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曉穎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審計獨立性作為審計的靈魂,對審計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從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三個角度對影響我國審計獨立性因素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綜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
一、引言
審計獨立性指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時不受相關因素干擾,保持實質及形式上的獨立。審計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監督作用,而獨立性作為審計的靈魂,是審計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本世紀以來,尤其是安然事件爆發招致了全球性審計信任危機,國內也發生了銀廣夏事件等。不論國內國外,審計師在這些事件中都起了一定作用,以致審計工作受到批評,獨立性遭到譴責。
事實上,伴隨市場經濟進步,企業規模擴大,經濟業務變得復雜多樣。此時,市場更需有效的審計,則獨立性必不可少。因此,對已有研究中影響我國審計獨立性的因素進行總結,有一定意義。
二、文獻綜述
虞文鈞(1980)指出審計與“四化”建設密切相關,應充分關注,較早指出了審計重要性。而后,學者們致力于研究國外的審計體系,試圖在我國建立審計制度。1984年,楊文卓基于財務責任首次提出審計獨立性并進行了闡釋。此后,陸續有學者探討審計獨立性,21世紀左右,研究審計獨立性的文獻空前增加,并出現實證研究。而本文側重于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已有文獻中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因素進行總結,并提出建議。
(一)國家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因素
1.政府審計體制
宋夏云(2007)認為在我國政府審計體制下,國家審計面臨較大干預,獨立性存在根本性瑕疵。而盧潔(2008)通過調查顯示認為我國政府審計機關在經費來源、人員任免及機構領導上缺乏獨立性的占多數,表明審計體制存在重大缺陷。在現行體制下,政府審計終要陷入“自審自”的漩渦,促使審計失敗(何昌,2012)。姜思加(2017)也指出審計體制的漏洞使審計機關的權利受到挑戰。由此,政府審計體制的固有缺陷嚴重影響獨立性似乎引起了共鳴(李笑雪、鄭石橋,2015)。
2.社會壓力
國家審計機關及人員可能迫于與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各種關系,而破壞獨立性(宋夏云,2007)。盧潔(2008)經過調查發現認為外界輿論壓力與國家審計獨立性相關的人員占95.56%,說明審計難以保持中立。
3.其他因素
宋夏云(2007)還指出審計資源缺乏、利益引誘、自我復核會對獨立性產生消極作用。此外,賀利軍(2012)提出人員素質也會影響獨立性。而法律法規不完善、審計意見與審計人員利益相關、執行業務過程不透明等也會涉及獨立性問題(盧潔,2008)。
由于對國家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文查閱的文獻有限。但大部分學者基本贊同政府審計體制是影響獨立性的根源,亟需重視。
(二)民間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因素
1.審計收費及其他利益關系
事務所及其人員若與被審單位存在利益關系,則對獨立性地破壞難以避免(盧均慧,1996)。王穎慧(1999)基于財務來源指出事務所社會責任與經濟需求存在沖突影響獨立性。而現行事務所收費制度使審計人員在經濟上依附被審單位(郭群、陳烘,2002),實際上違背形式上的獨立(孫偉娜、楊成文,2012)。張學軍、唐娟娟(2012)借鑒經濟學原理指出審計收費的支付方式、時間等對獨立性有一定作用。
2.非審計服務
隨著審計行業發展,事務所會提供更多非審計服務,其對獨立性的危害不可小覷(郭群、陳烘,2002)。盧均慧(1996)認為事務所從事多種業務會給獨立性帶來消極作用。王穎慧(1999)則指出MAS是影響獨立性的重大因素,裴麗(2002)也從多方面論述了MAS對獨立性的危害。非審計服務的擴展,使利益沖突更嚴重,獨立性問題突出(程小琴,2002)。袁敏(2014)以畢馬威為例表明非審計服務會削弱獨立性。
3.其他因素
委托人問題、審計組織地位及事務所政策也會影響獨立性(盧均慧,1996)。郭群、陳烘(2002)則指出審計市場不健全、審計關系紊亂及審計師素質會對獨立性造成威脅。而孫偉娜、楊成文(2012)從宏微觀角度分析了影響獨立性的因素,如:高質量審計需求較少、法律法規缺失、政府干預、事務所規模及組織形式、審計師素質等。
關于民間審計獨立性的研究較多,本文只對部分進行了述評,還有學者研究了輪換制、事務所合并等與獨立性的關系(如:張磊,2014;劉駿,2005等)。而審計收費與非審計服務會影響獨立性得到了廣泛認同。
(三)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因素
總體來看,對內部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的研究寥寥無幾。楊慧君(2003)指出內審制度、機構和人員設置以及人員素質會制約獨立性。羅曉文(2006)則從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不完善、審計機構及人員獨立性缺失以及審計人員素質低下四個方面論述了對獨立性的影響。
此外,有學者對高校內審獨立性進行了研究(如吳國萍,2014;袁利,2003等)。也有學者基于內審機構報告關系(李明輝,2009)、公司治理結構及高管認知(王芳,2017)以及企業發展歷程(葉靜,2010)等角度剖析了內審獨立性。黃清華、周芳(2004)還從制度經濟學視角說明了設立審計委員會的必要性,以提高獨立性。
三、結論與啟示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對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集中于民間審計,對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研究較少,且三者的影響因素存在一定差異。對國家審計而言,政府審計體制的系統性漏洞不容忽視,亟待改善;對民間審計而言,非審計服務的盛行給獨立性造成了巨大壓力,需充分重視;而對內部審計而言,很難保證實質上的獨立,設立審計委員會可有效緩解。
總之,獨立性作為審計的精髓,對執行審計工作舉足輕重。本文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綜述,以期可以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推動審計行業健康發展。此外,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時發現許多觀點有重復論證之嫌,因此,需要開拓新視角,實現對相關研究的創新性突破。
參考文獻:
[1]曹玉俊.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00(4):3951
[2]劉駿.會計師事務所輪換制與審計獨立性[J].審計研究,2005(6):3944
[3]謝德明.論審計獨立性理論研究的新動向[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1):1316
[4]袁園、劉駿.審計獨立性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研究,2005(3):6769
[5]Miller T.Do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individual auditor when discussing auditor independence?[J].Accounting,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1992(2):7484
[6]Sutton,Michael H.Auditor independence:The challenge of fact and appearance[J].Accounting Horizon,1997(1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