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暑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海。我一直沒有機會接近海洋,甚至連海水的咸味都沒有嘗過。不過我曾在一本厚厚的叫《我們的世界》的書中,讀過一段有關大海的描寫,使我對海洋充滿了好奇,渴望能夠觸摸一下那茫茫的大海,感受一下那洶涌澎湃的波濤。當我知道我的夙愿終于就要實現時,小小的心臟激動得跳個不停。
她們一替我換好游泳衣,我便迫不及待地在溫暖的沙灘上奔跑起來,毫不猶豫地跳進冰冷的海水中。我感到巨浪的沖擊和沉浮,令我快樂得有些戰栗。突然,我的腳不小心撞上了一塊巖石,隨后一個浪頭打在我頭上。我伸出雙手,拼命想要抓住什么東西,可是只有海水和一些絆在臉上的海草。無論我如何努力都無濟于事。浪花好像和我玩耍一樣,把我拋來拋去,弄得我暈頭轉向,真是可怕極了。在我的腳下沒有了廣大而堅實的土地,除了這陌生、四面八方向我涌來的海浪外,似乎世上所有一切都已不復存在了,沒有生命,沒有空氣,沒有溫暖,沒有愛。
最后,大海似乎對我這個新的玩物厭倦了,終于又把我們拋上了岸邊。莎莉文小姐立即緊緊地把我抱在了懷里。哦,多可親、多溫暖的懷抱啊!當我從恐懼中恢復過來后,第一句話就是:“是誰把鹽放在海水里的?”
同海水第一次接觸,我就嘗到了大海的厲害。打那以后,我便不敢下海了,就愛穿著游泳衣,坐在大巖石上去感受海浪打著巖石,濺起了驟雨般的浪花,向我迎頭潑來。我可以感覺到浪花在猛烈地拍打海岸,小鵝卵石在滾動,狂怒的海浪似乎在搖撼著整個海灘,空氣也隨著海浪在顫動。海浪打在巖石上破碎了,退了下去,隨后又聚攏來,發起更猛烈的沖擊。我一動不動地死死扒著巖石,任憑憤怒的大海沖擊和咆哮!
(節選自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題目為編者加)
賞讀
選文以“我”與大海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為主線貫串行文,字里行間表達了“我”對大海渴望親近的心情。當“我”第一次走進海洋中時,卻被它當作一個玩物,作者在此借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細節描寫行文,如“浪花好像和我玩耍一樣,把我拋來拋去,弄得我暈頭轉向,真是可怕極了”一句便體現出了“我”對大海由期望轉變為恐懼的心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