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急速發展,民間財富的不斷累積和民間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民間借貸這種資金交易愈來愈多,高利貸化模式則是越來越規范化、組織化。由于 “高利貸”嚴重擾亂金融秩序、傷害民營實體經濟、破壞民間資本運行的生態,因此必須予以嚴厲打擊。而我國相關的立法明顯滯后,難以合理有效地去解決社會中的許多高利貸行為。因此,本文認為檢討和完善我國“反高利借貸制度”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 民間高利貸 “反高利貸制度” 反高利貸法 非法經營罪 立法模式
作者簡介:曾嘉鵬,廣東警官學院法律系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57
一、我國民間借貸中“高利貸”的性質與法律問題
(一)高利貸的定義
高利貸是民間借貸的一種形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我國學界目前對于高利貸持有的觀點分為三種:一為借貸的利率只要超過或者變相超過國家規定的利率,即構成高利貸;二為高利貸應有一個法定界限,但這個界限不能簡單地以銀行的貸款利率為參數,而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專門制定民間借貸指導利率,超過指導利率上限的,即構成高利貸;三為高利貸就是一種超過正常利率的借貸。從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取締地下錢莊及打擊高利貸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規定“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但雙方協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不含浮動)的4倍。超過上述標準的,應界定為高利借貸行為?!眮砜矗覈ǔ⒗食^銀行同類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借貸法定為高利貸。然而,就簡單地分析這種規定來說,存在問題無可避免,與此同時也需要改善反高利貸的制度和體系。
(二) 我國高利貸行為的現狀問題
根據各種數據和現象表明,目前我國存在大量的民間高利借貸現象,即使利息很高,但由于手續等各方面都很方便,只要放高利貸的那方一答應,需要錢的一方便即可取得錢款,去解決燃眉之急的事或債務,而如果通過金融機構如銀行去辦理借貸則需要各種麻煩手續且不能立即取得錢款,這就不難想象為什么當前高利貸行為在民間日益呈蔓延之勢。順應大眾的心意,高利貸現象的形式與手段也就多種多樣并越來越職業化。
此外,除了個人借貸,由于各種限制的原因,再加上我國民間金融機構較少,不少中小企業缺少財產擔保的融資需要,導致這些企業只有選擇去通過民間高利借貸來籌集資金,進一步推動民間借高利貸市場經濟的沖擊,“不愁沒借家”這種狀況讓高利貸行為肆意遍布在我國的城市和農村。造成極為不好的現象就是高利貸的利率不再是僅僅超過銀行同期利率的4倍一點而已,不斷地被推高,對地域性的金融來說,面臨的風險會有很多,甚至會引發地域性的金融危機。當不少中小企業通過高利借貸解決完自身的債務或者其它急事后,眼前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帶來的后果卻是國家的金融秩序被嚴重地擾亂,民間融資和高利貸利率的進一步惡性提高,這種循環往往對國家金融和經濟甚至社會穩定都是一種不可想象的威脅。最后,“空心化”的民營實體產業導致一些企業沒有把真正的資金拿來投入到產業中,而是用到了“炒股票”、“炒樓房”、“炒黃金”等短期獲利中,面對這種“利滾利”的誘惑,又有不少企業冒險進一步地去滾利,這些錢就像在空中的云一樣,飄忽不定,隨時會發生資金鏈的斷裂,不管是哪一環斷裂都是致命的,金融危機不容樂觀。
二、反高利借貸制度的問題和不足
從我國相關的立法來看,雖然未給高利借貸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就規定的4倍利率標準來看,我國實質上已經承認了民間借貸高于銀行利息的合法性和默認性,只是說對這個利息上限做出了相關的約束,使過高的利息部分無法獲得法律的保護,這并未準確說明高于4倍利率的民間借貸就是高利借貸。也就導致大量的民間借貸活動仍然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真正的法律規定并沒有確定高利貸的內涵與外延的結果就是在司法實踐中很難判斷哪種償還高額利息的借貸行為才是屬于高利貸行為,無論是存在于正規金融領域亦或是企業與個人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
此外,民間高利借貸行為是否違法、該不該入罪、怎樣入罪在學界一直存在普遍爭議。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談到:“我不認為高利貸是非法的。我不認為你大銀行放貸就是合法的,我放貸就是非法的,哪怕我的利率高也不是?!迸c該經濟學家觀點相反的是,一些學者則毫無保留地直接認為高利貸在很大程度上是蠶食實體經濟的蛀蟲,是一只咬斷經濟大樹根基的地老虎。2004年的武漢涂漢江案,是我國首例民間高利貸行為被定位為非法經營罪的案例,從那以后,非法經營罪就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各地司法實踐中對高利貸行為的定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5條:“違法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這就產生一種疑惑:高利貸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之一,但如果在民事領域中僅僅是存在于借貸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尊重契約自由,并沒在金融經濟秩序中起到“攪屎棍”的作用,那就與刑法的謙抑性格格不入。除此以外,有一些學者的觀點較為新穎:高利貸行為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和牟取暴力性,必須納入刑法打擊的范疇。臨時性、偶發性的高利借貸不應規定為犯罪。我國對高利貸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的嚴重情節的標準應該明確規范。
