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早期護理方式。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8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利用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對照組,采用早期護理方式護理觀察組。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好,且組間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之后效果十分顯著,且能促使患者快速恢復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并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梗塞;偏癱失語;早期護理方式;分析
在臨床心腦血管疾病中,腦梗塞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且該病癥通常發(fā)病較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以及致死率,同時還具有較長的治療周期【1】。腦梗塞患者一旦發(fā)病,其還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失語、偏癱等癥狀,所以患者一旦被臨床確診為腦梗塞,就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及時進行治療,以便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和生存率【2】。而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則能促使患者獲得更好的預后【3】。因此本文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早期護理方式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8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利用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54.23±4.28)歲。觀察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齡為34-76歲,平均年齡為(53.37±4.47)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對照組,即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飲食衛(wèi)生,多食用低膽固醇、低脂肪的食物,生活上戒煙戒酒,多喝開水,多食蔬菜,以便增強機體新陳代謝;同時注意清潔皮膚,確保干凈衛(wèi)生。采用早期護理方式護理觀察組。護理方式為:(1)心理護理。通常此類患者發(fā)病后,存在一定的交流溝通障礙,且患者會出現(xiàn)一定的抑郁心理,所以需采取心理措施對其實施心理護理,與其進行合理的溝通和交流,以便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障礙,使其能夠積極參與臨床治療和護理。(2)體位護理。即指導患者擺正肢體,并通過正確的體位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3)語言功能恢復訓練。患者各項體征以及病情趨于穩(wěn)定之后,需指導其加強舌頭功能的恢復訓練,即從簡單的發(fā)音開始練習說話動作,并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慢慢提升患者的發(fā)音和語言難度。(4)肢體功能恢復訓練。即指導患者先在床上進行適當?shù)倪\動,且患者每天需接受護理人員兩次的全身按摩,以便促使其關節(jié)功能以及血液循環(huán)功能等的恢復。而當患者關節(jié)逐漸蘇醒之后,則可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坐立、獨自站立、行走等恢復訓練,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適當攙扶患者避免發(fā)生意外。當患者能夠獨立行走后,則可以指導患者訓練自理行為,即刷牙、洗臉、穿衣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恢復至病前70%-90%的狀態(tài),無后遺癥,無功能缺陷;有效:患者恢復至病前50%-70%的狀態(tài),病殘程度3級以上;無效:患者病情改善不顯著。護理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該組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卡方用以檢驗計數(shù)資料,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經(jīng)P值判定,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早期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5.0%(38/40),而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為77.5%(31/40),兩組間對比差異十分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例(%)]
組別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觀察組4025(62.5)13(32.5)2(5.0)95.0%(38/40)
對照組4019(47.5)12(30.0)9(22.5)77.5%(31/40)
X2值 4.54550.145512.911712.9117
P值 0.0330.7020.0000.000
3.討論
腦梗塞患者發(fā)病后往往伴有一定的失語、偏癱等癥狀,且其自身以及家屬都會面臨較大的心理沖擊,因而患者也會產(chǎn)生一些抑郁心理。而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通常具有較長的治療周期,且護患之間也常常產(chǎn)生溝通和交流問題,表達困難以及行動不便使得很多患者常產(chǎn)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緒,如悲觀、消極、恐慌等,因此其對于臨床治療也會喪失信心【4】。而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針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后,可以通過心理護理、體位護理、語言及肢體功能恢復訓練等,增強其臨床治療的效果,并促使患者病情獲得顯著改善,從而達到有效治愈的目的【5】。
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25例顯效,13例有效,無效2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5.0%,而對照組護理后,19例顯效,12例有效,無效9例,護理總有效率為77.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護理有效率顯著較高,組間對比差異十分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之后,對于其病情改善、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灰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作用。
綜上所述,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之后效果十分顯著,且能促使患者快速恢復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并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冬花.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研究[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3:2335+2337.
[2]萬正英.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中的實施效果觀察[J].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5,12:57.
[3]柳春蕾. 探討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23:198+200.
[4]張春艷.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6:123-124.
[5]李冰妍,朱著亮,紀勝鵬. 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作用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