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麗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支柱,其作用和地位隨著國有經濟戰略性的調整而日益突出。然而,在發展的同時,每年都有大量的民營企業倒閉,究其主要原因是內部管理混亂、內部控制失效。為此,本文通過對民營企業在內部控制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內部環境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及內部控制的內容創新。
【關鍵詞】民營企業 內部控制 內容創新
民營企業,簡稱民企,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民營企業”僅指私營企業和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聯營企業。本文的民營企業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狹義的含義。
我國民營企業經過幾十年的改革和發展,從早期粗放的作坊式生產逐步向集約的大規模生產轉型;從最初的家長管理逐漸步入集體商討、共同決策的規范化管理軌道。但在轉型及規范化的管理過程中,民營企業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因此,從內部環境方面分析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而完善內部控制對民營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內部環境應該包括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組織結構和權責分派、內部審計、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下面僅從以上幾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一、公司治理結構
我國民營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家族經營模式。大多數民營企業中,由最大的股東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且董事長和總經理合設為一個的占多數,少有外來的職業經理人專門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顯而易見,這使得我國民營企業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如資金欠缺、抽逃出資,管理人員水平不高,操作上不規范等。
二、組織結構與權責分派
組織結構治理是實現民營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決定企業治理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的民營企業會計機構的獨立性存在較大問題,獨立性差尤為突出,不能起到強有力的監督作用,另外企業會計及管理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制度執行與制度設計存在較大偏差,造成了內部控制系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內部審計時間不長,主要受制于投資者和企業主,再加之缺乏有效的行業交流和政府部門指導,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國家審計機關缺乏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監督;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 ,阻礙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沒有形成制度化,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內部審計質量不高。
四、企業文化建設
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民營企業容易形成獨斷專行的思想意識,缺乏溝通、理解、包容的融洽氛圍。目前民營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夠全面,缺乏看待此問題的長遠眼光,而且也影響著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
民營企業雖然具有市場經濟的天然屬性,但這并不能保證民營企業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適應。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企業制度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保持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的靈活性、多樣性和時代性。為了實現民營經濟的新飛躍,必須從夯實基礎著手,積極推進企業加快制度創新的步伐。
(一)實現觀念創新
創新,首先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觀念體系,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企業內部控制創新,首先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新觀念。企業內部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動,管理觀念創新與進步,是以人為中心的價值管理來展開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各項內容,協調企業內部控制中的環境關系,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企業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其次要進一步樹立生產力標準的新觀念。
(二)實現制度創新
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創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因企業內外環境變化或企業管理的目標和要求的變化使原來的制度顯得不適應而進行的改進型創新。一般是指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并且,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另一種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它是企業致力追求的一種創新。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實現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對企業來說就是要不斷根據市場變化,對人才、資本、技術等關鍵要素進行重新調整,才能用知識創新來適應市場,滿足市場需求,并且實現自身的效益和對社會責任的過程。創新與管理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創新就是管理,管理創新行為涵蓋管理創新目標。
五、結論
在我國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它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騰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民營企業自身的不斷規范,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將不斷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