、農業產業投資基金、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等,對于有一定貸款能力、急需擴大產能的小微企業,采取擔保貸款貼息、信用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扶持。目前,我省把加強海南ppp項目與中國ppp投資基金的對接列入“海南省服務社會投資百日大行動”之中,在市政、醫療、水務、旅游、交通、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均已開展ppp項目,政府以特許經營、匹配資源、股權合作及財政補貼的方式參與合作,截止至2016年我省已儲備ppp項目146個,全省共有10個項目實現簽約落地。
(二)統籌財政存量資金,適當安排增量資金。
我省通過統籌財政存量資金扶持十二個重點產業和事業發展,將相關領域專項資金111項清理整合為61項,并適當安排增量資金,通過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產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等面向十二個重點產業進行安排,資金使用方向、方式、金額根據十二大重點產業聯席會議結合我省財政財力情況決定,并報省政府審定,盤活資金存量,用好增量資金是我省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效益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我省財政資金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匹配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有待加強。
2015年我省印發了財政統籌資金扶持十二個重點產業發展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制度環境與經濟需求不匹配已成為一大制約因素。制度政策與經濟發展不匹配,多項政策交叉指導不同模式的運行,增加了管理的不確定性風險;關于社會資本融入的政策不明確,引發融資難題;傳統的貼息貸款和無償補助的管理制度不細化,存在多頭申報和虛報騙取資金的潛在威脅;關于政府參股的投資模式沒有明確的權力界定,可能會出現政府控股,干預企業經營的現象。
(二)信息公開不足,管理不夠透明。
我省尚未建立統一的財政資金管理信息平臺,沒有建立完備的信息披露辦法,除專項建設資金模式有望實現專款專用之外,各個模式下的項目推進和資金使用情況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反饋和監督。部分資金量大的項目存在資金管理分散且不透明的現象,限制了財政資金的扶持和引導作用,很難進行績效評價,缺乏公眾及其他監督,導致財政資金管理效果不佳。
四、完善我省財政資金管理的建議和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強化隊伍,狠抓落實。
首先學習其他省份的先進理念和實踐,建立一套完善具體細化的文件規定和執行標準;其次,加強干部政治、道德、法制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作風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健全并落實考核和獎懲機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再次,臺并完善各種相關的政策法規,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與保障體系,并按規定程序嚴格實施;最后,建全監督制度和工作協調機制,保證政策、執行和監督之間信息溝通順暢,加快財政資金管理信息平臺建設以及審計監督工作,及時披露和匯報資金使用情況,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首問負責機制。
二是加強領導、開拓創新、銳意進取。
首先我省各財政資金管理部門及領導要高度重視,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使用財政資金管理模式。如對于我省十二個重點產業,采取專項建設資金模式與ppp模式的混合模式,吸引省內外更多的社會資金注入,加快項目簽約落地;其次降低甚至取消各種門檻,簡化行政審批,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吸引社會資本為企業的持續發展獻力,同時做好財政資金退出機制,實現財政資金的循環使用;最后,做好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申報工作,加大國家資金對我省的財政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于順華. 我國財政資金管理存在問題及監管對策[J]. 財會學習,2016,(15)
[2]馬忠,江瀾. 四川:打造財政資金分配管理新模式[J]. 中國財政,2013,(04)
[3]徐有良. 財政資金管理現狀及其改革措施[J]. 中國外資,2013,(15)
[4]趙一鳴. 探索財政資金管理新模式[J]. 中國金融,2012,(24)
[5]李明. 深化國庫集中收付改革 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模式[J]. 財政監督,2011,(24)
[6]姜宏青. 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的流程與制度設計[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7]鄭麗美. 我國財政資金管理存在問題及監管對策[J].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