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民
在當今中學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英語學困生,而且班上學困生的數量可能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有增無減,這是一個不容回避且令一些教師深感困惑和頭痛的現實問題,如若解決不好會嚴重影響班級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進而導致這些學困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因此每一位英語教師都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并著手加以解決。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分析成因,對癥下藥
所謂學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學習能力方面如聽、說、讀、寫、推理、計算等困難明顯,學習方法不對頭,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比較差,甚至還存在學習心理障礙的學生。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郊結合部的中學,外地借住人口較多,生源相對較差,英語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通過一定范圍的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學校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小學階段的英語基礎薄弱,知識儲備很少。部分學生學習成績未達小學畢業要求但依照九年義務教育的規定可直接升入初中學習,因而這部分學生的知識無法與初中知識相銜接,導致學習困難。②依賴心理強,學習習慣差,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③學習態度消極,處于被動學習狀態。
二、堅持原則,理念先導
教學只有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原則的指導下,才能收獲良好的教育成效。在實踐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只要對學生真正做到尊重、理解、信任,就會看到他們神奇的轉變,而這六個字一直是筆者所尊奉的教育理念。同時筆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作為現代教師,我們必須樹立這樣的教育觀念,即每一個學生都是不斷發展的、人格獨立的、個性獨特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是我們教師必須關注的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每個學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為每個學生提供一片展翅飛翔的天空,尊重他們的人格,關心他們的發展,激勵他們其成長。筆者認為,學生沒有好壞,只有差異,只要教師方法對頭,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才。
2.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中學生心智尚未成熟,處于生理、心理還未定型階段,可塑性強,發展潛力巨大,同樣學困生也是如此。所謂學生的全面發展指的不單是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還應涵蓋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身體、智慧、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等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各方面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才的希望,我們要打造適合他們成長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有這樣,“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核心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3.堅持肯定激勵的原則。心理研究證明,成功體驗能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情感,進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不僅如此,它還有助于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而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我們更應讓他們感受這種被肯定的喜悅,品嘗成功的歡樂。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課堂上準備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讓他們體會到成功離他們并不是那么遙遠,哪怕他們只是獲得了一點點的進步和成功,我們都要不失時機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久而久之,學困生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進步也會越來越大。
4.堅持授之以漁的原則。學困生學習成績不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中絕大多數的人不會學習。有鑒于此,英語教師要注重做好學生的學法指導工作,指導他們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要喚醒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使他們真正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三、方法得當,有效激發
1.感情投資,激發興趣
學困生相對一般學生來說心理更為脆弱而敏感,因此他們更有得到教師的關心和尊重的渴望。只有他們內心真正感覺到是受尊重和被愛護的,他們才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地接受學習。對學困生的尊重、理解、信任相比其他學生要給得更多。教師要經常主動與學困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拉近與他們之間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增強親和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像愛護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一樣愛護他們的自尊。筆者從不在全班面前宣布學困生在英語考試或單詞默寫中得了多少分數,而總是說××同學比上次提高了多少分,或者說××同學的成績與班級均分越來越靠近了等等,盡量用正面鼓勵的方式避免因他們在班級同學面前難堪而引起的負面作用,永遠給他們提供滿滿的正能量。
興趣是人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內在驅動力。它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促使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揮。而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除了得益于生動有趣的英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外,還取決于教師的感情投入。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實現成功、體會成功的機會。學困生在這些“關愛”“理解”“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教師的可愛和可敬,在進步中激發出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夯實基礎,培養信心
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能不能得到應有的開發往往取決于學生是否有自信,是否有敢于嘗試獲得成功的勇氣。而這種自信的匱乏與其學習基礎的不扎實密不可分。當學生的學習困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他們就會逐漸地對此學科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并且最終失去學習的信心。所以,要想讓學生對英語學科感興趣、有信心,我們就要從低年級開始扎扎實實做好英語基礎教學工作。課堂教學要做到課課清、單元清。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嘗到英語學習成功的樂趣,獲得繼續學好英語的信心。
在教學中,及時對學困生的學習表現用簡單的語言給予鼓勵性評價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筆者會經常對他們說Good,Good idea,Wonderful,Excellent,Better than last,Try it again等。另外,在課堂上適時給學困生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啟發式手勢,一個期盼的目光,一個欣賞的姿態乃至一個擁抱等都會比一籮筐的話語更有利于培養學困生學習自信心。筆者也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對學困生的大膽參與給予特殊的評價,如“Youre very clever”“I like you very much” “I am so glad you can do it so well” “You have a good idea”等。這樣的評價要遠比“Good”“Thank you”等一般性評價更能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重視和關愛,從而更為有效地激發他們樹立“我也能學好英語”的信心。
3.授之以漁,提升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潛能的發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對學困生來說比單純的知識更為重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學法教育:①教會學生預習。帶著問題聽課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加深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②教會學生上課。讓學生學會利用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教學的實踐活動之中,加深對教材的掌握和運用。③教會學生復習。讓學生了解遺忘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復習,使學生在重復的復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還要注意增加語言閱讀的輸入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例如,在預習時,筆者讓學生查出在新課文中遇到的新單詞的意思,自己先找出新的語言知識點,并用這些新詞造句。這種探究式的預習工作可以口頭訓練,也可以筆頭訓練。學生在這些自學性質的預習工作中,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積累自學經驗。
4.激發質疑,學會思考
質疑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學生可以在質疑和解疑中了解世界、獲得新知、加強思維,釋放出學習的潛在能力。但是,中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質疑能力十分有限,他們不敢提問,也不會提問。要改變這種局面,教師在每天的課堂教學中所考慮的問題不應該只是教什么,而應該涵蓋如何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地應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對待學生的質疑應多鼓勵,多誘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例如,在每次的閱讀課上,筆者都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快速閱讀,然后學生就這篇文章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可能地去提問,去思考,去分析,對于一些異于尋常思路的發言給予肯定,將難度不大的問題,留給那些有能力回答的學困生。
5.加大輸入,挖掘潛能
在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只有獲得足夠量的信息輸入,才會有較好的信息輸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超越教材,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增加信息輸入量,這樣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具有很大的學習潛能,教師只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就能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不要因為顧慮學生接受不了,而裹足不前。只要教師采用學生樂意和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學生就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更多的語言信息,這樣,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就能夠得以開發。
實踐證明,學困生是一座未被開發的智庫,教師只有找到開啟這扇大門的鑰匙,才能挖掘出他們身上巨大的潛能,激發出他們內在旺盛的學習內驅力,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