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貧血診斷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方法區別,探究血常規檢驗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中收治的患者以及體檢人員50例,其中包含正常體檢人員25例和貧血患者25例,分為A(正常組)、B(貧血)兩組。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液抽樣分析,探究其血常規檢查結果,分析兩組患者的血液樣本區別,數值包含RDW、MCV以及MCHC。結果:結果顯示,A組經血常規檢測發現其RDW數值以及MCV明顯低于B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結果顯示,A組患者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高于B組。結論:采用血常規診斷對貧血患者血液中的RDW、MCV以及MCHC值進行檢測,能夠有效判斷其貧血性質。結果說明采用血常規診斷能夠更為準確的顯示患者病癥,對于血常規診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貧血鑒別;血液檢驗;應用分析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由于紅細胞容量測定較復雜,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Hb)濃度來代替[1]。缺鐵和鐵利用障礙性貧血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缺鐵和鐵利用障礙影響血紅素合成,有稱該類貧血為血紅素合成異常性貧血[2]。該類貧血的紅細胞形態變小,中央淡染區擴大,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原名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由于遺傳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紅蛋白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珠蛋白鏈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導致的貧血或病理狀態。本次研究中為了探究其血常規檢查差異,選擇我院中的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中收治的患者以及體檢人員50例,其中包含正常體檢人員25例和貧血患者25例,分為A(正常組)、B(貧血)兩組。A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43—68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3.4±2.6)歲;B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為46—67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3.9±7.6)歲。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邁瑞BC-68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以及其配套儀器試劑進行血液檢測,兩組患者空腹狀態下均抽取2ml靜脈血,并同時置入EDTA抗凝管中進行搖晃,直到晃至均勻,并將血樣放置于常溫下靜置一段時間,最后采用同種血液分析儀進行分析。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A組經血常規檢測發現其RDW數值以及MCV明顯低于B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結果顯示,A組患者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高于B組。
3討論
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究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方面疾病,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3]。這個要根據您的病情,結合血常規檢查判斷。血常規的檢查意義在于,及早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診斷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反應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在貧血的早期,多為正常細胞性貧血,表現為輕度貧血;隨著進展,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進一步下降,出現明顯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呈典型的貧血[4]。貧血主要包括多種原因引起的低色素性貧血[5]。血紅素合成障礙和鐵利用不良,伴有紅細胞無效生成是此類貧血發生的共同機理。其血液學的共同特點為骨髓中鐵粒幼細胞顯著增多,其中很多細胞中的鐵小粒在核周圍排列成環狀,外周血中的紅細胞呈明顯的低色素特征,血清鐵濃度顯著增高,單核—巨噬細胞中含鐵血黃素顯著增多。
貧血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鐵攝取量不足或腸胃吸收不良,致使體內缺少鐵質,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或由于反復失血以及嚴重的腸寄生蟲病等所引起的貧血。其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頭暈心悸,食欲不振及低熱等癥狀。治療時,除適當補充鐵劑外,食物療法會收到更好的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經血常規檢測發現其RDW數值以及MCV明顯低于B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結果顯示,A組患者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高于B組。說明采用血常規診斷對貧血患者血液中的RDW、MCV以及MCHC值進行檢測,能夠有效判斷其貧血性質。結果說明采用血常規診斷能夠更為準確的顯示患者病癥,對于血常規診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洪濤,李翠.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4,(26):262-263.
[2]王桂林.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69):169-170.
[3]華婷婷.血液檢驗在臨床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6,3(20):196.
[4]俞海燕,郝麗.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效果觀察[J].醫療裝備,2015,(14):29-29.
[5]楊謙,楊永華.貧血鑒別與診斷中血液檢驗的臨床價值及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3):42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