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末期腎病(ESRD)透析患者需要長期忍受尿毒癥的折磨,依靠透析來維持生命,還須承受多種壓力,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以致引起不良后果。因此重視透析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加強治療、護理至關重要。
心理問題的表現
焦慮、抑郁:焦慮、抑郁是透析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患者對現實狀況一種悲觀和壓抑的反應,表現為持續存在的抑郁情緒,缺乏自知力和絕望感?;颊呓洺S猩眢w不適、食欲下降、失眠、體重減輕、口干、便秘、性功能下降,重者可能有絕望感和自殺傾向。焦慮也是常見的心理反應,尤其是首次透析患者,往往表現對透析效果的擔憂,以及透析對身體的不良反應及一些并發癥的恐懼?;颊呓洺1憩F為不合作、發怒。部分患者的行為會影響透析醫護人員的工作情緒,故要努力學會傾聽患者訴說并理解、開導他們。
自私、依賴別人:以自我為中心,對醫護人員及家屬要求過高,看問題要求別人與他統一觀點,甚至看電視要求同他看同一節目。透析挑機器,要求護士先問他上機透析,自身缺乏獨立性,過分依賴別人,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愿意去做,等待家人朋友服侍他。
害怕、恐懼:常表現為對不正確的危險因素過分擔心、恐懼,如穿刺是否失敗,透析中是否有并發癥,甚至機器出現報警也會驚恐萬分,對疾病預后更是過分擔憂。
交往封閉、活動減少:由于長期患病,患者不愿出門,不愿與人交往,不想參加社會活動,不能像常人一樣生活,看問題偏激。
影響因素
疾病因素:患了尿毒癥以后,其腎功能不可逆損害。除經過腎移植外,其他需要終身靠透析來維持生命,且要忍受疾病本身及治療過程的痛苦,生活質量不高,離不開醫院,會產生絕望及恐懼的心理。
經濟因素:長期的透析治療需要昂貴的費用,對患者來說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自身價值因素:由于長期患者,患者會喪失部分勞動能力,治療又需要一定費用,對自己成為家庭及社會的“包袱”而內疚。
自身形象因素:透析病人存在多種表現,如水腫、蒼白、晦暗、心情焦躁以及部分生理功能減退,這些會導致患者對生活喪失信心、自卑、抑郁、焦慮。
對策
心理護理:當患者開始透析治療時,會產生心理應激,程度輕重不等,應幫助患者盡快適應角色轉換,降低焦慮、抑郁發生率,應幫助患者熟悉環境及工作人員,介紹有關知識,使患者對透析反應有心理準備,并掌握自我護理措施。同時鼓勵患者參加適量的運動,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可減輕或消除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松弛緊張的心情,增強應激能力,保持健康的心態,延長透析患者的生命,提高長期血液透析的生活質量。
提高技術水平: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透析質量、舒適程度及并發癥的發生,能促進患者的情緒穩定,主動配合治療,從而減少反復住院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透析治療中的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各種急性、遠期并發癥的出現常導致患者緊張和喪失信心。因此,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準確設置透析各種指標,按照患者不同的特點進行個體化透析,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
社會及家庭的支持:透析患者長期承受病痛折磨,很多事情要依賴家屬,同時昂貴的醫療費用又給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因此,做好與家屬的溝通非常重要,應對了解患者的家庭、經濟狀況,告知家屬家庭支持的重要性,給患者增強信心,配合治療,消除自卑、恐懼、緊張的情緒。同時,呼吁社會大力關心、關愛尿毒癥患者,提高報銷比例。
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疾病常識及血液透析等知識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患者開始接受透析治療時,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較高,特別是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經常延長透析時間或減少透析頻率來減輕經濟負擔,因此,醫護人員應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使患者有心理準備,并掌握自我護理措施,讓其明白做到充分透析,能提高生活質量,良好的飲食控制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繼而減少治療的費用,并鼓勵患者回歸社會,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經濟收入,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