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對食管癌患者給予微創食管切除術治療的近期臨床療效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手術方式將其中30例采用微創食管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分為微創組,將40例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的患者分為傳統組,記錄兩組手術效果。隨訪2年,記錄復發、生存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數量、住院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微創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時間、并發癥、2年內復發率均比傳統組低,且2年內生存率更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創食管切除術屬于微創手術,對機體生理功能干擾少,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患者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降低了復發率,近期療效明顯,值得在食管癌患者中推廣。
關鍵詞:食管癌;微創食管切除術;近期臨床療效;可行性;安全性
食管癌是僅次于胃癌的消化內科常見惡性腫瘤,每年約有20萬食管癌患者死亡。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吸煙飲酒、營養不良、食管疾病、亞硝胺類化合物攝入過多等因素有關,臨床根據病程、病理分為早中晚三期[1]。早期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部分患者無異常癥狀,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視。中晚期患者有明顯的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會向肺部、肝臟等臟器轉移,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中晚期患者,臨床建議盡早采用手術治療[2]。本文就微創食管切除術對食管癌的安全性、近期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微創組30例患者采用微創食管切除術治療,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7.7±4.9)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0.8)年,其中食管下段腫瘤17例,食管中段腫瘤8例,食管下段腫瘤5例,根據UICC的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22例,Ⅲ期3例。傳統組40例患者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58.2±5.1)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7±0.7)年,其中食管下段腫瘤20例,食管中段腫瘤12例,食管下段腫瘤8例,根據UICC的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28例,Ⅲ期5例。兩組患者TNM分期、病程、性別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2)CT檢查無遠處轉移,胸腹部無淋巴結腫大;(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有手術禁忌癥;(2)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實質性臟器病變患者;(3)不能配合隨訪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胃常規檢查,做好胃腸道準備,術前禁水禁食6h,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氣管插管后進行全身麻醉。
傳統組: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McKeown術,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開胸食管術治療,用可吸收縫合線、一次性吻合器進行體內和頸部吻合。
微創組:單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左側俯臥位,分別于腋中線第7肋間、肩胛下角下、腋后線第9肋及腋前線第3肋間做操作孔,胸腔鏡下對食管及腫瘤游離,并清掃胸腔、縱膈區淋巴結,胸腔內及縱膈內置引流管各一根。后患者改為平臥姿勢,呈“大”字形,完成對胃游離,注意保護胃網膜右血管。同時對腹部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在左頸部做5cm手術切口,暴露頸段食管,將食管游離后切斷,徹底切除病灶。用一次性切割縫合閉合器將胃裁制成直徑約3cm管狀胃,食管與管狀胃采用手工端-端吻合或切割縫合閉合器完成側-側吻合,縫合手術切口。術后送入ICU病房觀察。給予胃腸減壓,禁食補液,給予營養支持,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并發癥、胸管留置時間、淋巴結清掃數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年內復發率、2年內生存率。并發癥主要有肺部感染、喉返神經損傷、肺不張、吻合口狹窄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0處理, 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效果相關指標
兩組患者除淋巴結清掃數量、住院時間無明顯差異外,手術時間、胸管留置時間、術中出血均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食管癌患者人數持續增多,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均較高[3]。手術是臨床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傳統開放手術對淋巴結清除率高、病灶切除徹底,在食管癌的治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開放手術的創傷性強,容易損傷食管周圍神經、血管,術后并發癥較多,存在明顯的缺陷。微創食管切除術利用腹腔鏡進行手術,術野清晰無死角,保證了手術質量。可以避開主要血管、動脈,降低了術中出血量,大大降低了手術的創傷性[4]。超聲刀進行切除無血術中輸血,且術中無血撐開腹壁,術后患者疼痛輕,呼吸功能恢復速度快。但是,微創食管切除術屬于精細手術,對醫生的技術要求高,醫生要熟知手術步驟,對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仔細游離食管,減少對大血管的破壞。本文中兩組患者的淋巴結清掃數量、住院時間相當,對病灶徹底清除率高[5]。但是,微創組的并發癥明顯更少,2年內復發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時間明顯更短,說明微創手術的安全性更高,近期內療效明顯優于傳統開放手術。
綜上所述,微創食管切除術對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開放手術相當,且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更少,并發癥低,2年內生存率更高,2年內復發率低,短期療效明顯,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療中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李志敏,張志鋒.微創食管切除術與開放食管切除術治療食管癌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6,40(7):596-597.
[2] 洪瀾,譚程,薛楊等.術前放化療聯合微創食管切除術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6,56(6):50-51.
[3] 施進.食管癌患者應用微創食管切除術與開放食管切除術治療效果的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8):7516-7517.
[4] 陳克能,田單,葉雄等.微創食管切除術病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循證醫學,2015,15(5):276-279.
[5] 陳椿,施瑞卿.微創食管癌切除術與開放食管癌切除術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循證醫學,2015,15(5):266-267.
作者簡介:
蔣先學,男,1983年1月9日,四川廣安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科臨床治療和胸外科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