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娟
鳳岡縣永安鎮龍山完小 貴州 遵義 563000
摘 要:美術教學是小學階段重要課程,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對于美術藝術感興趣。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該不斷創新,堅持變廢為寶的理念,不僅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節能意識。本文從幾個方面入手,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變廢為寶創新理念進行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望采納。
關鍵詞:變廢為寶;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創新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教材中涉及更多綜合探索內容,課堂中使用的教學工具也不斷變化,學生課堂作業也變得千奇百怪。在課堂中,易拉罐、包裝紙、藥瓶、廢布頭等都成為美術課堂中重要的工具,變廢為寶理念能夠促進教學理念創新,讓學生感受廢舊材料之美,感受美術獨特的魅力。基于此,加強對變廢為寶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運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通過廢舊材料激發學生節能環保意識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在很多生活用品使用后,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包括產品的外包裝、內包裝等,都存在潛在回收的條件。近年來,我國對節能環保的呼聲不斷提升,樹立環保節能理念,做環保工作的踐行者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培養公民環保意識需要從小開始,從學生做起。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廢舊的物品,制作成一些圖片或手工作品等,讓學生對這些作品進行欣賞。還可以組織學生組建興趣小組,一起探索生活中的美術作品,探索廢舊物品的價值。以此為契機,美術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與嘗試,讓學生對生活中美術材料進行分類收集,激發學生美術興趣,同時讓學生樹立起節能環保的意識。在進行廢舊材料搜集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出一定的指導,避免學生在搜集廢舊材料中接觸到有害物質,特別是藥瓶等藥物工具,需要為學生的安全負責,為學生健康負責。
2通過廢舊材料激發學生美術創作欲望
藝術與生活是相互依存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在變廢為寶理念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生活周邊環境進行觀察,養成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通過藝術眼光,對廢舊物品進行分析,發現其潛在的藝術價值。
在生活周邊中,存在很多無公害、安全的廢舊材料,能夠為小學美術課堂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小學美術課堂中,工藝制作必不可少,與專業工藝制作不同,必須保證材料的廉價性,保證通過簡答的工具加工,制作出符合課堂的作品,同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創新意識等。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讓學生進行實際創作,提升學生變廢為寶的能力,提升其手工制作能力。例如,在飛行夢工廠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各式各樣飛機的照片,還可以搜集一些模型讓學生觀察。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可以讓學生一同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通過觀察與準備,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欲望,在課堂中學生對于飛機的話題源源不斷,特別是對戰斗機情有獨鐘,許多學生根據自己搜集到的廢舊材料,提出了還幾套設計方案。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都作為飛機設計師,每個學生都感到異常的興奮,在小組合作中都積極發揮自己的想象,在課堂中展現出各式各樣的飛機作品。這些材料都是學生從生活中搜集到的廢舊物品,包括易拉罐、飲料瓶、藥瓶等,通過這次課堂學習,學生體驗了小組合作帶來的樂趣,對廢舊物品的價值有了更深的體會。
當然,在今后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與生活的貼近性,應該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美術美進行體會,在感悟后進行再創造,激發學生創作欲望,提升其挖掘美、創造美的能力。能夠讓學生通過美術創作中發現廢舊物品的特殊美感,提升學生想象力與觀察力,對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提供有效的契機。
3在變廢為寶理念下激發學生一物多用的意識
就目前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來說,還存在很多學生在潛意識中對手工制作誤解,將手工制作就是機械的模仿。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要求小學美術手工制作課堂中,不僅提升學生手工能力,還應該注重創造力的提升,培養學生對綜合材料的運用能力,讓學生大膽的進行嘗試。
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激發學生對廢舊物品創作潛能,能夠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靈活的頭腦與雙手,讓學生對廢舊材料的價值進行探究。美術課堂中,對廢舊物品的使用,應該發揮亂中求序齊中求變的思想,要求學生善于觀察廢舊材料的特點,在雜亂的廢舊材料中,找出創造的靈感。例如,在小學二年級美術中紙杯變變變一單元學習過程中,可以發現,紙杯不僅可以制作成各式各樣的圓柱體,同時通過剪紙工藝,還可以將其做成各式各樣的動物。可見,一個廢舊的物品能夠形成不同的作品,可以讓學生發現廢舊物品一物多用的特點,更加激發學生變廢為寶的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對一種材料采用不同的藝術加工方式,能夠形成不同的藝術語言。
變廢為寶的藝術手段很多,比較突出的有根雕藝術、貝克粘貼、種子粘貼和一些裝飾品(如椰子工藝品、舊掛歷窗簾、碎布裝潢下腳料工藝品等),這些變廢為寶不僅可以隨手把玩,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產業,回收廢舊物品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以換取一定的經濟來源。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體現教育的社會性,可能一節課影響學生的一生,說不定,將來的這些學生中就會有人從事這項變廢為寶的失業中。從小處說:就可以用一些簡單,輕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蓋、牙簽,舊絲襪等做一些裝飾品美化教室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創造充滿童趣的學習環境,從而熱愛自己的班級,愛上學,愛學習。
4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變廢為寶理念,通過變廢為寶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樹立環保節能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倩如.對中小學美術設計運用領域課程開發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5,17(8):144-147.
[2]程麗敏.小學美術教學的幾點體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5,23(8):36-39.
[3]徐少華.小學小本課堂中綠色紙藝教學活動初探[J].甘肅教育,2015: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