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摘 要】作為全黨全國的重要問題,“三農”問題事關八億農民的生活福祉。鄉村財政財務的管理問題,對于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鄉村勞動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立足陜西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實踐,分析鄉村財政財務在管理上的問題,探討通過精細化管理方式提升財政財務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徑,以期指導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展開,為“三農”建設助力。
【關鍵詞】農村經濟;集體財政;精細化;財務管理
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在農村工作中的重要意義,事關陜西省乃至全國的“三農”建設。做好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對于提升農村經濟體的效能具有至關重要作用。通過精細化管理路徑,提升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效能,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舉措[1]。
一、精細化管理與鄉村財政財務管理的關系
作為一種現代管理理念,精細化管理起源自美國,是對傳統管理方式的提檔升級。在精細化管理理念指引下,強化對于流程的控制,盡可能將各項指標加以量化,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提升經濟效益。在開展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強調的是過程把控和資源控制,對于提升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將精細化管理理念運用到財政財務管理過程當中,是近年來財務管理模式取得的重大突破,對于提升財務管理規范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鄉村工作體系當中,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村民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鄉村財政財務管理過程中,對于提升鄉村財政財務管理規范性和科學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鄉村財政財務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基礎工作不規范
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基礎工作不規范的問題。在全國農業協會對于2015年全國3000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抽樣調查中,結果顯示,有45%的鄉村財政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備的情況,其中包括“收支管理制度缺失”和“資產管理制度模糊”等問題(詳見下圖)。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的實踐工作中,很多補助發放、招待問題等,都沒有實現明確的賬務管理,存在管理基礎較差的問題,缺乏一定的制度化約束。
(二)貨幣資金管理問題嚴重
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中,很多貨幣資金款項的管理不僅存在著制度上的模糊甚至空白,在很多資金的運用上,權力都集中在鄉村干部手上,資金的流轉往來賬務不明,多頭開戶等問題嚴重,公款私存的現象普遍存在。在資金往來的過程中,基礎會計憑證缺失,很多賬目都沒有明確的依據,貨幣資金管理較為混亂。
(三)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的管理過程中,一般都存在專業會計人才缺位的問題,村里的會計都是村里的村民擔任,一般年紀都比較大,而且根本沒有任何從業資格和培訓經驗,都是一些所謂的“能人”來擔任,看中的是會計人員的資歷,而不是專業技術能力,因此在實踐工作中,不規范的地方就有很多[3]。而且由于缺少專業的技術素養培訓和專業的職業道德培養,錯賬、人情賬等情況普遍存在,對于規范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問題十分不利。
三、農村財政財務實行精細化管理的策略
(一)樹立精細化管理理念
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中融入精細化管理理念,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強化頂層設計,轉變思路,強化理念。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從內部強化精細化管理理念,做到領導重視并以身作則。在財務管理實施過程中,強化精細化管理實施,明確責任,優化流程,從全局角度出發,審視財務管理問題。要轉變過去粗放式的財務管理方式,提升財務管理精細化程度,從思想觀念入手,強化精細化管理落實。根據會計學理論,開展財務管理的核心,是建立高效的內控管理制度,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中開展精細化管理,關鍵是建立規范化的制度,推動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提檔升級[4]。在實踐過程中,要根據《收入支出管理》和《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等規范化文件的剛性約束,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構建高效的管理制約機制,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二)建立風險防控體系
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當中,進行精細化管理,不僅是對操作的規范,更是要強化對風險的防控,要建立相應的防控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的防控機制。將責任落實到底,明確崗位責任和崗位職責,強化管理監督,從內部操作來說,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循風險防控標準,遵照工作章程,提升自身工作精細化程度,將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風險降到最低,提升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安全度和真實度。在管理過程中,實現資金流入和資金流出的透明監管,保證財務管理成本控制,注意對高風險工作節點的防控,監測日常操作流程,盡可能減小運營風險,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三)實行會計派遣制度
在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中,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鄉村集體組織在實踐工作中,可以通過委派制度,對于財務管理等關鍵節點,通過聘用或者選任的方式,讓有能力并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才擔任,提升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同時通過明確責任,權責一體化設計,提升管理的專業性和體系性,通過制度引導,有效規范村集體會計行為,提升管理水平[5]。在開展精細化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經濟周期,向全體村民通報財務基本情況,同時建立“民主理財專用章”制度,通過過程的透明化監管,實現村財務管理權力在陽光下行使,對于重大項目支出,采取集體投票的方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通過方可決策執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科學管理理念,精細化理念被廣泛應用在財務管理過程當中,成為現代經濟管理的重要理念。在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強化精細化管理,對于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保障,是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舒煜,張曉娜,陳宗科等.陜西省農村財會人員培訓需求狀況調研報告[J].西部財會,2009(12):4-8.
[2]萬照.在推進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實施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9):191-192.
[3]劉海根.鄉村財政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2016(2):165.
[4]廖永翔.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探討[J].財經界,2016(14):238-238.
[5]李正皋,許志鋒.“三化”管理提升鄉村財政財務管理水平[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