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波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活血止痛膏外敷結合冷療及彈性固定對腕關節扭挫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4例腕關節扭挫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活血止痛膏外敷結合冷療及彈性固定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冷療結合彈性固定治療,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VAS評分、Cooney腕關節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7.30%較對照組患者86.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Cooney腕關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VAS評分均顯著降低,疼痛、功能狀況、活動范圍、握力評分均顯著提高,進一步分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疼痛、功能狀況、活動范圍、握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活血止痛膏外敷結合冷療及彈性固定治療腕關節扭挫傷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狀況,改善患者的腕關節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至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活血止痛膏;冷療;彈性固定;腕關節扭挫傷
中圖分類號:R274.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4-0030-02
腕關節扭挫傷是臨床急診科常見的外傷疾病,患者的手掌或者手背受到外力的作用,腕部的拉伸、掌屈及旋轉活動過度,腕關節的活動范圍超限,損傷患者腕關節的韌帶、筋膜及關節囊,致使其出現腕關節的腫痛、活動受限,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1]。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極易出現腕關節不穩,腫脹反復出現,腕關節的功能出現障礙[2],本文旨在探討分析活血止痛膏外敷結合冷療及彈性固定對腕關節扭挫傷的臨床療效,為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本院骨傷科收治的74例腕關節扭挫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和相關輔助檢查均符合《中醫骨傷科學》[3]關于腕關節扭挫傷的診斷標準:患者存在腕關節扭挫傷病史,表現為腕關節疼痛、腫脹、壓痛,皮膚表面瘀斑,腕關節活動障礙,影像學檢查未出現脫位和骨折;排除精神障礙、藥物過敏、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肌腱斷裂,皮膚破潰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20例,女17例,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36.21±9.54)歲,病程2~15 h,平均病程(8.21±3.22)h,左側12例,右側25例,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齡18~42歲,平均年齡(36.56±9.90)歲,病程2~15h,平均病程(8.33±3.29)h,左側10例,右側27例,經統計學檢驗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患側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冷療結合彈性固定治療,儀器:Donjey iceman 2200 冷療儀,使用工作帶將受傷的腕關節包裹,設定冷療溫度10℃左右,連續冷療時間為0.5 h,1次/d,連續治療2 d,在患側掌指關節到腕橫紋肌以上10 cm的位置使用彈力繃帶反復包扎,需要1卷彈力繃帶,4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0 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由活血止痛膏(安徽安科余良卿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4020905,規格6.5 cm×5 cm)外敷,視患處面積大小將活血止痛膏裁剪至大小合適并貼于患處,1次/d,連續外敷20 d。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標準參照《骨科臨床療效標準》[4]。顯效:患者治療20d后腕關節腫痛消失,活動正常且無壓痛感;有效:患者治療20d后腕關節腫痛顯著減輕,活動偶有受限,且有輕微的疼痛感;無效:患者治療20d后腕關節腫痛無改善,甚至加重,活動受限。
1.3.2VAS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用于患者的疼痛評分,10分為無法忍受的疼痛,0分為無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明顯。
1.3.3Cooney腕關節評分[6]Cooney腕關節評分分為疼痛、功能狀況、活動范圍、握力4個維度,疼痛:無痛25分,輕微疼痛0分,可耐受的疼痛15分,功能狀況:恢復傷前功能25分,輕度受限20分,明顯受限擔憂部分活動功能15分,失去活動功能0分;活動范圍:患腕屈伸弧度≥120°為25分,91°~119°為15分,61°~90°為10分,<60°為5分,≤30°為0分;握力:達到傷前水平為25分,正常水平的75%~99%為15分,50%~74%為10分,25%~49%為5分,≤24%為0分;
1.4統計學方法SAS1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n(%)描述,臨床療效為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Mann Whitney-U分析,其余采用完全隨機的χ2檢驗,計量資料(x±s)描述,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設計的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的t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2。
2.32組患者治療前后Cooney腕關節評分比較見表3。
3討論
腕關節扭挫傷是由外力造成的,對腕部損傷的機制有不同看法,但多數學者認為是由腕部過度背伸承受暴力所致。當腕關節處于背伸、尺側偏斜位時,加上受到過猛的外力作用,使腕關節活動超出正常范圍,會引起相應的腕部韌帶、筋膜等組織損傷,對于腕關節扭挫傷治療方法常有手法推拿、外敷膏藥、針灸等方法[6]。
近年來,冷療逐漸在臨床上被用于治療腕關節扭挫傷,主要機制是患者腕部受到冷刺激后血流量減少,出血得到有效抑制,腕關節的腫脹消除,鎮痛,同時有緩解其肌肉痙攣,冷療使得患者的腕關節的溫度在短時間內降低,降低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患者腕關節腫脹的情況得到有效改善,腕關節局部溫度降低后細胞的新城代謝降低,組織對氧的需求減少,有效避免損傷的加重[7]。同時彈性繃帶的固定可以使受傷的關節炎性積液盡早排除,關節的腫脹不會進一步發展,后期能夠穩固患者的腕關節,有利于其關節功能的鍛煉,但是僅采用冷療結合彈性固定治療的臨床療效較低,患者腕關節功能的恢復較差,本研究顯示:采用冷療結合彈性固定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僅為86.49%,而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后臨床療效提高顯著,總有效率達到97.30%,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效果更為明顯,Cooney腕關節評分提高較為顯著,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腕關節扭挫傷歸屬于祖國醫學“腕部筋傷”范疇,應遵循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原則[8]。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活血止痛膏外敷,活血止痛膏中主要包含有干姜,生天南星,大黃,薄荷腦,辣椒,生半夏,香加皮,細辛,沒藥,獨活,冰片,荊芥,乳香,牡丹皮,桂枝,甘松,山柰,樟腦,陳皮,當歸,白芷,胡椒,丁香,辛夷,水楊酸甲酯蒼術,顛茄流侵膏,川芎等成分,其中干姜、白芷、山柰、以及甘松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理氣之功效,生天南星及生半夏具有散結消腫,化痰燥濕之功效,當歸、乳香、川芎、沒藥、丹皮等具有化瘀活血止痛之功效,樟腦及冰片等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獨活、蒼術、五加皮具有祛風濕止痹痛之功效,桂枝、細辛、辛夷、荊芥等可祛風散寒以止痛,再加上胡椒、丁香、辣椒之類辛溫性藥物,可以提高散寒止痛的效果。抗炎止痛,化瘀通絡,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效[9],因此,中西醫聯合治療腕關節扭挫傷在物理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外敷,能使藥效盡可能吸收,促進炎癥的消除。
綜上所述,活血止痛膏外敷結合冷療及彈性固定治療腕關節扭挫傷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狀況,改善患者的腕關節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朱靜華,叢林.腕關節扭傷及其防治[J].田徑,2015(1):54-55.
[2]陳樹東,侯宇,林定坤.淺談筋束骨而利機關在理筋手法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22(4):65-66.
[3]王和鳴.中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58.
[4]蔣協遠,王大偉.骨科臨床療效標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6.
[5]Trousdale RT,Amadiao PC,Cooney WP,et al.Radio-ulner dissociation:a review of twenty cas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12,74(23):1486-1497.
[6]Snow S,Kirwan JR.Visual analogue scales a source of error[J].Ann Rheum Dis,2013,47(6):526-527.
[7]張魯平.冷療在運動損傷中的療效觀察[J].職業與健康,2015,21(9):1313.
[8]郝軍.筋病理論探析[J].中醫正骨,2013,25(1):70-73.
[9]黃健,鄭忠東.活血止痛膏外敷結合冷療及彈性固定對腕關節扭挫傷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24(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