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瓊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第三中學
摘 要:面對智能移動終端里的花花世界,學生很難做到自我的有效管控。一部智能手機很有可能就成為學習的絆腳石。老師與智能手機的一場新的博弈已經拉開帷幕。是智慧的“疏”,還是簡單的“堵”,這考驗著老師的能力。本文從如何利用智能手機服務學生學習這一角度,來和大家探討一些具體的做法和一些新的想法。
關鍵詞:微學習;新媒介;高中;英語教學
一、對“微學習”的理解
1.“微學習”之“微”字注解。要解釋好“微”,無非兩個字“小”和“少”?!靶 钡绞裁吹夭?,“少”到什么程度,這似乎很難定義。但有一點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就是“微學習”的學習資料,內容要少,著眼點要小,重點要突出。如果借用“翻轉課堂”中對于教學視頻的要求來看,“微學習”的學習過程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
2.以智能手機為依托的“微學習”是一種自主學習。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自主學習給出了定義。在這里,我們引用韓四清教授的定義來簡單闡述自主學習。韓四清教授根據自主學習的范圍把自主學習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從狹義上講,自主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老師的科學指導,體驗和參與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后,實現自主性的發展;從廣義上講,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習者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和有選擇的學習,以此來實現自主性發展,或者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是自主學習。
建立在智能手機平臺上的“微學習”是兼顧了狹義和廣義的自主學習兩個范疇的?!拔W習”需要老師提前選定或者制作好學習內容,通過網絡媒介發布到公共平臺上,讓學生在自我監控的環境下,通過手機終端開展學習并反饋學習效果。
3.“翻轉課堂”的理念豐富了“微學習”的內涵。所謂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這一場風靡全美的教學風暴,也在全世界范圍內慢慢發酵,包括中國。
而這里所提到的“微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另一個模式的翻轉課堂。首先,老師上傳的“微學習”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語音,更可以是“翻轉課堂”中所提到的教學視頻。其次,學生在完成網絡“微學習”以后,可以回到課堂參加第二天的課堂討論。這就延續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形態。
二、“微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1.大眾化“微學習”——我是“軟件學習狂”。打開任意一款智能手機的“App Store”(應用軟件商店),我們會發現,除了大量的游戲類應用、娛樂類應用,其實還有很多的學習類應用。比如用來自學英語的“新概念英語”、“四六級詞匯”、“看美劇學英語”應用軟件等。如果你搜索“高中英語學習”,還能查到一些關于高中英語學習的手機應用。比如詞匯學習類的“高中英語詞匯大全”,語法類的“高中英語語法大全”,以及用來練習聽力的“VOA慢速英語”等。這些應用中,往往都包含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各個方面,如知識要點講解、習題練習、學后自測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可以選擇一兩款比較好的輔助學習應用推薦給同學,請同學們在自學某一板塊的知識后,第二天到課堂上檢查討論、答疑解惑。
當然,通過下載手機應用軟件來開展“微學習”存在一些弊端。第一,并不是所有應用軟件都是免費的,有些應用軟件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盡管費用不是特別高,相當于一本教輔材料的價錢,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束縛教學工作的展開。第二,這類專業應用軟件只能開展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另辟蹊徑了。
2.個性化“微學習”——我是“微博學習控”。隨著微信的流行,原本的微博狂熱似乎已經漸漸退去。但是,利用微博平臺來開展“微學習”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先,微博平臺是個公開的平臺,只要有學生想學,都可以加“關注”。其次,微博有字數限制,可以幫助老師控制并精簡“微學習”的學習材料。第三,微博的評論平臺,可以當做學生的作業反饋平臺,也可以當做老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的簽到平臺。第四,通過微博評論來批改學生的作業,就像在和學生展開“一對一”教學一樣。第五,“微學習”的學習內容通過微博被保存,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水平來控制學習時間及學習次數。第六,組織“微學習”的學習材料方便快捷。剛讀到的一段美文,才批改到的學生的一個錯誤,只要通過手機拍一張照片,就能上傳到微博和學生一起分享和探討。
用英語任務型作文中記敘文類作文練習來舉例。這樣的作文一般分為兩段或者三段,但無論是幾段,第一段都是學生在閱讀200字左右的英文材料后,用30個左右的字來概括短文要點。針對任務型作文第一段概述練習,就能嘗試用“微學習”來解決。第一天,老師在微博上呈現事先準備好的關于如何寫概述的理論要點的信息(可以通過精簡的文字概括,也可以把PPT或者文字材料拍成照片形式上傳)。同時,設計幾個通過此次“微學習”需要學生弄懂的問題,并請學生在“評論”中作答。這樣,老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是否參與了“微學習”,還可以了解學生對于“微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第二天,老師在微博中上傳一些概述的范文,讓學生學習模仿,并通過“評論”上傳概述練習。由于只是一段文字的“微練習”(30個字左右),老師批閱起來也相對輕松。通過對學生的“評論”批閱并“回復”,達到了作文“面批”的效果。第三天,老師把一些學生中典型的“評論”匯總,讓同學們來相互學習并開展進一步的鞏固練習。在這一系列的“微學習”鋪墊下,老師可以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開展一節鞏固練習課,把前面所學所練的內容從“線上”轉移到“線下”。通過這樣課堂、課后相結合,“線上”、“線下”互配合的方式,讓學生輕松的學習知識。
由于是“微學習”,學生一下子學習的內容不是很多,學生就會很樂意的去完成,而老師所要批改的作文內容也相應減少,那么評論就可以更加細致到位。同時,這樣的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只要有一部手機(當然電腦也可以),晚上睡覺前,早上坐公交,甚至是上廁所的時候都可以完成“微學習”。
這樣的,個性化的、有實效性的“微學習”一定能給學生帶來高效的、有針對性的學習體驗。
當然,不得不說“微學習”輕松了學生,但是“為難”了老師。因為我們很多人都可以在課堂上輕輕松松、洋洋灑灑的講上兩個小時,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10分鐘內講完一個重點課程,一條微博講清一個學習要點?!拔W習”的道路并不容易,讓我們一起且行且努力。
參考文獻:
[1]彭沂.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的合作學習[J].校園英語,2012(11).
[2]沙增鈺.淺談新技術、新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