三、 對比分析中外反高利借貸制度
(一)其他國家和地區利率管制的方式
第一,以美國為代表的方式是由政府事前公布客觀合法利息上限,并對違反者加以懲罰。作為一個聯邦制的國家,美國擁有著50個州、1個聯邦特區和7個地區,而高利貸法在這些州都有不同的規定,差異各有千秋。部分州完全沒有利率限制,而一些州將超過2.5萬美元借貸或者超過一萬美元抵押借貸不設置利率上限,也有另外一些州設置利率從6%至45%不等。如果借貸的利率超過法律規定利率,政府將采取懲罰措施,例如罰款、沒收利息、本金喪失和監禁等等。
第二,以德國、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為代表的由法官事后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原則進行判斷。像德國的《德國民法典》中規定:違背善良風俗的法律行為無效。以此來判斷是否為高利貸行為。法官可以參考的因素包括市場平均利率、借款者是否處于困窘情境、缺乏經驗、欠缺判斷力或者意志顯著薄弱等等。
第三,我國香港地區的《放債人條例》對民間借貸的有關規定。該條例較為全面地說明借貸雙方當事人各種條件以及借貸合同種類等等。“關于任何貸款的還款協議或關于任何貸款利息的付息協議,如其所訂的實際利率超逾年息48%,則為本條的施行,單憑該事實即可推定該宗交易屬敲詐性?!焙汀叭魏稳耍ú徽撌欠穹艂耍┮猿^年息60%的實際利率貸出款項或要約貸出款項,即屬犯罪?!边@兩個不同的利率上限區分了不同行為的責任程度,在司法實踐中運用起來成本也能減低不少。
(二)對比中外不同規定高利貸的小結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一切歷史事實都表明了對于高利貸需要進行相關法律的規定,才能保證好市場經濟的穩定。我國目前還沒像美國那樣制定《反高利貸法》來約束,鑒于我國地大物博,“羅馬并非一日建成”,短時間也很難制定完美的立法出來。此外,4倍利率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個人覺得在很大程度上來看會顯得很死板,不同省份的經濟水平有差異,農村和城市的差異還擺在那,這樣的硬性規定難免會造成很多爭議。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愁,如何更公平地保證好不同地域的老百姓的利益,這也是考慮的首要因素。最后,制裁超過規定利率的高利貸行為,很多國家都有一套方法,像韓國的“不當得利罪”、法國的“重利罪”都值得我國去參考經驗。
四、完善我國的反高利貸制度
4倍利率的界定,如果僅僅這樣單一死板地規定,那么我國的高利貸法律制度是不完善的,何去何從,個人簡單地認為首要做的是把立法完善好,制定出明確的規定,從實際出發,從我國國情出發,利率上限規則不同地區需要怎樣制定就怎樣制定,輔佐的制度也要規定,主輔相結合,才能使高利貸法律制度越來成熟。
(一) 制定統一的立法模式
如同憲法在一個國家起到的作用,作為制定法律的準則,任何有違憲的行為或者規范都是無效的,指導著下屬的規范。那么高利貸制度的制定采取該模式未嘗不可?!爸醒搿庇兄y一的規定,這就好比吃了一顆定心丸,至少“軍心不亂”,接著在中華大江南北播撒“種子”,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氣候土壤,當然也就需要配備不同的“種子”,而尋找該“種子”則是邁出的第二步,綜合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生活水平、經濟交易模式、估量未來經濟發展水平等,結合實地民情的考察,最終播下“種子”,制定區域的不同制度,等到來年收獲之時便是對比差異、繼續完善,而這是第三步的開端,也是往后要一直走的步伐,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符合人民的生活。
(二)立法模式統一后,交由專門機關去執行
完善好的立法模式,如果沒有相應的機關去執行、監督、改進,那么反高利貸制度就等于是寫在一張廢紙,毫無作用。中央和地方各設不同的執行反高利貸制度的機構,根據相關的立法,各司其職,并且地方機構需要每個年度統計出各地方高利貸行為的數目和情況,以及處理高利貸行為的相關報告,交由中央機構審查。由政府去扮演這個監督的角色,一方面考慮到的是政府對于處理高利貸行為具有強制性,另一方面也是為預防不法行為、人民群眾能及時舉報等提供較為方便的平臺。
(三)應充分發揮經濟市場的作用,由市場主要調節利率,并設民間專門金融中心
單單由政府去執行、監督反高利貸制度,是遠遠不夠的。此時需要配套市場的調節,政府和市場相結合,那么長期利率的合理浮動才能提供一個國家經濟和政治狀態的實時反映。高利貸行為主要在于這個“高額利息”,如何引導這個利率的下降,如何減少中小企業通過高利貸來融資的不必要負擔,政府和市場應該傳遞給公眾一個正能量的信息:我們的金融領域將會發展和建立起規范體系,是一個能夠識別、防范、控制和化解民間金融風險的機制。最后,應該再設立民間專門金融中心機構,設立各種完善我國金融借貸行為的系統,與政府專門機關相輔相成,探索出一條完善我國民間反高利借貸制度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李中一.淺析民間高利貸行為.青年與社會.2011(5).
[2]郭晨.民間借貸法律監管芻議.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3]李忠強、陳艷.放高利貸行為的刑法評析.人民檢察.2013(2).
[4]鄭帆.論民間高利貸的規制.華人時刊(中旬刊).2013(10).
[5]莊華忠.非法集資的法律規制失衡與治理對策.法制與經濟(上旬刊).2013(3).
[6]朱偉悅.非法經營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3(10).
[7]劉利平.民間借貸異化法律評判標準的反思與重構.商業時代.2014(25).
[8]王飛.民間高利貸亟待規范.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