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聆聽,也是一種藝術。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設備。想象那一隊一隊的雄蟬斂翅據在不同的樹梢端,像交響樂團的團員各自站在舞臺上一般。只要有只蟬起個音,接著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它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字字都是真心話,句句來自丹田。它們有鮮明的節奏感,不同的韻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們有時合唱,有時齊唱,也有獨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們不需要指揮也無需歌譜,它們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云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頃刻間,你便覺得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在手里的輕愁。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而蟬聲的急促,在關注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一些悵惘,一些感傷。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節選自簡媜《夏之絕句》,題目為編者加)
閱讀點滴
選段中,作者把蟬聲比作“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擲地如金石”“斷簡殘編”等詞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蟬聲纏綿與急促的特點,展現了其作為天生歌手的生命激情。尤其是“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在手里的輕愁”一句,更是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把蟬聲的作用形象化,生動地描繪出了蟬聲是如何消除人們心中的憂愁的。