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療的120例神經外科患者,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品管圈,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結果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在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神經外科;品管圈;護理質量
神經外科疾病特點為發病急、病情嚴重,手術風險大,費用比較高等,有些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和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給患者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神經內科疾病的護理難度比較大,對護理質量要求非常高,現階段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轉變護理模式,以減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病情。品管圈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當前已經廣泛應用到了護理工作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院神經外科對部分患者實施了品管圈護理,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先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原則從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來該院神經外科治療的患者中選取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29例和31例;患者年齡27—71歲,平均(52.5±5.4)歲;疾病類型:35例腦血管疾病,17例垂體瘤,5例腦積水,3例幕上腫瘤。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0例和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齡25—73歲,平均(52.5±6.5)歲;疾病類型:36例腦血管疾病,15例垂體瘤,7例腦積水,2例幕上腫瘤。此次研究患者及家屬表示理解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組成比例、疾病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措施,主要是根據醫囑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而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品管圈,具體為:
1.2.1按照自愿參加的原則在神經外科設置品管圈小組,成員包括圈長(護士長承擔)和輔導員(高年資主管護師承擔)。圈長負責管理安排活動,而輔導員則負責實施過程中的監督和指導,其余成員則負責對具體步驟的計劃和安排。
品管圈護理實施辦法:
1.2.2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充分利用晨會,每月定期進行圈內討論,要求所有成員都必須到場參加。討論內容包括病房管理、護理技術以及護患溝通等,尋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設立目標。發現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病房條件有限,不能滿足患者以及家屬的要求,引起家屬以及陪護的不滿;②患者每日的家屬以及陪護人員太多,護理人員和家屬間經常產生小的摩擦;③患者生活用品以及治療設備較多,及時整理后仍存在亂放現象;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缺乏了解,對治療及護理的配合度差;⑤護理人員缺乏重視,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存在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協助患者解決問題;⑥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及家屬對病房的規范和要求不明確。
(1)制定目標:通過實施品管圈活動,所有護理人員都必須重視病房管理工作,增強為患者服務的意識,改進病房環境,減少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同時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提高自身服務質量。
(2)活動措施:加強對病房的管理,定期通報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改變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向患者及家屬講明病房的規范和要求,徹底落實病房管理標準。運用溝通交流技巧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每位患者及家屬對疾病都能有所了解,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最大限度改善病房環境,對患者及家屬的合理需求要盡量滿足,及時為患者更換各種治療設備以及日常護理用品。定期征詢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意見,積極采納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病房內每日定時消毒,保證病房干凈整潔。護理人員之間要互幫互助,相互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術。在進行護理質量檢查的過程中要著重落實督查制度,不斷改善各項護理流程。
1.3評價方法
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級別。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護理不良事件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并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方法
運用SPSS17.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當Plt;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質量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取得一定護理效果,但觀察組患者并發癥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觀察組和對照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3討論
品管圈通常是為了成功解決問題、增加工作效率,由本單位或者工作性質有所關聯的一部分人員自發組成小的團體,實行分工合作、互相激勵,運用各種品管工具科學的解決工作中的存在問題,不斷改善工作環境并提高工作業績[1]。近年來品管圈被逐步引入到醫院的管理工作中,在提高醫院管理質量以及
醫療品質的持續發展中取得顯著成果。品管圈護理模式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通過發揮團隊的智慧來激發工作人員的個人能力,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的綜合素質和護理質量,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據最新資料顯示[2],品管圈在提高護理質量管理中效果顯著。神經外科患者病情往往較重,因此護理風險也相應增加。由于受醫療條件的限制,因此要提高質量效果,從護理入手價值更高。目前品管圈護理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
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取得一定護理效果,但觀察組護理質量和對照組相比更具優勢(Plt;0.05),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和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這說明品管圈護理模式用于神經外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能夠明顯減少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綜上所述,品管圈護理模式應用在神經外科中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減少護理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永霞,董峻樺. 品管圈在神經內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47):40+42.
[2]劉冰楠,趙丹丹. 品管圈在神經外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0):125-126.
[3]黃巧. 300例母嬰床旁護理的觀察和體會[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19:212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