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龍溪鄉中心學校 四川 宜賓 645350
摘 要: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是必然趨勢,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啟蒙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不論城市學校還是農村學校,微課都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一線教師已經展開多方面的微課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雖然微課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多樣的問題,教師當前過分的依賴于微課,受教師的態度、能力以及語文學科特點的影響,微課研究出現了忽視微課特點、忽視培養能力、忽視平臺建設等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語文能力;研究現狀
一、引言
傳統課堂中,要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提供必要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應運而生的“微課”精選學習內容、變革教學方式的特征符合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針對小學語文學科和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但不可否認,教師的態度和能力、語文學科的特點給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帶來一些困難。教師主觀上認可微課,卻忽視微課的特點,把微課當作傳授知識的工具;知識點散、雜的語文學科與微課融合的同時,又帶來過度建設資源,缺少有效整合資源的平臺的支持。
二、小學語文微課研究現狀
1.重視微課形式,忽視本質特征。微課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產物,是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新寵。當前,教師主要把微課當作全新的教學方式、充當教學的輔助手段,從微課的錄制特點、展示方式等外在特征或短小精悍等形式特點來研究微課,并未深入分析微課的本質特征。因此,一些教師把電影片段、教學剪輯、講座剪輯等視頻資料一概納入微課的范疇。這種微課雖然在形式上符合了“微”的要求時間短,卻普遍忽視學習主體的存在,缺少思維互動;單節微課知識點多、散、雜。此類把傳統課堂40分鐘的內容濃縮、壓縮到10分鐘以內的“形式微課”,嚴重影響教師對微課的正確認知,影響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微課是新生事物,在運用過程中,要首先意識到它是“課”,其次才是“微”的特點,“微”的核心不在于時間短,而在于內容精。只有研究者充分認識了微課的本質特征,才能從正面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才能成就微課改變教育模式、革新教育觀念的作用。
2.重視傳授知識,忽視培養能力。語文知識點散、雜的特點給語文教學帶來很多困難,微課的應用使得攻破這些困難有了抓手。因此,研究者普遍把研究重心放到雜,散的知識點上,忽略了學生語文學習語文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學習應該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為目標,使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學習實踐活動,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融合了信息技術的微課不應該僅作為傳授知識的工具,更應該肩負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素養的責任。
3.重視微課數量,忽視平臺建設。目前,各級各類微課比賽層出不窮,微課的數量節節攀高,這一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推進了微課的建設。但與“炙手可熱”的微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鮮有人問津的平臺建設。網絡打開速度慢、服務滯后導致微課資源利用率低,這不禁讓我們思考:缺少了發布平臺支持的微課能走多遠?
三、應對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深入探究本質。面對微課這一新興事物,研究者不僅要關注微課對革新教學方式、方法的價值,更要多思考微課對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意義。研究過程中,要對微課的本質特點做深入、細致的分析。要認識到,對微課的本質特點理解得越深刻,越有助于微課與語文學科的融合。
微課是教師針對具體知識點設計、開發的微型教學視頻,既有“課”的特征,也有“微”的特點。微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都要符合“課”的基本要求。微課的教學內容更集中、適用范圍針對性更強、教學過程更緊湊,適合自主學習的需要。
微課應該是有獨立教學設計的完整的課,不應是從一節完整的課中截取的片段。在成熟的微課視頻技術的支持下,一線語文教師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微課的教學設計上。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桂林山水》,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找出學習重點,制作微課視頻供學生觀看,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但是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合適設置教學情境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在制作動畫時,要考慮到語文學習內容,避免學生被動畫過度吸引。優秀的微課教學設計是深入探究微課本質的結果,也是設計、開發優秀微課的必經之路。
2.立足語文素養,培養能力。微課的設計和使用,應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目標,并具體而有效的提高構建語文素養的語文能力。研究者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后,圍繞能力點,細化承載能力的知識點,精選適合運用微課的知識點,最后用微課的方式呈現。如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要提高運用細節描寫的能力。可以圍繞學習重點“提升細節描寫的能力”設計微課:細描環境、細描人物。
3.完善微課平臺。網絡時代的資源有內容豐富、開放共享、更新迅速等特點,而這一切,均基于交互性良好的平臺的建設。完善的微課平臺,首先能夠為形成微課資源群奠定基礎,從而發揮資源共建、共享的優勢,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完善的微課平臺更有利于微視頻、微練習、微點評等一體化微課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教學效果。當前階段,可以首先利用校內微課平臺,整合教師手頭資源,促進教師交流學習,之后加強校際間平臺的建設,形成資源優勢。
小學語文微課是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效助手,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支持學生自主學習,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微課研究需要一線教師的傾心投入,需要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深刻認識微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
[2]孫艷蕾.微課:微時代下的小課堂大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運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04).
作者簡介:
朱勝敏(1967—),女,漢族,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專科,小學語文一級教師,單位: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龍溪鄉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