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霞
摘 要:布置數學作業是一門藝術。精心對數學作業進行優化設計,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增加知識、增長才干的向導。布置作業時,要注重作業的層次性(實行作業量的分層、難度的分層)和實踐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關鍵詞:優化;數學作業;層次性;個性差異
教師不僅要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教材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增加作業的層次性,還要注重作業設計的實踐性,供學生選擇。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不同學生的能力得到展示。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在優化作業方面的做法。
一、注重作業的層次性,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眾所周知,在每個班中幾十名學生的差異性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大部分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往往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全班學生統一要求,往往使得優生也要花費時間在重復練習,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對難題也無從著手,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與毅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彼栽谧鳂I設計上要有層次性,讓每一層次的作業都建立在相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體驗完成作業的成就感。
(一)實行作業量的分層
作業量分層指的是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的不同對作業的量進行相應的增減,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減少機械重復的作業量,對于學習態度不認真、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舉一反三的作業。這樣,可以讓優秀的學生獲得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一般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的練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二)實行作業難度的分層
針對學生數學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根據學生層次差異現象把作業設計成難易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作業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三星級”作業:一星級作業是一些簡單的鞏固性作業,適合班級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訓練,使他們學會最基本的知識,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二星級作業是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變式題或一般綜合題,通過訓練,使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三星級作業是綜合運用知識的提高性作業。
比如在教學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①有一個長方形花圃,長是16米,寬是8米,這塊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②有一個長方形花圃,長是16米,是寬的2倍,這個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類題型適合于學習困難、基礎較差的同學。③有一個長方形花圃,如果這個花圃的長增加10米,或者寬增加5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80平方米,這塊花圃原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④有一個長方形花圃,如果這塊花圃的長增加10米,或者寬增加5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80平方米,這塊花圃現在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較之一星級習題難度增加了一些,但是讓學生償到成功的喜悅。⑤有一個正方形的花圃,它的邊長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80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較之一星級和二星級習題難度增加了許多,此類題型適合學習能力強的學生。
這樣的作業設計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不同的作業,而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二、注重作業設計實踐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實踐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設計作業時,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思考與合作為主的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了《正比例應用題》后,我布置了這樣一項課外實踐作業:用竹竿、卷尺,你能知道我校的旗桿有多高?在小組討論出操作方法后,帶領學生到校園按方案先量出竹竿的高及竹竿影子的長,再量出旗桿影子的長,很快就能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學生在實踐中能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提高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布置數學作業是一門藝術,優化數學作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精心地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干的向導。
參考文獻:
[1]數學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