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來我院治療胃腸道腫瘤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實行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對兩組患者近期臨床療效以及生存質量。結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近期臨床療效略優于對照組,但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生存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數據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且治療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治療;胃腸道腫瘤;臨床療效;生存質量
胃腸道腫瘤屬于臨床消化內科多發惡性腫瘤,近年來,人們生活習慣發生了較大變化,極大程度上提升了胃腸道腫瘤的發生幾率[1]。臨床治療胃腸道腫瘤時,通常會采取藥物、放化療治療方式,但患者治療過程中易出現不良反應,會增加患者治療過程的痛苦,嚴重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因此,本文重點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療效,數據結果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2014年7月~2016年7月來我院治療胃腸道腫瘤的90例患者,依據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5.39±2.47)歲,腫瘤類型:22例直腸癌、13例結腸癌、10例胃癌;觀察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6.25±2.98)歲,腫瘤類型:22例直腸癌、12例結腸癌、10例胃癌。比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可對比(P>0.05)。
1.2治療方式
對照組實行常規西醫治療,采取5-氟尿嘧啶+奧沙利鉑治療方案:130mg/m2奧沙利鉑,采取靜脈滴注方式,持續2小時;100mg/m2亞葉酸鈣,500mg/m2的5-氟尿嘧啶[2],采取靜脈滴注方式,持續滴注4-6小時,D1-5,共治療4個周期,每個周期21天。
觀察組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加入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組方為[3]:茯苓、白術、莪術、三棱、佛手、麥冬、姜半夏、陳皮、扁豆各15g;白花蛇舌草、馬齒莧、薏仁各30g;人參共5g;砂仁共5g;炒麥芽、炒谷芽各15g,采取水煎方式,取汁300毫升,早中晚各服用1次,共治療4個周期,每個周期21天。
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通過KPS評分觀察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情況,分為改善、穩定和降低三個等級,其中,患者治療后,KPS評分增加10分為改善;KPS評分增加10分以下為穩定;KPS評分降低10分以上為降低。
根據WHO癌癥治療評定效果,評估患者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以及進展。其中CR(完全緩解)是指患者腫瘤病灶消失且超過1個月以上;PR(部分緩解)是指患者未出現新病灶,腫瘤病灶垂直徑MAX、最大徑乘積下降超過50.0%,至少維持4周;SD(穩定)腫瘤病灶垂直徑MAX、最大徑乘積下降小于50.0%或者增加小于25.0%,至少維持4周;PD(進展)是指腫瘤病灶垂直徑MAX、最大徑乘積下降小者增加超過25.0%或者出現新病灶。治療有效率=[(緩解例數+完全緩解例數)/總例數]×100.0%。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數據,借助SPSS12.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數——“%”表示,予以X2值檢驗,利用P值判定數據差異大小,P小于0.05時,說明數據存在顯著差異,反之,則無。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對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例數達20例,比對照組多8例;同時,觀察組生活質量降低的例數僅5例,比對照組少13例,說明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達62.22%,比對照組高4.44%,數據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體如表2所示:
3.討論
胃腸道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相關數據記載,胃腸道腫瘤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該疾病的發病幾率進一步提升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臨床治療惡性腫瘤時,通常采取放化療手段,雖然手術切除方式是治療胃腸道腫瘤的有效手段[4],但部分患者在診斷出胃腸道腫瘤疾病時已經處于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基于此,本文研究結果證明,觀察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例數達20例,比對照組多8例;同時,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達62.22%,略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使用的中西醫治療方式效果較為突出。西醫治療方式以化療為主,根據臨床實踐證明,化療治療胃腸道疾病的有效率約為50.00%,近年來,臨床治療方式越來越先進,單一的5-氟尿嘧啶胃腸道化療藥物變得更加豐富,如伊立替康、奧沙利鉑等[5],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進展,化療過程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生理問題,易引發白細胞減少、貧血、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直接降低患者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不利于患者健康生活。
在中醫領域中,腫瘤屬于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應,因此,治療過程中應從全局出發,樹立整體治療觀念,本研究使用到的參苓白術散加減組方中,茯苓、人參具有良好的健脾、益氣作用,陳皮有利于健脾和胃,麥冬可保護患者陰液,起到養胃生津的作用,薏仁、扁豆能夠化濕緩和胃部反應,白花蛇舌草、馬齒莧清熱解毒、佛手理氣、和胃效果突出,半夏降逆止嘔,散結除痞,甘草調和諸藥,以發揮藥方正氣扶助的功能,可有效提升給患者對抗腫瘤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不良反應,可抑制腫瘤。此外,組方還可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患者正常消化吸收,通過重要治療方式,可保留患者胃氣,達到益氣健脾,散結消痞的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能夠有效縮小患者病灶面積,控制患者病情進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肖宇,馬力文,曹寶山等.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XELOX方案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2(1):5-8.
[2]胡國強,陳威.含ω-3魚油脂肪乳的腸外營養液對胃腸道腫瘤病人術后免疫與炎性因子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5,22(1):16-19.
[3]朱小鵬,唐昃,周莉等.高強度聚焦超聲局部消融輔助 FOLFOX6方案治療胃腸道腫瘤肝轉移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20(13):58-60.
[4]李國永,邵峰.鹽酸貝那普利對胃腸道腫瘤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術后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5,19(37):64-65.
[5]毛智軍,李軍,王建華等.清腹通腸湯聯合液囊空腸導管對胃腸道腫瘤術后氧化應激、炎性反應及胃腸道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36):4005-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